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669章 鋼鐵時代 (第一更,求訂閱)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這個大明太凶猛 | 作者︰無語的命運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乾聖三年,在火車真正實用化之後,根據皇帝的旨意,由內府出資修建鐵路之初,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鐵路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變革,甚至在乾聖三年歲末,南京城外的那條鐵路築通時,絕大多數人都以為,這只是陛下的“新鮮玩意”。www.399xs.com

      或許人們驚訝于它的速度,它的運力,但是沒有任何人會相信,鐵路可以修遍大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鐵。

      一里鐵路需要將近6萬斤鐵!

      六萬斤鐵,說多不多,一百里需要六百萬斤,一千里需要六千萬斤,而乾聖三年,大明的鐵產量,不過只有區區八千萬斤!

      也就是五萬噸上下。

      多嗎?

      擱古代這樣的產量絕對是空前的,即便是在工業社會,18世紀的英國鐵產量也不過是區區兩萬噸上下而已。

      放在這個時代,這樣的產量絕對可以滿足全國上下的需求。而且還是綽綽有余。可是用來修建鐵路肯定不夠。

      況且民間也需要大量的鐵,而且鐵器還是大明的優勢出口產品歷史上,甚至直到18世紀前半期時,歐洲的冶鐵產能還是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佛山、南京、大連等地的鐵器,如洪水般的銷往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以及歐洲各國。

      這個時代的大明就是典型的世界工廠,從鐵鍋到棉布再到白銅。供應著半個世界的需求。當然大量的出口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產量不足。

      產量的不足甚至影響到國內的供應。在這種情況下,大修鐵路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有大臣上疏稱“緩建鐵路,以解民需”,為啥會這樣?

      因為廉價的高爐鐵進一步拉低了大明鐵器價格,自然刺激了出口,在日本一口大鐵鍋可以賣一兩銀子!

      一口鍋一兩銀子……這根本就是黑心黑到家了。

      可就那,還搶著買,為啥?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造不出來,另一方面是他們自己的更貴。出口的鐵器多了,直接導致民間的鐵器不夠用了。現在又冒出來一個鐵路來“搶鐵”,當然經抑制一下。

      面對這樣的奏折,朱國強作出的回應非常簡單擴建鐵廠。

      但是提高鐵產量,不僅僅是擴建鐵廠那麼簡單,還涉及到采礦,既要有足夠的鐵礦石,也要有足夠的煤炭。

      所以在過去的兩年中,除了新式的鐵皮焦炭高爐,新式的采煤、采礦工藝,都被引入了大明,那怕那些工藝不過只是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前期水平,但是仍然掀起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甚至帶來了產量的大爆炸南京鐵廠的一座鐵皮焦炭高爐每年可以生產多達萬噸生鐵。

      這種19世紀前期水平的35噸高爐,簡直顛覆了一切,不僅帶來了產量上的大爆炸式的躍進,它甚至進一步降低生鐵的價格,而這樣的高爐,現在大明一共有多達七座。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廉價且數量的生鐵供應,讓鐵路的建設不再受制的生鐵供應。于是從乾聖四年起,大明的鐵路才真正進入了建設期。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乾聖四年三月,根據聖旨在工部新設一個員外郎級別的鐵道清吏司。原本工部一共有四大清吏司,分別是營繕(營造修繕)、虞衡(山林水澤)、都水(水利工程)和屯田。隨著鐵路的築建,朝廷便添設了一個鐵道清吏司,鐵道司,總管天下鐵路,暫設正五品郎中一人,從五品員外郎三人,正六品主事三人。

      而蔡方炳就是鐵道司的正六品主事的,他是前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蔡懋德之子,李自成破太原時,拒絕逃離太原,選擇了自縊殉國,作為忠烈之後的蔡方炳,在乾聖元年,就受恩蔭,入朝為官。當年特旨召入朝中為官的忠烈之後,不下數百人,無不是量才而用,即便是沒有什麼才能的,也會安置一個領取俸祿的閑差。

      總之,對于忠臣之後,乾聖朝一直都是極為關照,與對待降虜從賊的逆臣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其實,沒有人知道,這些因為父輩“難蔭”入朝為官的忠烈之後,其實是陛下在文官里摻的“沙子”,他們的身份不同于“科舉正途”出身的進士、舉人,也不同于世卿勛臣,靠著父輩“難蔭”入朝的他們,很難真正融入文官團體,畢竟,他們既沒有同年,也沒有座師。可即便如此文官團體絕對不會排斥他們。

      為什麼?

      他們的爹是文官啊!

      而且還是為殉國的文官。誰敢排擠他們,那肯定是會落下罵名的。非但不能排擠,甚至還要重用,畢竟,照料忠烈之後,本身就是在為自己揚名。

      這可是做好事啊!

      將來那怕就是自己致仕之後,子孫也能從中受益。

      也正得益于這種照料,蔡方炳才會在區區二十五歲時,成為鐵道司的六品主事,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精通鐵路築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級官長的照料。

      但是對于蔡方炳來說,他卻很難適應這種照料。

      “這位是故忠襄公之子……”

      每每別人這麼介紹他時,蔡方炳的心里總是五味雜陣,道不盡其中的滋味。一邊是做事小心翼翼,不敢有損先父的英明。而另一邊,他又渴望著能夠得到外界認可,而不僅僅只是故忠襄公之子。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顯然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在大明的環境中,長輩們會提到他的父親,表示對他的照顧,而同輩也會用景仰的語氣拉近雙方的關系。

      這天前腳剛出的工部衙門,那邊就有一位讀書人打扮的中年迎著他說道。

      “這位可是故忠襄公之後……”

      這樣的稱謂,讓蔡方炳的心里頗不是滋味,但仍然勉強對來者應道。

      “在下蔡方炳,還未請教朋友是……”

      “鄙人孫業,是平王府長史,奉平王之命,特來請蔡主事往府上一坐。”

      平王府長吏?

      平王請自己?

      詫異的看著來人,蔡方炳不解道。

      “平王?”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