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432章 開掛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新書 | 作者︰七月新番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想當初,第五倫听說劉秀打了合肥之戰,于逍遙津以八千丹陽兵破淮南王李憲”十萬大軍“時,一度斥之為”開掛“。www.luanhen.com

    其實他心里,早就將劉秀視為“掛友”了。

    然而在過去大半年時間里,第五倫馬不停蹄,取崤函、下武關、佔上黨、定太原、上洛陽,內安司隸,外攘匈奴。最後還動員十萬之師,花了四個月時間盡收河北,所到之處望風披靡,幽冀的二千石要麼起義要麼投誠,納頭便拜。

    總計奪取了兩個半州,二十幾個郡,確實是太慢了。

    而劉秀呢?何其速也!半年過去了,依然在淮南一隅之地打轉,對外幾乎沒做成任何事。

    至于原因?自然是擴張太快,導致內外交困了。

    每每想到在大爭之世,半載光陰就這樣被浪費,劉秀的“大司農”朱就扼腕嘆息。

    “誰能想到,淮南王李憲竟能憑區區一城,從夏入秋,死撐了整整四個月呢!”

    李憲在廬江擔任二千石多年,有一定底蘊,雖然主力在合肥被殲滅,但他仍堅守老巢舒縣,深溝壁壘,將淮南王的旗幟多打了許久。劉秀只能將江淮四郡兵三萬親征,多次挑戰。

    李憲明明兵力不比劉秀少,卻記著吳王在合肥的戰神之姿,吸取教訓堅壁不出,就指望梁漢干涉。

    一直到臘月快結束時,城中食盡,李憲不得已突圍,劉秀乃親將兵攻之,斬李憲,遂奪取舒城,追及其黨與。

    至此,從劉秀渡淮南下至此,前後經過一年半的征戰,終于盡平江淮地。

    可這期間浪費的時間頗多,劉秀本就不多的兵力耗在舒縣,導致會稽、丹陽地區的山越趁機鬧事,威脅到了吳王的大後方,只能遣將帶兵圍剿,山越頗為機動,不打縣城往林子里一鑽,漢軍便無可奈何。

    更要命的還是在外部︰梁漢雖然也一堆弊病,但劉永這廝,放著中原的第五倫和赤眉不去打,竟玩起了劉姓內斗來,他亦號稱“十萬”之眾,于正月初兵臨淮水。

    才剛拿下舒城的劉秀驚聞此訊後,又得帶著一個冬天沒休整的疲敝之師奔赴北方,雙方雖還沒開打,但隔著淮河對峙,已是劍拔弩張。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吳會諸姓已經決定和吳王站在一起,因為他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庇護和穩定,淮南豪強也被劉秀寬厚的施政所感,願意稍稍提供些徒附協助。

    朱此時便帶著數十條船只,載運來自會稽的兵員,途中又運上廣陵郡的稻谷,沿著邗(h n)溝趕赴前線,一路抵達終點淮陰縣(今江甦淮安)。

    駐守這里的是緘默少言的臨淮都尉,臧宮。朱才到淮陰,便發現這里氣氛不同,比上次戒備緊張多了,臧宮便言簡意賅,告訴他一個噩耗。

    “董王董憲從東海郡南下,泗水王投降于他,馬武將軍不得已撤了回來。”

    朱一愣,旋即罵道︰“好一個泗水王,去年被赤眉別部所困,大王還派兵渡淮救過他,真是忘恩負義!”

    作為江淮地區的小諸侯,泗水國只轄三個縣,但地理位置卻頗為重要,乃是汴泗之沖,舟車之會。有泗水國在,作為吳軍糧食中轉樞紐的淮陰還能得到庇護,如今泗水國失,淮陰就暴露在敵軍視線之內!

    只是任朱如何罵泗水王,事情已經發生,對他而言︰南北都是劉,投誰不是投?

    “董憲有多少兵?”

    “來自東海郡,或有三萬之眾。”

    “劉永控制了關東最富庶之地,一郡能抵江淮數郡,麾下兵卒民夫,至少有六萬。”

    “兩邊加一起,將近十萬,看來他不是號稱啊。”

    梁軍起碼是吳軍的三倍,這讓朱憂心忡忡。

    但也有好消息︰那些在梁園里訓練出來的關東舟師很菜,數次嘗試渡過淮水,都被見識過大江風浪的吳軍舟船打得落花流水。

    吳王的水軍都尉是瓜田李這個先前還心心念念要背叛劉秀的江湖盜賊,如今已經對劉秀徹底歸心。一艘艘艨艟撐著像極了補丁的硬帆,游弋在淮河上,水軍無敵于天下,這是江東人的尊嚴所在。

    梁軍暫時過不來就好,朱遂繼續押送兵、糧向西,過淮泗口,抵達劉秀大營所在的盱眙(x y )城。

    盱眙曾經是楚懷王的都城,如今也是臨淮郡南遷後的新首府,軍營布于城外沿水地帶,士卒仍未從淮南鏖戰的疲倦中緩過來,就又卷入了一場以少地多的戰爭中,怨言可不少。

    但令朱奇怪的是,路上得了劉秀急令,要他將生力軍和糧食先留在城南,不得入營。

    等朱進城後才得知,劉秀正在接見“建世皇帝”劉永的使者!

    朱立刻前往郡府,守門的將軍和親衛認得他,沒人阻攔,一直進到靠近廳堂的地方,卻看到馮異、王常、傅俊、馬成等人都在外等著。

    待朱走近門邊時,便能听到使者那一口夾雜著梁地口音的尖銳雅言,趾高氣揚!

    “建世皇帝控有兗、徐、豫、青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兵屯二十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淮北。再取淮南吳會之地,易如反掌。”

    這是夸張,劉永吹噓的地盤,大半都是名義上歸附與他,算不得數。

    “然而聖天子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業。故而令我來此,只願大王幸勿觀望,速速回音!”

    好話歹話都讓使者說了,劉秀卻十分謙和地說道︰“先時更始皇帝不知所蹤,秀身為監國,故君既然尚在,一時不敢侍奉二主……”

    而現在劉玄已經被證實,是跑到了荊南之地,這家伙居然還靠著綠林殘兵,從鄂地進軍,拿下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也是奇跡。本來這對劉秀而言不是好消息,卻成了婉拒梁漢的借口。

    使者卻加大了音量︰“劉玄不配為帝,建世皇帝已將他廢黜,大王勿要再有顧慮。”

    “先前,大王回書說,兄弟鬩牆,外御其辱,願與皇帝同擊赤眉,這沒錯。但既然是一家人,就有大小尊卑之分,總得先分清楚,才能一致對付國敵。按照輩分,皇帝願尊稱大王一聲‘皇叔’,可大王至今尚未對建世皇帝稱臣,這成何體統?”

    “大王不必多疑,如歸附,則改封為越王,大王雖然退出江淮,卻能保吳會民安,除了江東三郡外,皇帝甚至連荊南四郡、交州九郡,都能封給大王,容君劃江而封!”

    這是慷他人之慨啊!此言听得門口眾人面面相覷,有人義憤填膺,有人卻松了口氣,因為隨著綠漢倒台,不乏有人覺得,漢室不可復興,魏倫不可卒除。

    以江東的人力物力,面對強大的梁漢、赤眉,北伐確實不易,倒不如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上個月,鄧禹不也提議說“淮南將定,暫不可擊梁漢,臣乞先西取荊南,而聯鄧奉、楚黎,據襄陽以蹙赤眉”,被吳王采納,帶著數千人馬去江夏了麼?

    如今淮南地區,李憲的殘黨依然在作亂,吳軍疲敝,恐怕難敵梁軍,倒不如棄而退保江東穩妥些。

    但關鍵還在于劉秀的態度,在沉吟已久後,劉秀終于說話了。

    “使者此言有理。”

    “秀不日將北上相見,與建世皇帝,立君臣之禮!”

    ……

    “大王!”

    使者才剛被馮異引導離開,堵在後門旁听的眾將就憤慨地沖入廳堂中,發泄自己的不解。

    一直對劉秀忠心耿耿的傅俊脾氣暴躁,最先開口︰“大王,吾等南渡北站,哪有未戰先降的事?在合肥時,李憲自稱有十萬大軍,不也被大王橫掃殆盡麼?如今劉永號稱擁兵翻倍又如何,怕他作甚!大王可是在昆陽,擊敗新莽三十萬大軍的!”

    朱也上前表達了自己的不解︰“大王,吾等滯留梁城,前途無望時,大王亦不曾頹唐,而有起龍之志;後來在淮北遭難,陳俊死義,大王亦帶著眾人南渡淮水,最終打下了一片基業。”

    “如今劉永雖眾,但遠道而來,不服水土;我軍雖疲敝,然多是江淮土著,擅長舟船,尚有淮水天險,大可一戰!而若是滿足以退保江東,哪怕真得到了荊南及交州,也將永遠失去進取中原,復興漢室的機會!大王忘了昔日之志了麼?”

    而護軍都尉馬成說的話就直白多了︰“我沒讀過書,但一直是希望大王稱帝,說白了,吾等拋家眷棄親戚,跑到東南來跟隨大王奔走戰斗,就是為了攀龍鱗、附鳳翼,成功得志,享受富貴,往後殺回南陽去。可大王非但不稱帝,卻還要向劉永稱臣,我恐怕眾人失望,會各自離散,大眾一散,就難以復合了!”

    而綠林渠帥,曾與景丹戰于潼 的王常還以為劉秀在顧慮︰”大王莫非是不願同室操戈,故欲退讓?”

    他說起劉秀心中一直的痛來︰“大王難道忘了,王兄劉伯升在定帝位時退了一步,自此便一直不能名正言順,最終被劉玄逼走的教訓?”

    “孤沒忘。”

    劉秀在傅俊、朱說話時一直是笑而不答,等到馬成的直白之言時苦笑了一下,等王常說完後,面容嚴肅,才有了第一個回答。

    “不論是志向還是家兄覆轍,孤怎麼可能忘記呢?”

    而這個時候,馮異也回來了,這位劉秀最信任的將軍向吳王稟報︰“大王,劉永使者路過營壘,從碼頭渡水,已看到了營中虛實。”

    什麼虛實?朱立刻想起,劉秀故意讓自己將生力軍和糧食藏在城南,營中盡是老弱病殘,以及一個個空倉……這確實符合劉永料定劉秀才結束淮南戰事,軍民疲乏的情況。

    劉秀頷首︰“使者神情如何?”

    馮異心細,應道︰“面不改色,但心中暗喜,頻頻矚目,腳步也輕快了,臣還看到他上舟後笑了一下,松了口氣。”

    劉秀拊掌︰“如此,就能讓劉永更加認定,孤欲求和罷戰,讓出淮南了!”

    眾人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了,示敵以弱,虛與委蛇,大王這莫非是要……

    “沒錯!”

    劉秀昂然扶劍起曰︰“先前,孤令鄧禹將兵西擊江夏,就是想避開與劉永對抗,希望諸劉放下恩怨,先一致對外。”

    “但劉永不顧善意,嫉賢妒能,放著臨近國敵不擊,卻憂心孤與他爭奪漢帝之位、關東之地,竟悍然南寇,使得親者痛,仇者快。”

    “既然劉永先不仁,就不能怪孤不義,江淮之地,乃是無數將士血汗所取,孤一寸都不會放棄,當與之決一血戰,陣前相見!”

    劉秀掃視眾人,笑道︰“孤不是說了麼?願與劉永,立君臣之禮!”

    “但可沒說,究竟孰為臣,孰為君!”

    ……

    Ps:明天更新還是18:00和23:00。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