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宋慎細看了看,這是一幅《古梅圖》,樹的主干已空心,虯根露出,光禿的幾枝杈椰,寥寥的點綴幾個花朵,像是飽經風霜雷電劫後余生的樣子。
www.biquge001.com首發
其上題了三首詩,第一首寫道︰“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塵。”
劉銘豫便解釋道︰“‘梅花吳道人’是指元代畫家吳鎮,他自號‘梅花道人’。方框內的字,顯然是被當時或稍後的收藏者有意剜去,以避免文字獄災禍。不難猜測,這個字不是‘胡’,即是‘虜’。清代統始者以滿族入主中原,最忌諱的也是這兩字。要在‘南山之南北山北’掃除‘胡塵’,八大山人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反清復國思想。”
第二首詩寫道︰“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劉銘豫再次指著這首詩解釋道︰“詩中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元初遺民畫家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下,畫蘭花露根不畫坡土,人問何故,他回答說︰‘土地都被人搶奪去了,你難道不知嗎?’二是殷遺民伯夷、叔齊在周滅殷以後,恥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直至餓死。”
“其實八大這幅《古梅圖》虯根外露,也不畫坡土,是仿照鄭思肖畫蘭之意,暗含著國土被清人所搶奪,他這個明代宗室子孫,之所以成了和尚,正如伯夷、叔齊采薇首陽山那樣,不肯臣服于新王朝。國破家亡,復國無望,這使他不能不‘苦淚交千點’了。”
實際上,有關于八大山人的研究,這兩年才相繼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宋慎也是在研究八大山人畫作謎團的基礎上才會喜歡上他的畫。百度搜劉銘豫顯然是這其中解畫的高手,他早已把畫中詩句解釋的清楚。
八大山人的題畫詩,是解開他畫意的鑰匙,然而他的畫總是幽澀難解,如迷如霧,許多學者都下過一番功夫進行破釋。例如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鳥冊》(今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其中第七頁畫一只八哥站在枯枝上,題詩曰︰“衿翠鳥喚哥,吭圓哥換了。八哥語三虢,南飛鷓鴣少。”此詩之意,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教授經過引經據典考釋後結論說︰“此詩畫是譏‘虢’(指明)亡後,忠臣如鷓鴣之志切懷南,殊不多見。”這就是說,八大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國破家亡的情緒表達之外,有時還具體有所指。
《瓜月圖》亦是件有所指的作品,在題詩之後他記錄說︰“己巳潤八月十五夜畫所得”。面對著天上的圓月,和人間家家戶戶吃月餅,他的心被觸動了,那麼他“所得”是什麼呢?畫上題詩曰︰“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有人根據吃月餅的風俗來源于反清義軍傳遞起事暗號的民間故事,說八大在期盼著這一天到來。然而卻要等到何年(驢年)呢?“驢年馬月”是俗語,表示遙無定期。果真如此,則八大的心跡,就不只是徒有國亡余痛了。
還有,他畫上的題詩、簽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號‘八大山人’,解釋的人很多,至今學者們還有不同爭論。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說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組成,有的人則持慎重態度,稱之為‘屐形印’,因為它的形狀像只木屐。至于他畫上的題詩,許多句子更是令人難解。”
然而,八大明確地告訴我們︰“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又說︰“想見時人解圖畫”。他是很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畫中之意的。因此許多學者經細心的研究,從他的畫意和字里字間,探听出許多真消息。
例如他有一個畫押寫作,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只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個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標志著明朝的滅亡。那麼這個畫押,也就表示對國亡的紀念。鄭板橋評價八大山人的畫“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不多淚點多”。
劉銘豫顯然是對于八大山人多有研究的,便听他接著道︰“八大山人的作品特征極為明顯,全在于一個‘少’字。少,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了如上的要求,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合,一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一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特性以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為優點,不但為水墨寫意畫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
宋慎回頭看了劉銘豫一眼,“你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嗎?”
劉銘豫裝作沒有听懂的樣子,笑道︰“有啊,我最近又在研究八大山人的布局特色,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並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後在恰當的位置題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劃設想,使每一點都在布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約。”
“再舉一個例子,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鳥山水冊》,第一幅僅畫一只雛雞。小雞置于畫面中右偏下,這一位置的重心,將畫面分割成四大塊空間,每塊空間的大小都不一樣,平衡而有變化。由于小雞頭部方向朝左,故題詩在右第二大塊空間中,使空蕩的背景頓時活躍起來,視覺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內容豐富的作用。小雞的刻畫生動傳神,動態像小孩剛學走路,蹣跚得十分可愛。瞪著大眼警惕著前方,特別是眼後加三撇,像電波一樣,好似前方有什麼聲響傳來,使小雞心驚膽怯。這只小雛雞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剛出蛋殼,表示出對這個世界的驚異與警惕;也可以理解為走失了群體,找不到媽媽,感到孤獨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們馳騁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時候少畫,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請牢記本站域名,[屋?檐?下的拼音.後綴是]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