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周五上午,許秋體系,《自然•能源》的文章初稿誕生,一共有七大亮點︰
  首先,最亮眼的自然是器件效率,最高達到了第三方nIm檢測結果為13.2%,這標志著有機光伏領域從常年的“12%時代”跨越到“超12%時代”。
www.luanhen.com
  第二,制備了大面積器件,即1平方厘米遮擋板下的效率數據,達到了本來許秋設計的ITo圖案是2平方厘米,可以不用遮擋板測1平方厘米的,但2平方厘米下的這個數據只有8.73%,沒有超過10%,數據不太好看,許秋就選擇了1平方厘米破10%的數據。
  第三,制備了厚膜器件,300納米厚的器件,效率可達納米厚的器件,效率仍然可達6.35%,大多數有機光伏體系做到500納米厚,器件的效率直接清零了,表現出來的就是斷路現象。
  第四,提出了一套理論解釋︰相對于ITIc結構,IDIc-4F體系發生了側鏈改變(分子結構設計)→分子間位阻減小(DFT結果)→有效層中受體分子排布變得緊密(gIwaXs結果)→電子遷移率提高(ceLIV、ToF、scLc結果)→能量損失降低,開路電壓提高(J-V曲線結果)。
  第五,提出了另一套理論解釋︰相對于IDIc結構,IDIc-4F引入了氟原子(分子結構設計)→分子內的相互作用增強(根據早期其他研究者提出的理論)→受體材料的能級變深、光吸收紅移(cV、uV-vis結果)→短路電流提高、開路電壓提高(J-V曲線結果)。
  第六,類似學妹之前體系體系給受體之間的homo能級差同樣比較小,僅為0.16電子伏特(cV結果),也表現出優異的電荷輸運性能(PL、TRPL、Tas結果),理論解釋為IDIc-4F材料具有低的激子結合能。
  第七,針對大面積、厚膜器件效率均破10%的現象,同樣給出了可能的理論解釋,即IDIc-4F材料的激子擴散距離很高,R-soXs結果表明聚集相的尺度達到30納米以上,比傳統富勒烯體系更大,進一步提供了佐證。
  一番盤點下來,十幾種表征測試,大多都串聯了起來,只有Tem和aFm這樣的電子顯微鏡數據沒什麼用,因為確實拍出來的圖像就是白花花的一片,啥也看不出來。
  于是,這兩項表征,許秋在文章中稍微提了一句通用的話術,大概意思差不多是“結果表明,有效層的形貌不錯”,然後就把數據丟到了支持信息中。
  下午,許秋帶著經由課題組里的每個作者閱讀、修改過後的文章草稿,前往218。
  魏興思笑容滿面,接過許秋遞來的u盤,說道︰“來了啊,文章給其他人都看過了?”
  “嗯,都改過一遍了。”許秋點點頭。
  “好,我來看看。”魏興思光盯著電腦屏幕,大腦飛速運轉,時而點評幾句。
  “嗯,標題沒問題,突出了高效率、大面積、厚膜這三個亮點。”
  雖然一篇文章的亮點可能有很多個,但在標題上不可能全部都寫出來,那樣就顯得太過于臃腫了,因此,許秋就把最核心的三個亮點放在了標題上。
  “作者……也沒問題。”
  這次的文章作者,有長長的一排,共計十位,分為三個工作單位︰
  其中,一作許秋,二作韓嘉瑩,三作田晴,四作鄔勝男,五作莫文琳,六作陳婉清,七作龔遠江,八作馮盛東掛通訊,九作T?nu,十作魏興思掛通訊。
  考慮到這篇工作田晴和韓嘉瑩的貢獻都很高,前者負責了四項機理的測試,並且還優化了文章的圖片,後者負責大多數的基礎表征測試,以及器件的制備與測試,為了公平起見,許秋讓她們兩個猜拳,以三局兩勝的方式決定文章二作的歸屬。
  最終,學妹以二連勝的成績喜提二作。
  而龔遠江、T?nu兩位教授對這篇工作沒太大的什麼貢獻,屬于掛個名的類型,自然就沒有掛通訊,就像之前魏興思在漂亮國nReL研究時蹭到的幾篇《自然》大子刊,差不多就是這樣類似的情況。
  看完標題和作者後,便是摘要部分。
  魏興思一口氣把摘要讀了下來,全程沒有卡殼,給他一種暢快淋灕的感覺,幾乎沒有什麼找到什麼可以修改的地方。
  他不禁在想,如果什麼地方都不改的話,我這個通訊作者豈不是沒有一點作為,這樣可不行。
  于是,許秋就看到魏老師把摘要中的“indicate(表明)”改成了“reveal(揭示)”……
  魏興思又改了幾個同義詞後,滿意的點點頭,這才繼續閱讀文章的正文部分。
  平常許秋、魏興思看文獻的話,一目十行,只瀏覽關鍵信息,可能三分鐘、五分鐘就能讀完一篇,但是現在自己改自己的文章,一篇article格式的文章,完整閱讀完5000+的詞匯,沒個半小時、一小時根本下不來。
  好在,許秋現在寫文章的功力已經不似之前剛進入課題組的時候了,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魏興思的水平,因此基本不會犯比較初級的語法、時態問題,文章修改起來的難度降低了不少。
  兩個小時後,魏興思完整的閱讀了兩遍文章,包括小標題、每張圖片的圖注、支持信息,甚至參考文獻、作者貢獻說明等部分都沒有放過。
  魏老師放開鼠標鍵盤,活動了一下頸椎,然後放松的往身後的靠背上一趟,說道︰“非常好,我們把它投掉吧,希望可以中一篇《自然•能源》。”
  隨後,兩人轉移陣地到辦公室大電腦,開始繁瑣的投稿流程︰復制粘貼標題、摘要、cover Letter、關鍵詞,填寫每位作者的詳細信息,填寫建議審稿人的詳細信息,填寫ban掉的審稿人的詳細信息,上傳正文、原始數據、支持信息等文件……
  許秋站在旁邊,看到魏老師在操作的時候手都是有些抖的,就像得了帕金森一樣。
  不過,癥狀並不是很明顯,大概是帕金森早期?
  投稿過程是麻煩了些,但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半小時後,魏興思按下“提交”按鈕,看到標志投稿成功的“稿件飛走了”的動畫出現,他長呼一口氣,說道︰“晚上課題組成員出去吃個飯吧,把那幾個本科生也叫上,我就不過去了。”
  “好的。”許秋點頭應下。
  其實就算魏老師不說,許秋也打算今晚組織一波聚餐,這幾天他一直在忙著寫文章,雖然沒怎麼做實驗,但其實還是蠻累的,現在終于忙完了,自然想犒勞一下自己。
  許秋回到216的時候,大約是下午四點半。
  他將晚上六點聚餐的消息在課題組群聊里發了出去,然後看了看眾人的情況。
  辦公桌前,陳婉清在撰寫文章,段雲在瀏覽著招聘信息,莫文琳在認真看文獻,田晴在玩手機,似乎在和人聊著天;
  里間實驗室里,韓嘉瑩帶著徐心潔,在實驗室里測試器件,吳菲菲帶著于婭,學習著鈣鈦礦溶液的配制;
  另外,鄔勝男帶著殷後浪在張疆做合成實驗,現在準備返回邯丹校區;
  鄧虎今天有事,沒來實驗室,不過他表示晚上聚餐會準時到達。
  總體來看,這批新入門的本科生“質量”還是比較好的,積極性很高。
  晚上五點半,實驗室的眾人集結起來,浩浩蕩蕩的出發,前往許秋提前預定好的飯店“天辣”,這個飯店之前去過一次,常規川菜,價格還算比較實惠。
  主要是因為這次人有點多,要是吃火鍋之類的,13個人估計一頓飯得上2000,點菜的話,可以多上幾盆米飯,大家一起來干飯。
  十三個人圍坐在一個大桌前,點好菜,控制菜品總價在千元之內,然後又要了一瓶2升的果粒橙和2升的七喜。
  新來的兩個本科生殷後浪和鄧虎比較會來事兒,起身給每個人各倒了一杯飲料。
  田晴首先舉杯,說道︰“我們一起來踫一杯,恭喜許秋喜提一篇《自然•能源》。”
  許秋忙擺擺手︰“文章才剛剛投出去,怎麼……”
  段雲打斷道︰“依我看,許秋你這篇文章肯定能中,要是中不了,那也是《自然•能源》的損失。”
  陳婉清起哄道︰“學弟,我也算是你半個師傅了吧,四舍五入一下,這篇文章就相當于我發表的啦, ……”
  吳菲菲半開玩笑︰“許秋,有沒有興趣轉行,過來做一做鈣鈦礦呢,這邊機會更多哦。”
  韓嘉瑩用一本正經的語氣說道︰“師兄,我相信這篇《自然•能源》只是你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下次必將斬獲cns主刊~”
  莫文琳附和︰“我覺得嘉瑩說的很有道理呀,下一篇就投《自然》吧。”
  鄔勝男認真分析︰“許秋,你的文章我覺得語言上寫的非常的好,邏輯也通順,亮點也很多,如果我是審稿人,肯定讓你過的。”
  孫沃簡單粗暴︰“必中!”
  殷後浪文質彬彬︰“預祝師兄的文章順利發表。”
  鄧虎操著東北口音︰“許秋師兄,文章絕對中。”
  徐心潔輕笑︰“恭喜師兄~”
  于婭似乎有些害羞,也順著說了一句︰“恭喜師兄。”
  听著其他小伙伴們或正經或不正經的祝福語,許秋還挺感動的,于是,他大手一揮,喊來服務員又加了三個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