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納米崛起 | 作者︰嶺南仨人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電場合成的出現,以及謝清團隊接連不斷的成果,讓燧人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www.biquge001.com

      黃修遠在三月初,就批準了一筆80億華元的投資,在秦皇島、汕美、澳洲帕斯,建立三個電場實驗室。

      顯然黃修遠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單單是電場合成替換化學合成,有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生產的潛力,還可以暴力合成一些新化合物,這對于新材料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促進。

      財大氣粗的燧人系,自然沒有吝嗇,直接就砸了80億華元,希望可以加速電場合成技術的發展。

      現在大中華的發展,表面上變得非常穩,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好像在補基礎。

      但實際上,暗地里上馬了非常多的科研項目,很多甚至連內部文件,都沒有相關記錄。

      14年在航天領域的各個項目加起來,經費已經達到了3772億華元;而今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全年經費會突破4000億。

      以航天科工的發射成本技術,每公斤有效載荷的發射成本,現在是237華元,雄鷹航天也差不多是這個範圍。

      憑借國內的低成本高效率,如此龐大的投資,至少可以媲美1.2萬億米元。

      這里的米元,是指沒有崩盤之前的米元。

      在龐大的資金支撐下,大中華區的航天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擁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月面基地。

      另外還向火星、金星、水星、木星,以及小行星帶,發射了27台相關探測器。

      面對大中華如此龐大的航天投資,全球各大勢力也被拉入了航天競賽之中。

      今年二月初,露西亞和西洲聯盟終于初步達成一致,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航天領域投入430億西元(約1275億華元)。

      而諾亞會也是傾盡全力,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航天領域投入8000億米元(約2.3萬億華元)。

      其他幾個小勢力中,天竺則開始跟不上了,只能勉勉強強拿出8億米元,至于其他小蝦米,就更加沒有錢了。

      只是黃修遠對于諾亞會和西洲聯盟的龐大投資,雖然高度關注,卻沒有太過于擔憂。

      西洲聯盟和諾亞會的內部問題非常多,特別是現在急匆匆上馬很多項目,導致航天系統一下子吃下這麼多熱錢,普遍出現了項目混亂、重疊、相互扯皮的現象。

      而米元、西元的通貨膨脹,又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際投入。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估算過這些勢力的航天投資情況。

      就算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已經將發射成本壓低到每公斤6500米元(通貨膨脹影響,相當于沒有崩盤之前的2400米元左右),但他們仍然難以和雄鷹航天、航天科工競爭。

      雙方發射成本的差距,目前已經擴大1︰26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差距。

      相當于航天科工發射一顆衛星,成本只有nasa的126,這種情況下,nasa卻不得不咬牙跟進。

      nasa會不會崩潰,黃修遠不知道,但是西洲航天局卻快了,就算是和露西亞合作,勉強壓低了成本,又提高一些效率,西洲聯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5年拿出430億西元,還是西洲聯盟的聯席會議,在高盧、不列顛、德意志三巨頭的通力合作下,才咬牙拿出的老本。

      如果未來幾年的經濟還不好轉,後果可能是西洲聯盟直接經濟崩潰。

      黃修遠通過安全部的渠道,已經了解到西洲聯盟嚴重的經濟問題。

      國內可沒有養虎為患的想法,很多合作項目,都是保持對方不會太快死亡,而不是拉他們起來。

      而且扶持的地區,也是故意埋釘子,專門扶持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地區,其他地區則區別對待,甚至暗中打壓。

      現在西洲聯盟的內部矛盾非常尖銳,西歐和東南歐的分歧,也是日益嚴重起來。

      航天領域上,如果其他勢力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那他們以當前的航天技術,加大投資不僅僅不能跟上來,甚至可能把自己拖垮。

      只是面對這種陽謀,其他勢力還真沒有多少辦法。

      黃修遠在漠北航天城考察後,又急匆匆返回總部,和蔣海霖、陸學東、林百杰等人開了一個小會。

      剛剛從澳洲回來的陸學東,笑著說道︰“漠北的情況如何?”

      “還可以,過幾天天氣好一點,選一個窗口期發射上去。”黃修遠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

      “這一次小會,我主要是為了航天項目的事情。”

      蔣海霖似乎猜到了什麼︰“修遠你是打算推進航天產業的經濟化?”

      “是的,我們的投入太龐大了,必須做出一些調整,而不是盲目的砸錢。”

      林百杰思考了一會︰“如果要讓航天產業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可能會很困難。”

      對于林百杰的話,眾人並沒有反駁,就算是現在的發射成本很低,航天產業仍然是一種脫離現實生活的產業。

      比如所謂的太空旅游,又有多少人可以負擔得起,85萬華元可以來回天宮空間站,但去年也僅僅賣出去5張票。

      而其他的衣服、玩具、太空食品之類,也只是小產業。

      黃修遠定了一個基調︰“現在只能從技術反哺上入手。”

      打開投影儀,將目前航天領域的各項前沿技術,投影在大屏幕上。

      眾人一項一項的討論,討論其中可以應用在商業化的技術,特別是新材料上面,其實有很多技術,是可以商業化的。

      比如,為了實現宇航服輕量化,投入到各種新材料,這些材料中,一部分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完全可以應用到民眾的日常服裝中。

      發展了三代的宇航服,配備了維生系統後,整體重量為23.47千克,這是艙外服的重量。

      比起老式艙外宇航服,不僅僅重量輕了,成本也便宜了非常多,一套造價大概在12萬左右。

      目前雄鷹航天生產了50套艙外服,航天科工也生產了80套。

      減少重量和壓低生產成本,那僅僅是新式艙外宇航服的一部分優勢,真正的優勢,是各種輔助設備的輕量化、小體積後。

      比如艙外宇航服最重要的內部氣體系統,就應用了氧海綿技術,和二氧化碳—氧、碳循環技術。

      還有微型的熱電溫控系統、微型核電池系統,這些技術都被集成在這一套宇航服上。

      新型的氧海綿罐,大小只相當于普通熱水瓶,卻可以儲存5公斤純氧,對一些需要攜帶氧氣瓶的行業,這是一個好的技術。

      而且氧海綿罐還有另一個特性,那就是不需要高壓儲存,也不需要低溫儲存,也不容易出現失控揮發。

      眾人討論了半天,才初步確定了15個技術,準備將這些技術,逐步民用化。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