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u分子通過神經管道進入神經元細胞中樞,細胞核就在不遠處了。
www.kmwx.net
無數u分子,卻是成了神經細胞的養料。
因為精神力大小的關系,陳涵沒辦法繼續縮小微觀尺度,並沒有弄清楚u分子被神經元細胞吸收的整個過程。
可以確定的是,u分子,就是神經元細胞需要的某種關鍵元素。
當無數u分子被吸收後,這個神經元變得非常活躍。
同時沒有吸收的u分子,再次路過神經元細胞,從樹干繼續進入下一個神經元細胞。
一個又一個,直到u分子被完全吸收完畢。
陳涵才控制上帝視角,發現他正在後背脊椎的中間位置。
看來u分子數量過低,還沒有達到神經中樞的大腦位置。
身體內的神經細胞和大腦相比,那完全沒法比。
大腦大部分細胞,可都是神經細胞或者給神經細胞提供能量的膠質細胞,那里就是神經細胞的海洋。
而不是像身體里,只是首尾相連的幾根神經細胞突軸。
如果砍斷手腳的神經突軸,甚至可以讓手腳失控。
陳涵查看了一下精神力,只剩下7點。
沒辦法繼續嘗試下去了,他已經消耗了一半精神力。
但陳涵又非常好奇大腦神經元細胞怎麼運作,記憶力又是如何產生的,便忍不住動用信仰之力。
十萬信仰之力可以抵的上1點精神力,這幾天過去,陳涵又擁有800多萬信仰之力,可以小小的揮霍一下了。
于是這次陳涵吃掉了20個u型微生物。
對比起京城那邊的實驗,陳涵吃掉的是毫無雜質的微生物,換算一下,差不多相當于他們的五分之一次標準實驗用量。
京城的實驗陳涵與外婆和孟院士都討論過,他們一開始也是少量服用,最後劑量到了0.001毫克混合物,大概100個u型微生物,這才讓大腦有明顯反應。
這應該就是成人的標準劑量。
如果數據沒錯,這次u分子的分量,應該可以抵達四肢,慢慢增加u型微生物數量,可以抵達大腦。
陳涵這麼做主要是想測試,京城那邊一次大概浪費了多少微生物。
隨著實驗進行,陳涵驚訝的發現,原來10個u型微生物分解的u分子,就足夠讓不少u分子抵達大腦。
也就是說京城那邊的實驗,其實浪費了90%效率。
可能是u型微生物還沒來得及被消化分解,又被腸道漏掉,最後成為翔浪費掉了。
畢竟他們可沒有精確控制的能力,每當u型微生物要被其他食材裹挾走時,陳涵都會挑出來,讓消化黴分解掉,完全100%被腸道吸收。
看來u型微生物還可以繼續優化,變成可以直接吸收的分子結構。
把這個想法記住後,陳涵繼續觀察大腦神經元細胞的反應。
他所在的位置,還不是真正的大腦位置。
常人理解的大腦,基本上就是左腦和右腦,但擁有一些專業知識的人都知道,大腦其實還分了很多個位置。
主要分為端腦、小腦、間腦、腦干等。
每個腦區間的功能也不同,比如腦干的位置在左右腦中央,最核心的位置。
那里剛好下連接著脊髓,上連接著左右腦。
陳涵意念所在的位置,此時就在這個地方。
u分子並沒有停留在這里,雖然這里也有很多神經元細胞。
但這里主要管理著人體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腦干就是身體大總管,其中一部分叫做中腦的,就是視覺與听覺的反射中樞,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動都歸它管。
陳涵也不敢隨便干擾這片區域,要是出點什麼錯,說不定自己就呼吸衰竭,血液倒流了。
他主要想觀察的是記憶力和u分子的關系。
大腦以後可以再深入研究,今天就算是浪費信仰之力,陳涵也要弄清楚,人的記憶到底怎麼運作的。
為什麼u分子可以起到提高記憶力的作用。
這個弄明白,他新寫的論文,也會更有理有據一些。
陳涵發現只有少量u分子被腦干吸收,就像這里神經細胞都處于飽和狀態,也不再管它,跟著大部隊繼續向上,進入左右腦。
這里才是關于記憶的核心位置。
左右腦不同位置,也分管了不同的內容。
比如語言區域、听覺區域、視覺區域、運動區域等等。
不同分區帶給人的天賦也不同。
有的人天生就有絕對音感,這就是听覺區域神經細胞比較發達。
進入左右腦後,u分子開始分流被不同區域的神經元細胞吸收。
陳涵只能看到本來死氣沉沉的大腦神經區域,突然就像被電擊了似的,無數觸手正在搖擺。
一些觸手莫名其妙的就連在了一起。
陳涵趕緊收回高維視角,讓五感回歸。
頓時一種特別的體驗出現,以前不記得的一些事,突然就想起來了。
從昨天,到前天記憶正在慢慢加深。
比如昨天看過的一篇新聞,他原本根本不會在意,只是大致看一遍,不可能背下來。
現在這個畫面,卻能輕而易舉的浮現在腦海,讓他背誦都沒有問題。
“原來效果這麼逆天,難怪會上癮……”陳涵嘀咕了一句。
他並沒有沉迷這種感覺,而是馬上又進入高維視角,回到大腦內,查看更多變化。
甚至化身小分子,進入神經元通道,查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腦海里,自然不可能看到什麼真實畫面,也听不見聲音。
但卻有各種各樣結構的神經元。
陳涵也看過不少論文,根據科學家研究,大腦里的神經元形狀大概150多種。
大體分為三大類,有的兩端發達,有的一端發達,還有的中間發達。
無數的神經元細胞在膠質細胞的包圍下舞動著,然後慢慢接觸在一起,不同的觸角連在一起,似乎就打通了某些記憶。
膠質細胞佔據了大腦90%區域,為神經元細胞提供營養,這也是平時吃腦花看到的白色東西。
實際上在微觀世界,細胞之間有很大的空隙,神經元細胞就像是在海洋里一樣。
不過他們密密麻麻的觸手有的連接,有的斷開。
人不能缺氧,因為神經元細胞無時無刻需要大量的能量。
氧份就是神經元細胞需要的能量之一。
陳涵感覺自己大概明白了一點什麼,神經元細胞通道中,除了輸送線粒體、u分子以及需要的能量外,還有腦電波。
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在數量達到140億個的神經元細胞中間,生物電正在流動。
神經元細胞里的線粒體,也在不停充能,重復生物電流動,仿佛被雕刻的石板,紋路不會改變。
有的神經元細胞並沒有被激活,只是充當導線,有的卻已經被激活,人類所接觸的一切信息。
其實都被轉化為電信號,正在神經元的突觸連接里循環。
不同的循環形狀,代表了不同的記憶。
有的循環已經斷開連接,只是讓膠質細胞提供能源,記憶的數據還在,但一些生物電循環的神經元細胞和經常使用的神經元細胞脫離了。
這導致我們會遺忘一些事。
但u分子出現,讓神經元細胞變得活躍,他們左右上下搖擺,不停連接周圍的神經元細胞突觸。
讓整個生物電循環恢復完整,丟失遺忘的記憶就是這麼回憶起來的。
而且用心回憶的時候,陳涵也發現某些神經元細胞在擺動,嘗試連接神經元細胞觸手。
連接上,就能讀取那段記憶,代表回憶起來過去的事,連接失敗,就怎麼都回憶不起來。
同時陳涵發現根據他的觀察,大腦一定有一套解碼系統,到底是怎麼識別不同生物電循環,還原成記憶的呢?
電子計算機的芯片,其實是通過01兩個數字開關記錄的信息。
大腦卻是無數生物電循環所記錄!
這說明,一定有一個主觀意識,能夠讀取所有的一切循環生物電。
難道這就是靈魂?
根據這個猜想,還會發現一個恐怖的事實,靈魂也許記錄了所有形狀的循環信息。
對比就是軟件的代碼庫。
而且靈魂還自帶系統,可以把信息還原,陳涵感覺自己仿佛找到了生命的密碼。
解讀了靈魂生物電循環,是不是就可以制作類似的腦機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