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九十章 祭祖2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從大學教師開始 | 作者︰大熊不是貓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祭祖是需要“三牲”的。www.kmwx.net

    三牲有“大三牲”和“小三牲”之分。大三牲指的是牛,羊,豬;小三牲用的是豬,魚,雞。

    時間倉促,一時半會的也準備不齊“大三牲”,他們這次臨時性祭祖用的是“小三牲”,也就是需要用到整豬,整魚,整雞。

    所以,殺一頭豬也是必需的。

    殺豬是一門手藝,只有少數人熟練掌握,比如,曾經有位非常有名的運動員,他家里就是世代殺豬的。

    沈隆賢做主,從隔壁村買了一頭體型最大模樣最帥的豬,體重有三百多斤,走路姿勢特別性感,而且只花了200塊錢。

    殺豬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很多人都喜歡圍觀,畢竟,現在娛樂還是太貧乏了。

    包括李蓉在內,大家都期盼著殺豬日子的到來。

    有句俗語,叫做“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眶里轉”。

    意思是說,在被人屠宰時,豬的嚎叫聲那是驚天動地,其實就是草包一個,沒啥用;羊被綁上案台時,它幾乎一聲不吭,算的上是條好漢;老牛知道自己行將就木,準備引頸就戮了就會雙目充滿淚水,滿是委屈的模樣。

    那就開始殺豬吧!

    我們先民養豬的歷史已經超過了一萬年,發展到現在,就是殺豬也是有一整套程序的。

    首先,需要給被殺的豬提前一兩天“空槽”,也就是不再給它喂食,這跟做手術對病人的要求是一樣的。

    當然,不喂豬是為了清理豬下水方便,不讓人進食是怕麻醉過程中食道里的食物嗆進氣管。

    今天是見紅的日子,

    一頭大肥豬被板車拉來了,一路走一路叫喚。

    沈光林是知識分子,自然不會親自上手。

    村上的人手也是足夠的,選擇就在老屋前面開殺戒,灶台都擺起了,第一天先做準備,第二天再大擺宴席。

    小叔找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後生,把捆著的二師兄抬上案板。

    二師兄果然意識到了不大對,開始更加拼命的嚎叫起來。

    殺豬匠才不管這個呢,他直接一條腿跪在豬脊背上,一只手用力絆住豬下巴,使勁向後扯,然後另一只手握住尖刀,從脖頸位置直接捅進去,觸及心髒之後再將刀子翻轉一下,等抽出來的時候血水就嘩嘩嘩的流出來了。

    等到放血過程即將結束,豬的掙扎也開始減弱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收尾動作的,那就是搬動豬下巴晃動一下豬頭,使豬的血液盡可能的流干淨。

    接下來的一步就是給豬吹氣,然後用棍子使勁敲打,再接下來是刮毛,最後就是開膛破肚了。

    根據王建國的習慣,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殺豬的過程肯定是“先斬後奏”。

    小孩子們最喜歡最期盼的就是豬尿泡,當球踢能夠快樂一整天。

    金陵並不流行殺豬菜,那是東北的習俗。

    在金陵,豬身上每一件東西都是有用的,不會一鍋亂炖了吃。

    而且,這頭豬是用來祭祀的,等祭奠過了才會真正用來做飯食。

    大家商量過了,這次活動的形式從簡,不過還是有兩個儀式要舉行.

    先是孝子送親入葬,相當于發喪,然後是奉先人入靈堂,上供桌,大家共同拜祭,完成祭祀大典。

    由于沈家的傳統林地已經被破壞並用作耕田了,還能夠有據可靠的祖先已經被子孫後代遷墳到了山上,沈隆賢家的墳地也是這樣。

    老沈家還是有一些田地的,沈隆賢自己是工人身份,屬于城市戶口,吃公家飯的,並沒有田。

    但是小嬸子沈氏蘭妹和堂弟沈厚道都是正經的農村戶口,兩個人都有田地。

    這里畢竟是城中村,能夠自由分配的田不算多,每人只有水田三分,旱地一畝。

    沈家的旱地里沒有種莊稼,長的都是野生的竹子。

    沈光林和李蓉已經去看過了,竹林很茂密,長勢很好,可惜的就是現在還不是吃竹筍的季節。

    但是,不知道竹林里有沒有想不開的竹鼠啊,吃它是不需要季節的吧。

    “父親”沈隆先的衣冠冢也布置在片竹林里。

    由于“父親”生前的任何遺物都沒有留下,小匣子里面也只能放幾張照片,寫一些生平之類的文字了,一切準備完畢了封進棺材里。

    墓志銘是沈光林寫的,不算洋洋灑灑,但也言之有物。

    基本的意思就是吹噓沈家各種厲害,沈隆先各種光榮。

    正事的發喪儀式開始了!

    照例,在發喪時,子孫後代都是要披麻戴孝的。

    沈光林就不用說了,跟他過來的李蓉雖然沒有身份,也一樣奉了白布。

    這麼搞下去,還有點寶強帶著美女回家奔喪的感覺呢。

    在長江以北,還廣泛流傳著一個“摔盆子”的習俗,其實金陵也有,只是後來就不怎麼講究了。

    從古代開始,葬禮上就已經出現了“擊缶”的形式。

    缶”是古代的一種瓦質樂器,秦趙澠池之會時,秦王奏樂就是“擊缶”。

    因為古代的窮人較多,很多人沒有經濟能力去為自己死去的親人請上一個樂器班子來為他送行,所以便采用了“擊缶”這種簡單而直接的形式來送自己的親人入土。

    有子孫的,一定是長子長孫來“摔盆子”,如果沒有,則只能讓子佷代勞。

    讓子佷摔盆子也是有著非凡的意義,摔了盆子就意味著他成為了死者的孝子孝孫。

    因此,死者的全部或大部分財產就應該由摔盆的子佷來繼承,而不是給與女兒。

    如果這個家庭沒有後代,那麼就沒有人能夠替死者“摔盆子”了,那死者就不能安心地走,這在民間是特大的禁忌,無比的遺憾。

    所以,古人才會那麼重男輕女、重視香火的延續。

    喪禮上的另一個禮器就是“哭喪棒”。

    當然,在哭喪棒的選擇上,南北是有不同的,南方多用竹,北方多用柳。

    程登吉在《幼學瓊林》中說道︰“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

    所以,在南方,傳統上父親的喪禮用竹仗,母親的喪禮用桐木仗。

    在北方,兒孫多用柳木做哭喪棒,也是有特殊意義的。

    一方面因為“柳”與“留”諧音,有表緬懷、挽留的寓意;

    另一方面,它也沿襲古代折“柳”送別的寓意,“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現在,就已經是最後的送別時刻了。

    大家一路蹣跚著上山。

    抬喪的小伙子們把並不沉重的空棺材放進了預先挖好的坑中,填埋起來,這套程序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祭祖儀式。

    祭祖的第一條是安靜,不得喧嘩,然後還有“淨水”和“淨巾”儀式。

    所謂淨水,就是有童男為參加祭祖的人端上淨水,依次淨臉,淨手。

    淨巾自然就是擦干手的毛巾了。

    “沐浴更衣”完畢,接下來的步驟就是請香燭,全體人員向祖宗行大禮。

    禮畢,進饌,配享三牲

    豬頭居中,左邊是雞,右邊是魚,周圍是供菜和供果。

    然後是讀祭文環節,大家再次行禮。

    禮畢。

    開餐!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