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开业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国潮1980 | 作者:镶黄旗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1990年12月22日。www.luanhen.com

    这一天既是周六,也是华夏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此时此刻,因为已经是这一年的尾巴了,东京新宿御苑为了庆贺圣诞和新年的灯饰早已经装好。

    按照往年的惯例,东京生活的日本百姓早就应该已经开始忙年了。

    然而尽管东京的霓虹依旧闪烁,却照不亮日本人眉宇间凝聚的阴霾。

    哪怕各大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卖力气的搞活动,做促销,却仍然难以让日本民众心甘情愿的掏出钱包,高高兴兴的花钱。

    实际上据日本媒体报道,因为经济泡沫被刺破的副作用,以及消费税的实行,极大的压抑了日本民众的消费意愿。

    往年被各大商家视为最赚钱的年底,今年则成了彻彻底底的经济寒冬。

    无论是百货零售业,还是餐饮业,销售数据都是惨淡至极。

    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日本银座三越百货的奢侈品专柜在年底依然门可罗雀,价值三十亿日元的商品库存面临滞销困境,还有专售和服的店家也因为销售额的急速下降开始大规模裁员。

    日本出国游市场更是彻底崩盘。

    相对于去年年底,出国游的订单比例同比下降百分之八十一。

    而且就连日本国内的北海道滑雪场都没有人愿意去了。

    原本这个季节,北海道作为日本最知名的滑雪胜地应该挤满了滑雪爱好者的。

    但即使是以闪闪发亮的粉雪而闻名于世的新雪谷地区,也依然只有不多的本地游客。

    可以说,日本全国都正在经历最冷清的商业旺季。

    然而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东京池袋地区的一片街角却与经济大势相悖,蒸腾着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商业热气,显得蹊跷无比。

    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位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松本庆子的华夏丈夫,身为大陆同乡互助会会长的宁卫民又有了新的商业动作。

    他这一天,选择用两份沉甸甸的“新年礼”震动了整个东京华人圈儿。

    敢情除了大陆同乡会互助会的专属刊物《东京生活》在这一天新鲜出炉之外,宁卫民其名下的企业大刀商社也开始了业务拓展,喜增两名新丁。

    一个是专营华夏食品类的大刀物产,一个是主打生活百货二手商品的大刀屋。

    这两家商店作为大刀商社的子公司,就在这片商铺倒闭潮肆虐的区域,连起半栋楼的底商隆重开业了。

    而需要说明的是,这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意扩张,不仅仅是宁卫民作为互助会的会长为同胞遮风挡雨所带来的一个惊喜。

    更是互助会所有会员未来能在东京实现更好生活的一个有力保障,是他们这些外来淘金者,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开散的新根。

    正如店长宋光辉在致辞中代表宁卫民道出的办店初心,“开办这家物产店,主要源于当地大陆同胞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希望让附近的华侨华人轻松买到家乡商品,一解乡愁。同时也想向日本顾客推广地道的华夏美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华夏味道背后的故事。这里不仅是一家商店,更是让大家找到家乡味道、重拾美好记忆、分享生活快乐,增进文化了解小天地。”

    …………

    两家商店开业庆典,在早上十点举行。

    所有发言讲话只有十分钟,十点十分就开门迎客,正式运营了。

    从JR线池袋站北口出来,隔着三条街就能看见那片连成片的商铺前挤得水泄不通。

    一眼望过去,那片连起来的店面像条醒目的红飘带。

    门前排列的花环挤得密不透风,从人行道边缘一直堆到街角的信号灯下,连人行道都占去了一半。

    最显眼的是几个一人多高的银色花环,落款是“松竹映画株式会社敬贺“和“TBs电视台敬贺。”

    旁边则挨着三浦友、宇津井健、邓丽君、松本庆子、石田良子等人,分别敬贺的金色花圈。

    仅从这些名字人们就能看得出,这两家商店的华人老板肯定和日本演艺界关系莫逆。

    这还不算,和宁卫民关系比较近的企业也都有所表示。

    住友银行和长信银行的代表送来了烫金贺匾,eIe集团、阪和兴业和富士电视台也送来了重要人物亲笔署名花环。

    华人赠送的花环,还有宁卫民自己名下的关联企业自然更不必说。

    从大陆官方驻日机构到东京当地华侨总会,从皮尔卡顿日本株式会社到李小江的中介公司,送来的花环数量几乎是那些日本企业的两倍,而且那些花环红绸上的毛笔汉字无不透着乡情的凝聚力。

    不得不说,虽然日本办喜事儿的花环像极了华夏办白事的花圈,这让来自大陆的同胞们看着多少有点别扭。

    但问题是当送来的花环数量足够多,质量也足够好的时候,这些花环都摆在了一起,看上去依然还是很壮观的。

    确实撑场面,聚人气。

    哪怕在宁卫民刻意低调,没有亲自出面,也没有让妻子麾下的艺人来捧场,甚至开业庆典上只有他雇佣的两个店长和互助会代表简单的几句发言,完全没有安排任何表演活动的前提下,这些花团锦簇也仍然一下子起到了万众瞩目的广告效果。

    让两家商店才刚刚夤夜,就有了生意红火的征兆。

    穿中山装的华人老者拄着拐杖在店前驻足,经过此地的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驻足张望,附近店铺的老板们也带着伙计们来凑热闹,还有一些外国游客举着相机拍照,周末外出的情侣和年轻夫妇,也三五成群地涌过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甚至连巡逻至此的日本警察都放慢了脚步,站在远处,认真的往店里瞥。

    但更多的人,还是手拿着第一份《东京生活》,那些来自于大陆同乡互助会,根据报纸上的广告消息,专程赶来捧场或是帮忙的会员们。

    总而言之,来凑热闹的人群从店门口一直排到地铁站。

    说话声、笑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把经济寒冬的萧索冲得一干二净。

    当开业庆典一结束,刹那间,彩带纷飞,掌声雷动,这些围观的人们就再也耐不住好奇心,纷纷涌入两家商店,带着强烈的期待感和好奇心,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购物体验。

    不用说,进店之后,让人产生第一观感的肯定是店面的室内装修和布局。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池袋是东京都丰岛区核心商业区,与新宿、涩谷同为东京新兴的繁华街区之一,日均客流量每日高达百万人次,这里的租金是肯定不便宜的,那么在这里开店也一定是很有格调的精品店。

    即使不是那种特别奢侈豪华的吧,也必定要比一般的商店讲究。

    然而没想到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进店就懵了,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大错特错。

    因为两家店的装修风格那都不是“简约”可以形容的了,说是压根没有装修,也不会有人怎么反对。

    两家店如出一辙,客人所望之处,除了密密麻麻的货柜和货架,只有商品特惠的海报和开店的优惠活动说明,其他的什么有格调装饰物都没有。

    天花板是最普通的方格天顶,照明靠日光灯,地面则铺着最普通的地砖。

    怎么看,也不比便利店和普通的杂货店高级多少。

    要是说到商品的陈列那就更简单了,经营食品类的大刀物产里是一排排刷着金属货架,快餐区摆着的是最便宜的塑料桌椅。

    放置冷藏食品和饮料的冷柜虽然不少,可一看就知道是旧的。

    经营日用百货的大刀屋更直接,货架甚至看得出是用回收的木板搭的。

    主打一个结实耐用,商品按品类堆得整整齐齐。

    但样子可就不好看了,说起来根本不像常规的商店,完全像个储货的大仓库。

    要说两家店里唯一的亮色是店内五颜六色的的霓虹灯,和店外的霓虹灯门头。

    “大刀物产”和“大刀屋”的字样用醒目字体,红底白字的霓虹灯牌亮出来,看上去格外醒目。

    尤其是随处可见的“激安”字样,搭配着各种各样的用霓虹灯表达的商品,更是丰富了视觉感受到颜色,即使是白天在屋里也透着股热闹劲儿。

    还别说,“激安”在日语里是“超级便宜”的意思,这倒是店如其名。

    光看装修风格,似乎这两家商店就已经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这两家店怎么这么寒酸啊?

    开这两家店铺的老板也太抠门了吧?

    对于大部分日本顾客而言,无疑会觉得这两家店铺的装修风格“Low”到家了,和东京那些高大上超市冷静贵气的封闭相比简直就是土到掉渣。

    进门大概就是犹如挨了兜头一棒的感觉,免不了要心生悔意,充满鄙夷和不满。

    就像几个打扮精致的家庭主妇,一进来就萌生了退意,后悔自己不该进来。

    其中一个用手帕捂着嘴,跟同伴小声嘀咕,“这是什么店?连个水晶吊灯都没有,墙白得像医院,太掉价了。”

    另一个则皱着眉,对着塑料桌椅撇嘴,“我可不会在这种地方买东西,更不可能吃东西,传出去都丢人。”

    甚至他们其中的有些足够了解这附近的人,还心生一种不满。

    就像旁边一家澡堂子的老板。

    那个身穿灰色男式和服的佐藤老板,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听说倒闭的铃木杂货店被华夏人盘下来了。

    当时一听说这个消息,他就撇着嘴说,“愚蠢的华夏人,居然在这种时候开商店,连我们日本人都经营不下去了,他们难道还以为能赚到钱吗?肯定做不长”。

    今天来到这里时,光看外面的情景,更是吓了一跳,因为场面远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这两家店铺几乎是把这里一栋楼的底商都给租下来了。

    在他的印象里,华夏人要么开苍蝇馆子,要么摆地摊,从没见过这么大阵仗的商铺。

    结果一进店,发现居然是这种低劣庸俗的装修水平,他鼻子差点没被气歪了。

    先入为主的他算是认定了这两家店铺的老板压根就是个不会做生意的蠢货。

    不但没有脑子,而且没有实力。

    要是让这样的人在这儿开店,不但白瞎了这么好的店铺,而且还会拉低这里的客层,对于附近其他店铺的生意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于是他连货架上的东西都没看上一眼,就成了这两家店铺的“黑子”,巴不得两家商店赶紧倒闭,让所有华夏人远离这里。

    只不过话说回来了,既然这些日本人本就是平庸之辈,受困于日本经济的困境,以他们的脑子又怎么会懂得宁卫民的算计呢。

    其实宁卫民无论是把店址选在池袋这个地方,还是把店铺的装修搞成这样,都是有自己算计的。

    看似没有章法在胡来,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他的道理。

    而且选址和装修风格之间,也并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要知道,池袋这里作为商业区房租虽高,却紧邻早稻田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语言学校更是多不胜数,光是这附近来日的留学生就有上万人,更别提周边密集的华人聚居区。

    像大陆同乡互助会大部分会员每天都是差不以池袋低区和新宿低区为日常活动交集地,在这里擦身而过的。

    而且恰逢日本经济滑坡,这片商业核心区域已经倒了十几家商铺,也是老天爷给他机会,他才能趁机把半栋楼的底商都租了下来。

    之后打通隔墙连成片,既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又凭着规模效应压低了租金,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宁卫民把店址选在这里,起码有两个好处。

    一是对于在日留学人员方便,二是店铺就在热门地段,不愁客流。

    至于装修搞成这样,当然也有这样的好处。

    一是可以节省时间,早点开业经营,二是可以减少投入成本,保持价格优势。

    说白了,对于这个世界上最能断定日本的国运与经济形势何去何从的宁卫民来说。

    他原本就是要当“价格屠夫”,打算靠着廉价的商品价格薄利多销,在方便大陆同乡会这些会员的同时,也顺带着打开日本客人的钱袋子,去赚消费降级的钱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宁卫民才是“人间清醒”。

    他本来就懂得市场定位,清晰的看到了日本经济从此一路向下的大势,死磕的就是经济低迷下的各路人马图实惠,想省钱的消费需求。

    所以他才会用这两家店抢先对着日本“贫富悬殊”开了一枪。

    更何况对于这种经营模式,我们国人才是专家,是最有发言权的,想当初京城的老字号瑞蚨祥就是靠这个本事在晚晴民国的乱世中越做越大的。

    我们早就有成功的先例,甚至说这种生意模式是我们发明的都不为过。

    那么自然可以从中借鉴经验,而且可以清楚的断定,闹市中的店铺不是非得做到高大上的。

    一家店铺地处闹市和降本增效本身也并不矛盾。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