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430 舉國之力推一本期刊(求訂閱)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 作者︰肥美的韭菜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趁著這次機會,許秋也順勢了解了一下scI期刊分區的方法。www.biquge001.com

      一直以來,關于scI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

      第一種是Thomson Reuters公司(湯森路透)制定的分區,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底更新;第二種是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一般在每年的十月底更新。

      這兩種分區方式均基于scI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但具體的計算方法以及劃分依據有所不同。

      湯森路透每年會出版一本《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JcR會對其中收錄的scI期刊的影響因子等指數加以統計,最終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

      即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前25%(含25%)期刊劃分為Q1區,前25%-50%(含50%)為Q2區,前50%-75%(含75%)為Q3區,75%之後的為Q4區。

      顯然,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被均勻分為四個部分,每個分區中期刊的數量都是相等的。

      中科院分區參照了JcR分區,將JcR中統計到的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大類。

      然後,再將13大類期刊各自分為4個等級,即4個區。

      中科院分區的標準寫法是阿拉伯數字的1、2、3、4區,但有時候也會被寫作漢字的一、二、三、四區。

      中科院分區設計思路始于2000年初,旨在糾正當時國內科研界對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因子數值差異的忽視。

      換句話說,那個時候的科研工作者評判一個期刊的好壞,幾乎只看影響因子,覺得影響因子高就厲害。

      這顯然是不夠客觀的。

      因為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不同學科的差異。

      比如數學、物理這些基礎學科的影響因子普遍偏低,化學、工程技術這些偏應用的影響因子普遍偏高。

      分區的目的,就是讓同一領域期刊進行內部PK。

      比如化學類的期刊和化學類的比較,物理、數學類的期刊和物理、數學類的比較,然後決出一個高下來。

      至于具體怎麼劃分,官方的表述是︰

      中科院分區表選擇學術影響力作為劃分方式,把每個學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學術影響力,即3年平均影響因子(IF)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劃分為4個區,使得“每個分區期刊影響力總和相同”。

      由于學科內期刊的3年IF的“偏態分布”,這使得“1區期刊數量極少”。

      為了保證期刊1區期刊數量,1區期刊取整個學科期刊數量總數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為1區期刊。

      2、3、4區期刊使用3年平均IF總和相同的方式劃分。

      具體方法如下︰

      1、把每一個學科的期刊集合(數量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計算,均基于此順序。

      2、前5%期刊(該學科期刊總數量的5%,即5%*n)為1區期刊。

      3、剩下的95%期刊中,計算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然後求總和的1/3,即s/3,剩下3個區的每區的期刊影響力累積和各為s/3。

      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區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從第1本期刊往後計數,如果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2等于上個步驟計算出的總和s/3,那麼這些期刊就是2區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劃分出3區期刊,剩下所有期刊為4區期刊,即s2=s3=s4=s/3。

      官方的表述比較復雜,許秋直接找到了具體的統計數據︰

      13個大類中,工程技術類期刊總數有1860本,其中一區期刊數量為117本,二區期刊數量為270本,一二區期刊合計數量為387本,一區期刊數量佔比為6.29%,二區期刊數量佔比為一二區期刊合計佔比為化學類期刊的這幾項數值分別為︰總357本,一區25本,二區54本,一二區合計79本,一區比例7.00%,二區比例一二區合計比例許秋又瀏覽了一下其他大類的數據,大類與大類之間的具體比例雖然有所差異,但總體差別並不明顯。

      大體上,各大類中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該類1區、6%-20%的期刊為該類2區、21%-50%的期刊為該類3區,其余的期刊為該類4區。

      可以近似這樣理解,發表在一區期刊上文章的平均水平,在同領域中就是前5%,超過了95%的同領域其他文章,發表在二區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水平在同領域中是前20%,以此類推……

      中科院的這種分區方式,導致中科院分區中1區和2區的雜志非常少,而湯森路透分區Q1的期刊數量遠遠多于中科院1區雜志。

      因此,會出現有的人發表的文章按湯森路透JcR期刊分區標準算一區,而按中科院分區算二區甚至三區的情況。

      不過,這種分區方式非常符合種花家的國情,可以更好的激勵科研人員搞科研、發文章的熱情。

      但同時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

      比如,某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發布後不久,就引發了科研人員的熱議。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有人還做了一系列表情包︰

      熊貓人甲︰“你今年的科研工作怎麼樣?”

      熊貓人乙︰“哎,不怎麼樣,就發了三篇二區。”

      熊貓人甲︰“哦,那確實不太好,都是些什麼刊物啊?”

      熊貓人乙︰“《自然•通訊》(nc)、《漂亮國科學院院刊》(Pnas)和《科學•進展》(sa)。”

      熊貓人甲︰“……!!”

      段子只是段子,nc、Pnas、sa這3本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不言而喻。

      出了這種詭異的分區,中科院分區的“專業性”自然是飽受詬病,比如說,伐南理工大學就表示將改用JcR分區作為期刊分區標準。

      當然,中科院這樣進行分區,肯定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這3本期刊降檔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中科院期刊分區中綜合期刊數量少,斷檔嚴重。

      這幾年,分區中的綜合大類期刊不到60本,原則上分區按照大類學科中前5%為一區,算下來,綜合1區就該有3本,上下浮動不超過1本。

      sa雖然是根正苗紅的《科學》子刊,但前一年才正式有了影響因子,所以之前中科院期刊分區里也沒它。

      今年要把它正式列入分區中了,那麼問題來了,把它放在哪里呢?

      在以前的中科院分區里,綜合1區就是“四大金剛”︰《自然》、《科學》、nc、Pnas。

      sa的出現讓中科院期刊分區犯了難,把它放一區吧,超過標準的3個太多;

      放二區,它和nc水平差不多,二區sa影響因子比一區的Pnas還高,好像也不太合適。

      而且,就算是在一區“四大金剛”里,《自然》、《科學》的水準口碑也是遠超Pnas和nc,中間相差了一個段位。

      因此,中科院分區這次干脆拉開區分度,在一區里只放了Top2。

      然後,將3本相近的期刊都放在了二區,再加上1本綜述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一共4本二區期刊。

      這樣操作下來,綜合大類期刊的這幾項數值分別為︰總54本,一區2本,二區4本,一二區合計6本,一區比例3.70%,二區比例7.41%,一二區合計比例雖然這樣操作,一二區期刊的比例要比其他大類的20%少的多,但主要也是為了與降到三區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進行區分。

      《科學報告》是《自然》出版社旗下的新刊,本來最開始對標的是nc,宣傳的時候也是號稱“小nc”。

      結果影響因子一出,好家伙,5左右,不到nc的一半,加上綜合類期刊本來就少,直接就被打到了三區,成為了“水刊”之一。

      另外一個讓中科院做出這樣分區決定的可能原因,是這些期刊每年收種花家太多的版面費了。

      Pnas,它是漂亮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影響因子雖然不高,只有10左右,但也是公認的世界四大名刊,即《自然》、《科學》、《細胞》、Pnas之一,是百年經典期刊。

      近兩年來,國內一共在上面發表了874篇文章,Pnas非oa(開源)的版面費是1640刀,oa文章2200刀,平均算2000刀,這樣就是170萬刀,也就是1172萬軟妹幣。

      考慮到Pnas在世界上的學術聲譽,這個價錢還能接受。

      但nc和sa就太燒錢了。

      sa,在剛創刊沒有影響因子的那兩年,國內在上面發表的文章數量排世界第三,低于漂亮國和德意志,但在有了影響因子後的兩年,種花家文章數就一躍超過了德意志。

      sa是本oa期刊,每篇文章的版面費是4500刀,國內的學者近兩年一共發了300多篇,那就是140萬刀,大約花費965萬軟妹幣。

      最厲害的是nc,版面費5200刀。

      國內這兩年在nc上一共發表了2000篇論文,版面費5200*2000=1000多萬美元,將近7000萬人民幣,還是非常夸張的。

      之前提到的《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也被降到了三區。

      因此這次中科院的分區可能也是一種導向,國家給的科研經費,不是拿去給那些期刊主編們浪的。

      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在和平時代下,很多已經既定的規則,尤其是國際上涉及多邊國家的規則,真的是難以改變。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Ps︰現實中nc、Pnas降檔的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在2018年,然後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中科院的分區就把nc、sa、Pnas都重新劃歸到了綜合類一區,同時還拉上了《國家科學評論一共產生了7本綜合類1區期刊。

      最開始叫做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即《種花家科學通報》,後被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即《科學通報》。這是我國唯一的自然科學綜合性scI學術期刊,當年算是走後門上的一區,因為影響因子才6左右。不過嘛,舉國之力推一本期刊,有不少大佬在上面發文章,質量也在逐年提升,2021年最新數據,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已經9.5了,但想要讓國際同行們認可,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Ps3︰今天是月初,而且還是周一,擺碗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支持~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