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我这条丝巾怎么样?你们看看能给多少钱?”
禾野解下了自己脖子上的爱马仕,递给了店员,尽管禾野真的替这家店感到担心,但她现在更想知道自己身上类似的东西值多少钱,是否真能顺利折现。
www.biquge900.com
“请稍等片刻,我得请我们的鉴定师做一下评估。”
跟着也就两分钟,这项工作就完成了。
坐在柜台后的一个法国人给出了专业的评估意见——是真的,爱马仕丝巾,材质真丝,细长型,实用性高,但东西保存不善,稍微有点瑕疵,品相c,考虑到清洁翻新费用,对这条丝巾给与四千日元的报价,如果能够提供购买凭证,可以加一千円,给到五千。
实话实说,这个价格给的真不高,基本相当于是原价除以六。
而且因为这丝巾是两年前爱马仕专供日本市场的特制款,要是弄到欧洲市场,还能给出更高的溢价,以原价卖掉不是不可能。
但问题是架不住东西不是禾野自己买的啊。
何况在日本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变现渠道。
非要卖掉的话,除了这里,就只能送到跳蚤市场去了。
到时候价格恐怕连一千日元也没有。
所以对这样的报价,禾野不但没抵触,反而还兴奋了。
竟然又从皮包里拿出一对耳环请专家过目。
“蒂凡尼的钻石耳钉,常规基础款,品相B,保存良好,无磨损,就是钻石太小,收购价格可以给到两万五千日元,如果有原装的盒子和购物凭证,可以给到两万七千日元。”
对比原价十七万日元,大刀屋鉴定后给出的估价,依然是把东西扔进臭水沟的水平。
但急需现金的禾野仍然对此感到满意。
对她来说,这几年来她的生活中已经积攒了太多这样的东西,过去她可没发现还能变成钱,现在突然发现能变现,这不挺好吗?
何况她还保持着单身,她笃定只要有男人还在追求自己,这样的东西她就不会短缺。
那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呢?
因此,她几乎是毫无心理障碍的就决定成为大刀屋的优质客户。
二十分钟后,她笑盈盈的把丝巾、耳钉、还有自己用了两个月的香奈儿钱包统统都卖掉了。
对她来说,换到的不仅有五万九千日元的现金,还有满心的轻松。
但不得不说,这种事儿有点像赌博,因为钱来的太容易了,一旦开了头,就会上瘾的。
她拿到钱后,还没来得及离开,就马上又被其他的顾客引发了更多的欲望。
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涌到柜台前,或围观,或是参与进来,一个穿和服的太太很快就创造了当天折现的天花板。
她凭着脖子上一串御本木的珍珠项链和她身上背着的爱马仕凯莉包,居然获得了五十三万七千日元。
这极大的刺激了禾野,导致她又忍不住转身回来询问,“那位太太的两件东西怎么换了那么多钱?你们究竟是怎样的评估标准啊?”
店员仍旧保持着微笑,“是这样的客人,我们大刀屋作为唯一可以回购全类时尚商品的店家,回购评估有着系统化且专业化的标准,我们的鉴定师不但来自法国。而且评估核心也围绕真伪鉴定、成色评级、品牌款式、附件完整性四大维度来进行的。至于那位太太的项链和皮包为什么收购价那么高?主要是因为其本身高端材质和品牌溢价。那珍珠是御本木的,尺寸、光泽品相都达到a级。还有爱马仕那款皮包,采用的是鸵鸟皮,这种珍稀皮革的皮包原价本身就高。两年前差不要一百六十万日元左右才能买到。现在因为极受市场追捧,新品还有二十万日元幅度的升值。因此这两件商品才也会享受更优惠的收购价格,如果您有同等级别的闲置物出售的话。也可以得到同等的金钱。”
“是因为稀缺的材质嘛?”禾野登时抓住了重点,然后迫不及待的追问,“我有两个鳄鱼皮的皮包?算是稀缺皮材质嘛?”
店员笑得更热情了,“鳄鱼皮也算的,肯定有相当的溢价,不过还是要看品牌和品相。具体的价格还等能您拿东西过来,才能真正的确定。”
“一个是香奈儿,一个是路易威登。而且几乎是全新的。因为颜色和尺寸不是很喜欢,我只打开看过几次。”
“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客人,如果真像您所说,我们可以给出s级的评价哦,那弄不好可以卖出比刚才那位太太更高的价格。毕竟那位太太的东西,评定级别只是a。”
“好,那我现在去拿可以吧?”
“好的哦,如果您今天真的还会再来,那请直接找我好了,我给您优先安排鉴定,就无需您再排队了。”
就这样,得到店员特别关照的禾野小姐连连致谢后,带着极大的幸福感离开了。
走出大刀屋商店的门口,或许因为太兴奋了,她差点被车撞到。
不过没关系,如同在衣服兜里发现大钞一样的快乐,让禾野小姐很快就把不愉快的事统统都抛在脑后了。
她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家里用不上的那两个皮包找出来,然后拿回来换钱。
五十万円啊,都相当于她两个月的薪水,等于多发一次半年奖了。
这样的好事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
有意思的是,在大刀屋的奢侈品专区里,还并不仅仅是客人高兴,连那些店员们也一样高兴。
别看她们都是些东京的姑娘,按理说都是吃不了太大苦的人。
可面对越来越的顾客,看着不断成交的订单,哪怕后背的汗把衬衫都浸湿了,店员们的心情也如绽放的花朵。
为什么?
其实就因为今天开业前的动员会上,大刀屋的店长亲口对她们做出了承诺。
说奢侈品柜台,不管是卖出还是回购,只要月营业额突破一亿日元,所有本区的员工就有额外奖金。
营业额每增加五千万日元,大家的收入就额外增加百分之五十。
虽然当时那些话在她们耳中,还以为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没有人在意,大家当时只想混个三十万的月薪就行了,顺带能把自己用不到的奢侈品拿到店里卖个好价更好。
但现在可真不一样了。
因为所有人都没想到,新店才开业,这里居然就这么火爆。
上午才两三个小时,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三百万日元了,这要一天下来,不得突破一千万日元啊。
那要保持下去,一个月就是三亿,也就意味着她们有可能拿到九十万日元的月薪,相当于这份工作原本薪水的三倍。
那谁还不拼命好好干啊?
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吃饭算得了什么,大不了不吃了,省钱还减肥了。
她们现在想的都是上班多促成交易,回家赶紧通知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这里把不需要的东西卖掉才好。
现在她们才明白,店长为什么说这一行大有可为,为什么说她们都是幸运的姑娘。
原来店长对于日本人的内心需求早有预计。
反而是她们这些人过于无知,完全被“日本经济不景气,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幸免”的想法困住了。
现在看来,这家商店虽然简陋了些,看上去有些可笑,但经营方面真的无可挑剔。
够独特,显得好厉害,就连她们都想好好逛逛这家店,在这里花钱买东西。
真要是店长对奖金说到做到,那她们就是每天累的吐血,为了一个月赚到三倍薪水,那也是心甘情愿的了。
…………
这一天,孙五福和李小江也来这里凑热闹。
不过他们除了送来花环作为道贺的嘉宾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作为有裙带关系兄弟企业,跑到这儿来蹭客流量的。
自打店门一开门迎客,他们俩就跟哼哈二将似的,跑到了店门前的过道上,开始给经过的客人发传单。
他们就是要借着大刀物产和大刀屋开业的热度,顺带着为自己的企业拓展一下业务。
但最绝的,就是他们俩人在分发对象的选择上泾渭分明,口号也是喊着两种不同的语言。
孙五福针对的只是日本人,他高喊日语。
“大刀产业,为您带走垃圾与烦恼!一个电话,上门收取!大刀产业,送您更多的空间与洁净!免费回收,随时响应……”
而李小江的对象却只有华人,他只喊汉语,“赴日留学、打工手续一条龙服务,负责介绍语言学校和安排低价食宿。只收三十五万日元。各位同胞,有亲戚朋友也要来日本的,了解一下啊。本人是互助会成员,老乡不骗老乡,承诺长期有效……”
就这样,两个人比赛似的站在店门口的两个方向,边喊边散发自己的传单。
特别为了互不相扰,他们还颇有默契的保持着你来我往的节奏。
几乎是你喊一句,我再喊一句,以免相互影响。
但也因为如此,他们的举动反而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戏剧效果。
如果是日语汉语都精通的人,自然知道他们是在互相礼让,个喊个的。
但要是只会一种语言的人,看着他们,一定会误会这是一个日本人,一个华夏人,在互相拆台呢。
好在越是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就越是容易散发传单,他们不一会儿就发出去了一大叠,倒是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而且也是因为这样,倒是意外的让李小江又遇到了几个熟人。
“李同志,这个日本人他是故意挑衅你吗?需要我们帮忙吗?”
眼瞅着中午快要过去了,李小江正要邀请孙五福一起去吃午饭,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从背后喊他,他一回头就愣住了——对面站着的是竟然是十几天前,他在成田机场门口遇到兵救助过的王秀莲和阿明。
他们两人手里的购物袋都快提不动了,大包小包买了不少的东西。
李小江愣了一下,随即便笑着迎上去。
“哎,你们也来啦!看你们的样子,像是安定下来了?对东京的生活已经适应了吧?”
“托大哥你的福,不但适应了,我们还找到工作了呢。”
阿明兴奋的说,“我和大姐现在都在一家盒饭公司打工,大姐管做,我管送货。已经干了一周了。今天是我们休息,听人说,这里是互助会的新店开张,东西便宜。我们这不就来看看楼。”
王秀莲也说,“真的感谢你,否则的话,我们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安顿下来。啊,你还不知道呢吧?这个工作我们就是在高田马场找到的呢,是互助会的褚会长担保。日本老板人不错,虽然小气了点,可做事守规矩。而且说只要好好干,就会留我们长做。”
跟着她又想起了自己过来的真正原因,忍不住面容一冷,远远瞥了孙五福一眼,气哼哼的冲着李小江说。
“李同志,那个日本人是不是故意找你的麻烦?没关系,有我们在,肯定不能让他欺负了你。你一句话,我们帮你,要么咱们一起把他赶走,要么我们帮你一起发传单,反正不能让他得意。咱们人多力量大,谁来也不怕。”
说着,王秀莲还主动接过一叠传单,看样子立马就要付之行动。
眼见对方这是真误会了,李小江连忙摆手,更忍不住大笑起来。
只有赶紧解释,“别介别介,你们误会了,那个不是日本人,也是咱们互助会的家人!他是大刀产业的孙社长,说起来这大刀屋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他提供的呢。他之所以用日语在招呼,是因为他的客人得从日本人里找。”
“啊?”这下又轮到王秀莲和阿明傻啦,觉得自己的举动实在可笑。
好在李小江又恰到好处的打了圆场,还顺势为他们引荐孙五福。
“来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今天正好遇到了,我也给你们引荐一下。都在东京,大家有机会认识一下,就是朋友了。这不挺好?”
既然如此,王秀莲和阿明也不推辞了。
就这样,李小江把孙五福也给招呼了过来。
很快,他们几个人毫不见外的笑声就在街头响起,显得格外亲切和温暖。
或许是因为乡情的感动吧,或许也是因为血脉同源的共鸣。
他们此时此刻,没有一点初见的生分,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涂了层胭脂那样容光焕发。
而他们的身影在正午太阳的照耀下,就仿佛几根钉子一样牢牢插进了他们的脚下,这仿佛也成为了一种特别的预兆。
似乎在向所有人宣示着,他们这些身在东京外来漂泊者,只要足够团结,相互关照。那么他们不仅能在此地站稳脚跟,还能活得热气腾腾,生龙活虎。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