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清北大學微觀實驗室內,變異水稻研究還在繼續,幾個博士後研究員正在繼續測序一些改造的“巨型稻”種子的基因圖譜,將基因數據輸入軟件,通過大數據模擬完整的三維基因結構圖。
www.biquge001.com
  廖明初和白書龍指導完學生,坐在辦公室喝茶閑聊。
  最近,因為基因代碼學國際交流論壇的原因,越來越多頂級生物學家來到京城。
  有的大牛和生命科學院進行學術交流,有的在京城旅游景點閑逛。
  一些風言風語也傳入兩位老師耳中。
  白書龍很擔心這次交流活動出問題,他全程參與了楊舟的研究,結果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廖院,我們要不要做點什麼,這次我听說好多人都開始串聯,準備在交流會上給楊舟難堪呢。”白書龍喝了口茶,擔憂道。
  廖明初比白書龍知道的更多,他認識不少頂級科學家,這些人已經私下和他交流過了,最近幾天都在試探他關于基因代碼學的事。
  尤其是張豐,當年他也打過交道。
  這次張豐來清北大學,真是來者不善!
  當年清北大學委派到國外的學生,在cas9技術專利上,背刺了張豐,這也可能是張豐針對楊舟的根源之一。
  白書龍提起,顯然是希望廖明初私下和一些大牛接觸,讓他們收著點,別把會議搞砸了。
  “張豐我已經接觸過了,他鐵了心準備質疑楊舟的學術成果,我的話不管用,外面的教授向來眼楮長到天上去了,根本不給我這個面子,後天確實有些麻煩。”廖明初搖了搖頭說。
  “哎,沒想到楊舟絕癥的事沒有鬧大,這次學術會議卻搞出問題,很多人都不相信楊舟掌握了基因代碼規律,認為胡蘿卜成功是巧合,這次跟著楊舟做了幾天實驗,說實話,我也沒看懂他的操作。”白書龍嘆息道。
  廖明初沒說話,腦海里卻是在快速想辦法,看怎樣才能化解這次的學術危機。
  世界上很多學術成果,本來就一直存在爭議。
  比如當年量子力學誕生那會兒,就連愛因斯坦都否認哥本哈根學派建立的量子力學理論。
  波爾都被質疑,更何況現在的楊舟。
  要化解這些質疑,只有讓大家廣泛認可楊舟的理論,現在問題就是楊舟拿出的數據太少。
  頂級期刊《自然》能夠刊登楊舟的論文,並不代表全世界所有科學家就承認楊舟開創基因代碼學。
  楊舟發表的那篇論文里,有很多內容,還有具體實例,正是驚人的成功率和神奇的讓植物生長加速黑科技,才讓審稿人一致通過。
  通過是一回事,全部承認又是另一回事。
  來的生物學家多半是沖著加速生長黑科技來的,而不是承認楊舟的基因代碼學理論。
  “不管怎麼說,我們學校肯定會站在楊舟身後,這次大會就不公開宣傳了,萬一鬧出什麼事,影響力也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廖明初最後說道。
  白書龍只好點點頭,楊舟即將經歷的事,他都沒經歷過,給不了楊舟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幫不上楊舟。
  “這幾天楊舟天天待在大棚基地那邊,應該是把所有希望都放在種子發芽上了。”白書龍說道。
  廖明初搖搖頭,楊舟的實驗他全程看了,甚至有些地方還親自參與。
  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原來的cas9細菌改造的基因編輯器,改造水稻種子。
  這種實驗,換個人一樣可以做,反正在他看來,失敗的概率極大。
  cas9技術2012年左右就誕生了,為什麼過去了八、九年,市面上還是沒有多少基因編輯的產品。
  就是因為技術不穩定,很難成功。
  就算成功,對基因的修改也非常小。
  國內有幾位教授發表過運用相關技術的論文,其實都是小成果。
  而改造水稻這樣的主糧,讓水稻增產,甚至口感更好。
  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
  廖明初全力支持楊舟,完全是因為楊舟得了絕癥,並且確實拿出了一些成果,至少改造的變異蘿卜,目前很有市場。
  就連學校都和中糧一起合辦公司,讓清北大學又多了一家校企。
  基因代碼理論能在這次全球學術會議上得到承認最好,就算沒有得到承認,學校也會繼續宣傳楊舟開創了這門學科。
  變異胡蘿卜就是證據。
  有本事其他人,也弄個變異胡蘿卜出來?
  兩人又討論許久,討論的內容基本都是論壇如果失控,應該怎麼救場。
  學術問題甩鍋比較容易,反正歷史上學術爭議事件一大堆,論壇搞砸了,只能說歷史上即將再多一件學術爭議事件。
  楊舟可沒有放棄,隨著他對水稻基因的研究,非常肯定自己已經掌握基因代碼的內在關聯。
  其實如果其他人也能夠完整清晰地觀察植物所有基因,並且屏蔽基因能夠馬上得到結果,他們也能總結出規律。
  這個世界,神秘空間只有一個,所以這項技術,也只有楊舟才掌握。
  靠著這項技術,楊舟挑選出的特殊基因,全部是水稻可屏蔽的基因。
  換句話說,1萬株實驗樣品,99%都會發芽。
  這樣的成功率,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相信只要不是杠精,都不能否認楊舟的研究成果。
  基因代碼基礎理論,楊舟是準備公開的,這是理論基礎,可以寫成一篇全新的深度論文。
  而且研究微觀世界的現象,就算公開理論,其他科學家也只能觀察植物微觀世界的特殊現象。
  卻依舊無法做到修改植物基因,得到變異品種。
  因為,基因編輯器,掌握在楊舟手里。
  當然張豐也掌握了一種編輯技術,但張豐的cas9技術不成熟,也只有楊舟靠著神秘空間的感知力,才能保證成功率。
  在注射細菌時,稍微一點失誤,就會導致基因編輯失敗。
  楊舟這兩天待在大棚基地內,種子依舊沒有發芽,因為就算是正常水稻,在溫度濕度都合適的情況下,種子也需要2-3天才能達到發芽標準。
  這個過程在水稻改造時,已經經歷過了,種子膨脹時,才能改造胚胎。
  凝膠狀態的種子,病毒都無法注射。
  而達到發芽標準後,水稻種子繼續發育生出嫩芽,還需要5-7天。
  目前種在地里的種子,最長也不超過2天,其實趕不上學術會議。
  但楊舟有黑科技,他使用了神秘空間泉水對種子澆灌。
  距離學術會議最後一天時,種子依舊沒有發芽,森和俊陪著楊舟視察種子發育情況,在路上便悲觀地說道︰“楊桑,看來實驗趕不上學術會議了,你的底牌有點用不到啊。”
  楊舟笑了笑沒說話,帶著森和俊來到基地,揭開蓋著種子的塑料薄膜。
  里面無數水稻種子,全都頂開了包衣,露出嫩白的翠芽,密密麻麻的種子散布在歸攏的水田埂里。
  種過水稻的都知道,水稻要先集中培養,長成巴掌長短的小苗後,才可以通過移栽、直播、拋秧等形式種在水田里。
  現在不管是旱地、鹽堿地、水田的稻種,全部分開散布在水田中央的濕潤田埂上,每顆水稻種子,還有小號牌代表實驗編號。
  森和俊放眼一看,差點驚掉他的眼球,一萬個小格子里的水稻種子,竟然大部分發芽了!
  他都快懷疑,這是不是楊舟為了糊弄大家,故意用的普通水稻種子,而不是改造的變異種子。
  “楊桑,這,這怎麼,怎麼可能!”森和俊驚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