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380章 軍糧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新書 | 作者︰七月新番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杜篤作為文官考試甲榜第一名,是少有被魏王留在身邊而未曾下放實習的郎官,作為第二代御用文人。www.biquge001.com

      夏至這天,他被頗為賞識自己的王隆安排了一項任務。

      “今日大王邀約池陽人入宮,與百官一同嘗麥,季雅可要好好寫下來,最好能作篇賦,三日內交上來……”

      杜篤文學最佳,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立刻道︰“下吏今日之內便能作出文章!”

      “我就知道,季雅乃是快手,那便等著看你的佳作。”王隆稱奇,也顧不得與他細細分說,便忙著主持典禮去了。

      嘗麥有兩個儀式,其一是帶著新鮮的麥子前往寢廟薦祭,然後與滿朝公卿嘗食新麥,和百姓分享這收獲的喜悅。

      寢廟的典禮不足道哉,新奇的是之後的食麥環節,以往一般是將新收的麥粒煮熟,然後用麥秸編制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麥粒吃,味道可想而知。

      但今日魏王在宮中弄了全面宴,盡是提前幾天磨了的麥面發好,最終制出的食物種類繁多。

      比如魏王讓人制了“蒸餅”,在蒸籠上熱氣騰騰,一層疊一層,刷了豆沙,入口酥軟,連年邁的王祖父第五霸也挺愛吃。

      這些餅類給了杜篤靈感,抽空便提筆在紙上寫下了開篇︰

      “逸周書《嘗麥》有雲,孟夏,王初祈禱于宗廟,乃嘗麥于太祖。朝事之籩,煮麥為(f ng)。《內則》諸饌不設餅。然則雖雲食麥而未有餅。餅之作也,其來近矣。”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他追溯起“餅”這種吃食的由來,至少漢武時,本土的湯餅和異域的胡餅就出現了。

      然而當時宿麥雖然推廣,但常有人認為,麥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有微毒,所以要用完整的小麥粒以水煮熟之後連湯帶水一並食用,才能解毒。若是磨碎加工成餅來吃,就會導致中毒病狂,乃至死亡!

      餅類能從胡人、貧民的吃食登堂入室,還是靠了漢宣帝,劉病已微末時愛食湯餅,傳說但凡他去過的店肆,之後生意還會頗為火爆,被視為劉病已注定要做天子的德瑞證據。

      但魏王在宮里讓庖廚給眾人當面展示的食物,比面片一般的湯餅更具美感。

      這是被魏王稱之為“面條”的食物,來自第五里的家廚如今變成了御廚,奮力在俎台上 面,不斷揉捏變形,又被他拉扯成細條狀。

      麥面是黃的,但在文人杜篤筆下,卻變成了︰“塵飛雪白,膠黏筋道,面彌離于指端,手縈回而交錯。”

      等到面 好後,往鼎中一放,杜篤過去一瞧,卻見面條在沸騰的水中滾動翻騰,遂寫為︰“于是火盛湯涌,猛氣蒸作,弱如春綿,白如秋練”。

      噪子也早就做好了,當雍人將其端上來時,杜篤甚至看到跟著魏王,堅持一個月沒吃肉的少府宋弘,居然砸了一下嘴。

      等到面熟之後,撈起盛在碗中,均勻放上一勺噪子,撒點蔥花,再放些許椒蘭、和鹽漉豉調味。

      杜篤也得了一碗,嘗試著吸了幾口後,眼前一亮,下一句要怎麼寫,他心里也有定數了。

      “肉則羊膀豕脅,脂膚相半。”

      “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

      “行人失涎于下風,童僕空嚼而斜眄!”

      還有與蒸餅類似,卻加了肉餡的“包子”,也是放在釜中水煮,但也有韭菜肉餡的“餃子”,簡單的面,就這樣被做出了許多花樣來,至于做法不必贅言。

      如果說初食尚有些許芥蒂,在硬著頭皮嘗試後,就很難對面條、包子、餃子生出惡感來。群臣與參與的吏民都飽腹而歸,贊不絕口。

      杜篤將今日所見所聞都用文藝的手法寫入賦中,但最後卻覺得缺了點什麼。

      對了,得升華!

      “昔有燧人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熟食。”

      “伊尹出身庖廚,以鼎鑊之術相商湯。”

      “老子雲,治大國如烹小鮮!”

      杜篤將第五倫修水磨坊,發明新吃法與三位聖人相比擬,認為魏王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憐惜百姓食麥飯難以下咽,故作此物。

      收筆後,杜篤將其命名為《嘗麥賦》,旋即奉與魏王。

      第五倫當面稱贊了杜篤有急思捷才,又在事後對王隆道︰“先前只覺得杜篤的文章,除了繁瑣典故詞句,內容空洞,乃是夫子晚年批評的‘辭人之賦麗以淫’。但今日此賦有長進,已經到了‘詩人之賦麗以則’,總算有些實在內容了。”

      然而魏王又拍著飽餐後的肚子笑道︰“但他還是說錯了,余讓人做這麼多面食,就是為了享受啊。”

      吃了一個月苜蓿就夠他受的了,痛定思痛後,第五倫覺得,就算要在秋收前帶頭吃麥,咱也弄點面食,別來難咽的麥飯了。

      可盡管已經磨得很細,但面質依然比後世粗糙許多,就像在嚼粗糧,與他想象中差距很大。

      而平民百姓要想頓頓吃上今天這樣的食物?那可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第五倫估摸著,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將國家治理到讓庶民逢年過節有閑暇和條件吃一頓餃子就不錯了……

      那第五倫不惜花費勞力,廣修水磨坊,將公家麥子曬干脫殼後磨成面,圖什麼?

      很簡單,就三個字。

      “制軍糧!”

      ……

      有一種面食,參與嘗麥儀式的百官和吏民沒機會吃到。

      未央宮中,專門負責膳食的太官官署院子里,架起了大灶,上面架著大鍋,身強力壯的兵卒抄著鐵鏟,在反復攪拌鍋中的東西。

      卻是磨好的麥面,與豆粉混合,不加水,只用凝固的豬油在鍋底抹一圈,然後將面粉放鍋里開炒。

      灶火不算旺,但抄鏟的兵士依然熱得夠嗆,炒一會就得換個人繼續,否則很容易糊掉也不怕笑話,剛開始時沒經驗,已經糊過好幾鍋了。

      等到不停翻炒大約一刻,炒面散發出香味,目測差不多了,便出鍋盛放好,庖廚托著一碗來到旁觀的魏王面前。

      炒好的炒面色澤深黃,第五倫挑了一勺直接吃了一口,不難吃,不過很干,難以下咽,若是加入少量水,便可以捏起來吃,多倒點則成稀糊狀。

      嘗完原味的炒面,第五倫又試了試加了鹽巴的,口感更差些,但還是得加。

      “將這些炒面裝在長條布袋中,放置在倉中,看能撐多久不壞。”

      若是能保證個把月不變質,那這特制軍糧就算成功了。

      夏糧入庫後,這場大饑荒的第一個階段,算是順利過關,第五倫招來專管糧食的任光,對新收的糧食做了以下安排。

      “一半留存太倉,好穩定長安東西市糧價。”

      “數萬石來不及磨成面的麥子,以漕船由渭水運往河東。”

      任光應諾︰“大王是要再打一場‘泛舟之役’啊!”

      此事發生在春秋時,正值“秦晉之好”的蜜月期,晉國災荒,向秦求救,秦穆公遂派了大量的船只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橫渡黃河以後再改由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

      當是時,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如今絳縣正是東征軍的大本營,在那聚集了三萬大軍,一邊進攻上黨,一面覬覦太原。上黨地形復雜,如今景丹猛攻長子縣,陷入了漫長的攻堅戰,河東糧食吃緊,竇融已經告急,這些麥子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至于剩下的麥子,由各地水磨坊日夜不休,磨成面粉後,就地架灶炒熟,封存後相繼運往北地、上郡!”

      第五倫沒忘記被自己打發去對抗匈奴、胡漢的耿m,近來胡人也遭了荒,配合胡漢的軍隊,頻繁騷擾西河、上郡,在那種地廣人稀的地區作戰,炒面配邊塞產的肉干,若再加幾片乳酪,就是最合適的單兵口糧。

      而耿m也沒讓第五倫失望,夏至剛過,北方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車騎將軍耿伯昭,已略定北地郡,正移師上郡、西河,以御胡虜!”

      ……

      耿m對北地郡的進攻持續了兩個月,這速度不算慢,畢竟是黃土高原,光趕路就夠磨人了。

      好在隴右也遭了饑荒,內部正在整合重組,隗囂性情保守,並未做堅決的反抗,隨著當地兩大家族傅氏、甘氏西逃,整個北地郡也正式異幟,歸順了魏王。

      听聞匈奴侵擾西河、上郡的消息後,耿m立刻帶著主力趕赴,但也留了一支偏師,交給因軍功升官為“校尉”的蒙澤帶領,前往新秦中。

      時隔這麼久,新秦中終于能和關中再度連成一體,就像是失散多年的孩子再度回到父親懷抱,蒙澤作為魏王舊部是頗為欣喜的。

      荒涼的神泉障已過,四周盡是一片荒涼,有時候幾天都看不到一戶人家,只有干涸的鹽湖和攔著風沙的漢長城陪伴他們。

      “汝等以為新秦中和此處一樣,是邊塞荒涼之地?”

      蒙澤經常對部下們夸自己的家鄉︰“我家在卑移山下的廉縣,漢時修了許多溝渠,土地膏腴,號稱小關中。新秦中的麥子會比關中晚熟半月,眼下正是一片金黃,等到了那,正好與諸位一起嘗嘗新麥!”

      可等蒙澤率軍踏上新秦中的草場時,看到的卻不是當地百姓夾道歡迎魏王的旗幟,而是一群群茫然無措的難民,扶老攜幼,聚在富平侯張純的塢堡周圍,面色苦楚,而張純的家僕徒附,正在組織政績。

      蒙澤傻了,這情形他是見過的,許多年前,當匈奴人入寇之際,河西幾個縣的百姓也曾聚集在碼頭,逃難而來。

      可那一回,他們跟著第五倫麾下的豬突勇反擊,一舉將匈奴人趕回沙漠,這之後盡管中原混亂,但新秦中全民皆兵,在長城和烽燧上候望精兵,得以保全新秦中不失,但今日是……

      蒙澤在難民中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有他家的鄉黨,他們紛紛過來對蒙澤哭訴道︰“蒙君可算回來了!”

      “前幾日,匈奴與胡漢兵卒入塞,宣都尉與張公以為胡人兵眾,遂只讓烽燧長城抵抗,百姓則拋棄家舍,渡河來了東岸。”

      “胡虜本不擅長攻城,只恨有盧芳派朔方、五原人協助,如今靈武陷落,上河城失守……”

      “廉縣,廉縣呢?”蒙澤大驚,那里不止有他的父老妻小,還有念念不忘的金色土地,嶄新的麥子正是收割的時節。

      “也沒了!”

      新秦中人嚎嚎大哭︰“大河以西的三個縣,皆已淪陷胡塵!”

      听到家鄉淪落,宗族里還有不少人沒來得及逃過來時,蒙澤耳邊只剩下嗡嗡聲,旋即勃然大怒。

      “好個宣伯虎,我走之前,他口口聲聲說要保境護民!”

      蒙澤推開眾人往前走,開始大聲斥罵,尋找宣彪。

      但眾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直到老張純聞訊趕來,蒙澤質問宣彪何在時,張純才嘆了口氣。

      “胡眾步騎數萬,實在是守不住,而宣都尉為掩護百姓撤離,帶兵留下拖延,被胡人斷了退路,至今音訊不知!”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