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無論是韓國還是秦國,都是實行商君之法。
www.biquge001.com
  在十數年前,秦國暴政、徭役繁重,以至民怨沸騰。
  復國後的韓國,強行征召全部男人從軍,大量戰死,韓國也比秦國好不到那里去。
  在出走的各種車駕中,最大的是六匹馬的皇帝鑾駕。
  韓國雖是小國,但本國皇帝不能矮于秦國皇帝,鑾駕並不比秦國皇帝差。
  在鑾駕內,韓成在痛哭著,去到上黨郡那貧瘠之地,區區三十萬人,這像一個國家的樣嗎?
  丞相是四匹馬車駕,馬車車廂比較大,可以容納好幾個人。
  張良一家四口就在車內。
  要被迫離開新鄭,公主傷心難過,不斷哭泣著,她通過車窗探頭望著離得越來越遠的新鄭城池,傷心流淚。
  望了良久,公主重新坐下,用手帕擦了一下眼淚,對張良道︰“良人,我們以後還能回新鄭嗎?”
  張良以堅定的語氣回應道︰“暴秦跟全天下為敵,不會長久,我們一定能回來。”
  長子張不疑道︰“父親,暴秦無道,我們一定能打回來的。”
  張良勉強擠出笑容,說道︰“沒錯,我們一定會打回來。”
  然而,此時此刻,張良的內心卻是無比痛苦,他是韓國的頂梁柱,外表必須裝著很堅強,用堅強鼓舞韓國其他人。
  他已經竭盡全力,還是被暴秦逼到這種程度。
  他對暴秦的憎恨,無以復加。
  張良更加發誓,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絕對會跟暴秦抗爭到底。
  雖然被迫撤走了,在昨天晚上,張良做好了各種安排,在新鄭留下了許多棋子,進行了各種布置,絕對不會讓暴秦安心管治新鄭。
  在潁川郡各地,只要還沒有被秦軍攻陷之地,都有韓軍趕往東邊。
  這是韓國的緊急遷徙,張良絕對不會服輸,就算韓國最後只剩下彈丸小地,他都要堅持到底。
  在苑陵北邊,趙軍拔營起寨,向東南徐徐撤退。
  李左車善于用兵,專門有派人殿後,有序地撤退,讓秦軍沒有追殺的機會。
  在這一天,周灶率領的齊軍、從兩個隘口東撤的齊軍,都全力趕往東邊的西橋關。
  在 轅關南邊,周昌根據指示,帶領齊軍有序撤退,也沒有給範目追殺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一兩天,苑陵、尉氏、長社、陽翟、郟縣、許縣、襄城、昆陽這些縣城城池,大量物品被焚燒。
  潁川郡有三條河流,分別是洧水、潁水、汝水,當地的守軍撤退到東邊後,都會一把火把橋梁、船只燒掉。
  也並非每個縣、鄉都會嚴格執行張良的命令,有些官吏覺得韓國不行了,打算主動投靠秦國,沒有按照命令把衙門、倉庫焚燒。
  ————————
  洧水,位于新鄭西南邊,緊挨著新鄭城池。
  三月二十日,由楊喜率領的秦軍抵達洧水西岸,河對面就是新鄭。
  楊喜看見有橋梁、船只被燒毀的痕跡。
  韓信有令,騎兵在洧水西邊停下,等候主力部隊到來。
  與此同時,在東北邊的駱甲部隊向新鄭趕來。
  只要大軍一到,將會形成對新鄭的合圍。
  ————————
  滎陽城外,齊軍大營。
  李左車派來的人抵達這里,向曹參遞出李左車書信。
  曹參看到書信,無比震駭。
  新鄭保不住了,在潁川郡的作戰已經輸了,曹參不得不接受事實。
  齊軍又折損了好幾萬士卒,眾將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不為之悲痛惋惜。
  曹參派人火速趕往汜水東邊,讓那邊的郭亭、趙豐撤兵。
  ————————
  虎牢關。
  今天是大喜日子,皇帝特意讓軍廚們加菜,一起慶祝潁川郡大捷。
  人逢喜事精神爽,又再有好菜,秦軍官兵們吃得有滋有味。
  都尉級別以上軍官,都跟皇帝一同用膳。
  “潁川大捷,我們的大軍直指新鄭,不用多久,整個潁川郡,就會重歸大秦治下,滅韓指日可待,朕與諸位同慶!”
  子嬰跟眾臣一同干下一爵酒。
  這天,子嬰喝了不少酒,他高興。
  最後,由薄貞扶著子嬰回到臥室歇息。
  ————————
  三月二十五,韓信率領主力軍隊趕到洧水西岸。
  在同一天,駱甲率軍抵達洧水東岸。
  洧水河面上,臨時搭建了兩座浮橋,兩軍會師。
  超過十萬人匯集在新鄭城外,歡呼聲一片。
  新鄭城牆上的韓兵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
  秦軍兵臨城下,皇帝和丞相都已經逃走了,城內的韓兵們軍心渙散、毫無斗志。
  主將已嚴令,必須死守新鄭,韓兵大多數人都很是憂慮,這意味著他們要戰死,這樣死得毫無價值。
  原本在 轅關的範目,根據韓信的命令,帶兵南下佔領潁川郡各地。
  第二天,韓信把部將召集一堂。
  韓信道︰“新鄭就在眼前,只可惜讓韓成、張良這兩個賊首逃跑了!”
  杜憑道︰“韓將軍,末將願率軍攻城。”
  韓信道︰“不,新鄭乃是天下有名大城,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新鄭,這才是上上之選。”
  他決定對新鄭守軍進行勸降。
  新鄭,百余年來,這里是韓國都城,是天下有名大城池之一,雖然不如咸陽、洛陽、臨淄,城內居民也超過十萬。
  新鄭城牆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準備迎接大戰到來。
  這天上午,一批秦軍來到北門,推著一架三弓床弩,士兵把韓信親筆所寫的勸降信綁在大箭支。
  “嗖!”的一聲,床弩把箭支向城樓方向射出。
  最後,箭支深深釘入城樓木柱。
  士兵把勸降信取下,交給田集。
  田集看了韓信親筆所寫勸降書後,嘆了一聲,再提筆回信,在信中大罵暴秦無道,侵略韓國,誓于新鄭共存亡。
  他原本對韓國還需忠心,再加上家人成為了人質,為了家人安危,就算是絕境死守城池也不能投降。
  在前些日子皇帝撤離新鄭時,田集全家都被帶著離開了。
  得知田集拒絕投降,韓信在思考著,究竟是攻城還是再想辦法勸降?
  要是像上次攻黃崖口時那樣,攻城時在城門下放火,又或者用其它針對性措施,攻城難度不小。
  皇帝有過命令,對于以後要收復的每座城池,都必須先盡量勸降,盡量爭取和平收復,實在無法勸降才能攻城。
  韓信決定交給皇帝定奪,為此,他給皇帝寫了一封信。
  ————————
  虎牢關,子嬰接到韓信的信後,把陳平、鄒離叫來商議。
  子嬰把新鄭情況告之兩人,對兩人道︰“田集不願投降,兩位卿家可有法子?”
  陳平是他器重的臣子,要是陳平想不出辦法,只能強行攻城了。
  鄒離道︰“新鄭已是絕境,田集仍然不降,臣也想不到辦法。”
  子嬰再看向陳平。
  陳平不慌不忙,對皇帝道︰“陛下,容臣稍作思量。”
  他負手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沉思起來。
  子嬰和鄒離都在靜靜地等待著。
  當陳平踱步到第五次的時候終于停下,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臣想到一法子,應當可行。”
  他再對鄒離道︰“這需要鄒先生去一趟新鄭見田集。”
  隨即,陳平把辦法具體講述出來。
  子嬰大喜,按照陳平說的辦法,應該能和平收復新鄭。
  他對鄒離道︰“鄒卿家,勞煩你去一趟新鄭了!”
  鄒離同樣大喜,又可以兵不血刃收復一座大城池了。
  他對皇帝道︰“陛下,有了丞相之策,臣定當幸不辱命,說服田集開城投降。”
  隨後,又再談論到潁川郡的治理,需要盡快任免當地官吏,對潁川郡迅速有效管治。
  這首先,是要確定潁川郡郡守人選。
  陳平道︰“陛下,臣認為,潁川郡跟三川郡一樣,都是原本被叛賊張良掌管,若是從三川郡挑選人員到潁川郡,更有利于管治。”
  可勝任郡守的人有不少,但如果是從三川郡的官員中調任,要麼是郡守趙衍平級調任,要麼是從郡丞、郡尉中提拔。
  子嬰點點頭,說道︰“丞相可有具體人選?”
  陳平道︰“三川郡守調任潁川郡守亦無妨,郡尉、郡丞也可升為郡守,由陛下裁斷。”
  他提議由三川郡的挑選官員赴任,是要滿足皇帝的心願,讓皇帝名正言順提拔內兄馮唐。
  但他又不明確說出來,避免被皇帝認為是淑妃一黨。
  朝臣們都知道,治粟內史陳烈是淑妃一黨,陳平只忠于皇帝,避免被皇帝誤會。
  子嬰听出來陳平的心思,沒必要去逼問,開口道︰“依朕看來,三川郡郡丞馮唐,在三川郡時功績顯著,由他升任郡守,秩俸升為一千石。”
  在郡守中,秩俸大多數為二千石,少數有真二千石。秩俸一千石的郡守,在秦國還是首次。
  子嬰可以讓內兄升官,但秩俸還得一步步來。
  當天,鄒離出發趕往新鄭。
  子嬰派人趕往洛陽,讓馮唐先趕來虎牢關。
  三天後,馮唐趕到虎牢關,皇帝在書房接見,此時的馮唐,還不是要晉升為郡守。
  見面行禮後,子嬰命人上茶,兩人在一張案幾打對面而坐。
  馮唐是跪坐,子嬰是坐著椅子。
  馮唐道︰“陛下,臣能否坐椅子?”
  自從皇帝上朝坐椅子後,他在家中也命人做椅子,喜歡屁股坐椅子,在外正式場合,才不得不跪坐。
  子嬰笑笑道︰“當然可以!”
  一內侍取來一張椅子,讓馮唐坐下。
  子嬰道︰“內兄啊!你到三川郡任郡丞,做得很好啊!”
  馮唐謙虛道︰“陛下,這是臣的本分!”
  子嬰問道︰“潁川郡即將全面收復,內兄該如何迅速有效管治?”
  馮唐答道︰“啟稟陛下,免除賦稅徭役一年,這是最好的贏得民心手段;另外,潁川郡被叛賊管治多年,文字、錢幣、度量衡皆于大秦不同,必須盡快恢復;家在潁川郡的降兵、俘虜,應盡快放回家;可設定三個月期限,讓當地百姓把韓國錢幣換成秦幣……”
  他一連說出許多有效、必要的措施,子嬰頻頻點頭。
  內兄有才能,又懂得謙虛,這是他樂于見到的。
  馮唐說完後,子嬰道︰“內兄說得好,我把你升任潁川郡郡守,潁川郡就交給你了。”
  馮唐顯出驚喜之色,起身跪拜,感謝聖恩。
  隨後,子嬰把陳平叫來,一同商議潁川郡郡衙和各縣官員人選。
  經過商量決定,把三川郡做得比較好的一半縣尉或縣丞,提拔到潁川郡任縣令。
  潁川郡郡尉,由謝楷擔任。
  鮑良調任三川郡郡守。
  這些人到了各郡縣,先組建好郡、縣官署,再逐步完善下轄官吏人員。
  ————————
  同樣是在這天,鄒離抵達新鄭城外秦軍大營,韓信接見他。
  韓信道︰“鄒大人前來,想必有信心勸降?”
  他知道鄒離能行,上次洛陽就是憑鄒離三寸不爛之舌得以和平收復。
  鄒離道︰“我自然有信心,不出三日,田集必定開城投降。”
  韓信道︰“我大軍壓境,就算鄒大人勸降成功,本將軍也有一半功勞。”
  要是功勞不能算他一份,他可不樂意。
  鄒離道︰“韓將軍,是丞相有讓田集投降的妙計,本官只是奉陛下之命前來,按照丞相之策勸降。”
  韓信有些郁悶,要是這樣算,功勞可就沒他的份了。
  既然皇帝有命,韓信只得服從。
  新鄭外圍,十幾萬大軍雲集,將新鄭圍困,卻沒有任何攻城的準備。
  新鄭城內,丞相官署。
  韓國重要人員撤離後,這里被田集所用。
  這天,部下來報,秦國的鄒離要求見,想入城跟田集面談。
  鄒離無非就是來勸降的,田集已決定死守城池,讓部下回復說不見。
  不久後,部下再稟報說,這關系到田集全家性命,如果田集不見,家人會很危險。
  听到這麼說,田集不敢不見了。
  北門外,鄒離在這里等待著。
  不久後,城牆上士兵說,田將軍同意見面。
  城門並沒有打開,韓軍放下吊籃,吊著鄒離上去。
  丞相官署正堂,田集在這里接見鄒離。
  鄒離昂首挺胸,邁步進入正堂。
  田集見鄒離又矮又丑,略顯鄙夷之色。
  “本官奉大秦皇帝之命,前來向叛軍的田將軍轉告一些事情。”
  鄒離擺出為官者的威嚴,亮明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