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撕拉……’
  一聲不大的動靜,在戰場上這個糟亂的環境下,即便是很認真的去听,也未必能夠听到這股動靜。
www.biquge001.com
  但是作為動靜的締造者,馬亞還是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撞擊的力度。
  之前與自己正面交接的那名匈奴騎兵,臉上忽然間露出一陣極其痛苦的表情。
  下意識的想要伸手去捂著腰間的傷口,緊接著整個人便因為巨大的沖擊力向後飛去跌落下馬。
  上一次作戰的時候漢軍對于騎兵槍的攻擊還沒有那麼多的約束,基本上就是能刺中哪里就刺哪里。
  但是現在卻改變了這種看命的方式。
  用騎兵槍的時候,優先攻擊的部位是四肢以及腰間兩側這六個部位中的一個,其中尤以腰間兩側這兩個部位為重點。
  先前的動靜,便是騎兵槍的槍頭刺破腰間右側,又因為兩匹戰馬迎面沖鋒的巨大沖擊力,強行使槍頭撕裂對方整個腰間所造成的。
  這個傷口並不能夠立即致命,但卻也是一個致命傷口。
  撕裂出來的傷口大約有十厘米那麼長,整個腰間就是一個巨大的血口子,鮮血瞬間染紅了整個下半身。
  而這麼做的好處是,騎兵槍可以多用兩次。
  戰場上的戰機總是轉眼即逝,而先前那種隨遇而安的做法,往往會出現第一次攻擊過後,因為刺傷的部位太靠中間而無法迅速的抽出,有時候強行抽出要麼是人的反應跟不上,要麼就是會傷到自己人,所以不得不放棄騎兵槍。
  但是通過這種攻擊側面部位的做法,可以讓騎兵槍多活一會兒。
  畢竟戰場上,武器講究的是一寸長一寸強,哪怕是騎兵,也是一樣的。
  距離是足夠操作的,只要不是拿著長達七米的矛就行了。
  而騎兵槍全長只有三米,無論是步戰還是馬戰,都是很合適的兵器。
  當然,若是論靈活度的話,騎兵的兵器越短,效果是越好的。
  因為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反應和動作,騎兵槍這種三米長度的兵器,在面對這種集群沖鋒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的。
  不同的兵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處。
  馬亞第一次攻擊便擊中了一名匈奴騎兵的右側腰間部位。
  雙方錯開之後,馬亞沒有太大幅度的調整騎兵槍,只是稍稍的改變了一下槍頭的方向。
  緊接著便朝著第二個匈奴騎兵刺了過去。
  整個人不需要有其他格外的動作,只需要拿穩兵器,依靠著戰馬的沖擊力就可以了。
  而這個時候兵器長度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往往當漢軍擊中匈奴人的時候,他們卻還沒有進入攻擊範圍內。
  這個時候除非是將手中的兵器扔出去才能夠擊中對手。
  但問題是扔出去的力度始終不如拿在手中,而對方身上又有鎧甲進行保護。
  所以把兵器扔出去,除非能夠保證直接砸在對方的面門或者脖子上,不然的話接下來就只能等死了。
  最慘的是連死都不能拉個墊背的。
  在擊傷第二名匈奴騎兵之後,留給馬亞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可以給他更多的時間去調整。
  甚至是在跟第二名敵人接觸之前,你就要想要接下來要怎麼做。
  然後等到接觸之後,直接就調整方位,而且還不能出錯。
  對于精密的儀器來說或許沒什麼問題,但是對于人來說,這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
  而且即便能夠做到,也沒人願意這麼做。
  實在是太冒險了,一點也不劃算。
  如出一轍的擊傷了第二名地人年,馬亞沒有選擇繼續用騎兵槍去進行常規攻勢。
  而是直接高舉騎兵槍,槍頭直接對準了下一人的胸膛,借助著戰馬的力量,狠狠的將槍頭刺入了對方的胸膛。
  雙方剛有接觸,手中感受到槍身傳來的阻力之後,馬亞便放手松開了槍身。
  隨後直接從腰間抽出了騎兵刀,刀鞘在身體的左側,抽出之後則直接向右側斜著砍去。
  本來已經做好攻勢的匈奴騎兵,面對馬亞的攻勢不得不臨時改變策略,改攻為守。
  ‘砰……’
  一聲巨響過後,雙方的兵器發生了劇烈的踫撞,發出響亮的聲音。
  這一擊對方硬生生的抗了下來,馬亞並沒有給對方造成任何的傷害。
  與此同時,由于戰馬在一直向前奔跑,雙方其實就是一個照面的功夫,也只有一次交手的機會。
  不管自己有沒有打亂對方的攻勢,只要攻擊出去了,對于馬亞來說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而跟在馬亞身後的騎兵則舉著騎兵槍,將槍頭直接刺入了對方的體內。
  這個時候對方甚至還沒有做好下一次攻擊的準備,基本上就是剛剛抬起手中的彎刀,對方的槍頭就到胸前了,根本沒有反應的機會。
  騎兵作戰也是講究配合的。
  一擊斃敵雖然很炫很酷,但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做到的。
  漢軍為什麼比匈奴人優秀?
  原因就在這里。
  跟秦軍不同的是,雖然漢軍也以人頭來計算軍功,但是具體的算法卻不一樣。
  秦軍算的是士兵算人頭,軍官算團隊,再加上一個戰損比。
  雖然很公平,但是在戰場上這也很不公平。
  而漢軍采取的就是按照團隊人頭來計算的。
  人頭最後雖然還會計算到個人,但是在計算之前,是有嚴格劃分的。
  例如說這一戰參戰的是四千人,那麼戰功就是四千人來分的。
  而具體劃分就是沖鋒時前五排拿走一半的人頭,後面的人數一分為二,站在前面的拿三成,剩下的拿兩成。
  至于真實拿人頭多的分到的少了怎麼辦?
  當然是晉升嘍,漢軍在這一套執行的還是不錯的。
  正是基于這種制度下,讓中原王朝本就處于優勢的團隊協作方面,更進了一步。
  所以,現在漢軍騎兵的戰術,前排的任務就是有機會就一刀結果了你。
  沒機會就擾亂你的進攻,破壞你的節奏,讓後面的人趁機來搞你。
  後面的不行就繼續交給後面,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再怎麼精銳,你也不可能連續幾十次高接抵擋,總有一次失誤的。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還有一句話用在這里同樣很合適,越快越容易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