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元宵節一過。
www.biquge001.com
大宋開始步入紹興元年。
大朝會又準備召開了。
上上下下就這麼幾件大事,孟太後臥病在床,金人使者跑過來催問歲幣,西夏的使者也到了,李乾順也想和大宋遞交合約,他們又一次投降了。
這種投降和往常一樣,沒有絲毫的誠意,就是要銀子要糧食,然後管大宋爸爸伸手罷了。
以往的時候,若是宋朝不同意,他們就會派兵打到宋朝,直到宋朝同意他們的投降為止。
可如今局勢變化莫測,西軍也是今非昔比,不僅有各路名將坐鎮,還有一個大四川全力支持著西線。
西夏的兵馬本來就是捉襟見肘,現在又佔據了一大塊地盤,西軍可不跟你客氣,曲端,吳 ,劉 他們聯手又奪回了不少失土,打西夏人比打金人更加簡單一些。
而大宋也開始涌現出來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四川的趙開,劉子羽,張浚。
當然,他們更加熾手可熱的人物叫秦檜,可秦檜現在謀劃的職位就是所謂的都督府。
要換做幾天之前,秦檜或許還能得到相公們的支持,尤其是範宗尹,李直等人的鼎力支持。
可秦檜這些天上躥下跳,儼然是一副幸臣的模樣,可即便如此,更讓他們擔心的是趙官家居然是一種默許的態度。
秦檜的詩詞,居然被趙官家奉為經典,眾人開始心里面不是滋味了。
在宋代歷史上,以科舉出身官僚為主體的文官士大夫集團及其階層無疑擔當了政治中堅的角色。
而通過“黃袍加身”取得皇權的太祖總結五代藩鎮割據的歷史經驗來確立治國方略時認為,武將擁兵自重、武力干預政治是政權面臨的最大危險。
據此,太祖初步確定了”崇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在朝廷中確立了文臣處理政務的原則,在地方機構中則不斷派出文臣擔任州縣官,尤其是通過群臣拜謁孔廟,進一步從思想和精神上加強了對士大夫文官的認同。
而太宗則用過大張旗鼓地推崇科舉考試,重建昭文館、集賢院和為翰林學士院題寫“玉堂之署”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高文官士大夫的地位。
之前宋朝統治者政治上對文官士大夫集團的選擇初步完成。
于是宋朝的文官集團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自古夷狄盜賊之禍,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
雲,就要硬雲。
這些文官們的思想︰這天底下哪有什麼敵人,全都是咱們自己人在作亂,好好的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武將嚴防死守,不能讓他們有任何冒頭的機會。
畢竟在那個戰亂年代,連皇帝都朝不保夕,誰擁有軍隊,誰就有政治資本,進可以稱帝稱王,實施割據;
退可以投敵,謀個一官半職,就算跟著原先的皇帝打工,朝廷也會給其安排一個好官職的,這就是有私人軍隊的好處。
槍桿子里出政權,就是這個意思。
關于都督府的構想,這些相公們基本同意了趙舊的提議,並且一致認為都督府的主帥應該有一名相公擔任。
而他們推出了兩個心目中的人選,張浚和呂頤浩,趙舊推出來的人物卻是秦檜。
相公們提出督視軍馬由參知政事兼任時,其統帥部稱為參知政事行府、參政行府,由樞密院長官兼任時。
統帥部則稱為樞密行府,一般都通稱之為督視軍馬行府、督視行府、督視府,簡稱為行府、督府,設于戰區內某地。
趙舊一听到張浚的名字,頓時就感覺頭都大了,名臣不錯,可架不住您老人家老是打敗戰啊,要是真的讓你掌管了都督府,以後我們大宋還玩不玩了?
所以第一次大朝會並沒有解決問題,張浚和呂頤浩,秦檜等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落選。
這時,南方卻掀起了更大規模的叛亂。
整個宋朝的目光頓時被淮南淮北的叛亂給吸引。
當初岳飛和劉光世好不容易剿滅了一股大叛賊曹成,還將另一個大寇李成趕往了北方。
眼看著南方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鐘相楊麼這邊大爆發了,一大堆土匪,山賊,亂軍,流寇涌向湖南。
因為就在家門口的緣故,趙舊心血來潮,直接不動聲色地對群臣說道︰
“朕親執督視軍馬由參知政事,御駕親征,也讓大宋天下的軍民看看,這個都督府是否可行,朕當為天下先。”
群臣︰。。。。。。
攤上這麼一個任性的趙宋官家。
大家伙也是嗚呼奈何。
大多數人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當是從未發生過,還有少部分人心有下忿,卻無力阻止著越來越輕佻的趙官家了,可大家更不想看到一個暴君的出現。
大宋可沒有霍光,眼前這個天子也不是他們這些宰相能夠隨意擺不得了,在河北時,或許還有操作的空間,現在趙官家奠定了名分之後,天下何人能廢麼?
太上皇再牛逼,也終究只是太上皇而已。
更何況這兩屆的太上皇根本就不牛逼,甚至還有些搞笑。
再把目光放回到洞庭湖。
趙舊一開始沒打算那麼早解決鐘相楊麼,因為他們是自己留給岳飛的經驗包,可以說岳飛的岳家軍崛起,鐘相楊麼他們至少有三成的功勞。
岳飛就是在江南這幾年成長起來了,順便擁有了自己精銳的部曲,等到北伐的時候,已經擁有了二十萬精銳。
朱仙鎮大捷,郾城大捷,步兵大敗騎兵的神話,數次足以載入史冊的大捷,岳飛能夠成為南宋第一名帥,前期的積累必不可少。
就比如說這一次平叛,趙舊點了岳飛的將,順便還帶著楊再興,牛皋,王貴,張憲,王貴,酈瓊,劉光世等人。
幾乎湊集了小半個岳家軍的陣容,而這些平叛大軍的主力也是以岳飛的步曲為主。
這下子輪到另外兩位大將郁悶了。
韓世忠,張俊不高興了。
這麼大規模的大戰他們居然沒有份,反而是他們的一些部下居然還被抽掉了,岳飛這是多大臉面?
至于劉光世倒沒有多少人記恨,一方面資歷擺在那里,另一方面管的也不是野戰軍,他這個討賊相公,迄今為止也只有兩萬多人的兵員額度。
而且,劉光世十分會做人,擒獲了不少可以用的士兵,大手一揮就補充給了那些將軍們,韓世忠張俊對于那些見了血的老兵是來者不拒啊。
言歸正傳。
韓世忠,張俊自然是入宮找趙官家,總要評出來的是非曲直,憑啥他們撈不到半點肉吃。
入得宮內。
趙舊親自招待這兩位大將。
樂呵呵的說道︰
“朕獵于林,得兔兩只,可惜今日沒有射到三百只兔,否則便可以犒賞三軍了。”
張俊舔了一下嘴唇,拱手說道︰
“這有何難,圍而剿之,大軍將其堵住,圍獵便可。”
射兔狂魔的稱號就算了,趙舊就是隨口調侃一下而已,他可不想學某個不要臉的麻子臉,把集體的勞動成果放在自己身上。
三人就圍在一起吃著兔肉火鍋,韓世忠,張俊顧左右而言,其他扯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兩對親家說著不著邊際的話,趙舊都替他們感到著急,最後擦了下嘴巴,放下了筷子,言道︰
“朕也猜到了你們來意,是想抱怨?還是想請戰,朕也想听听你們的想法。”
韓世忠這個韓潑五直接傻憨憨的一笑,然後用衣袖一抹嘴巴,言道︰
“官家俺這個人就是直性子,有什麼就說什麼,心窩子里面藏不住話,岳飛為何這麼值得官家看中?
他才打了幾場仗?俺和張俊的功勞甩了他十條街不止,到如今卻連仗都撈不到了,俺不服。”
張俊也道︰
“唉,官家,俺不求什麼關照,只求一碗水端平,他岳飛何德何能,俺也不服。”
其實在歷史正常的進程中,岳飛有一段時間和另外三位南宋中興名將的關系並不太好。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歷史上岳飛崛起的速度也很快,三十多歲就和那些老將平起平坐了。
而這個時空就更早了,趙舊比以往的時候更加器重岳飛,從他部隊的賞賜,還有部隊的裝備,以及朝廷的側重方向就可以看得出來,趙舊對岳飛有一些厚愛的意思。
甚至是羽林軍培育養出來的軍官,趙舊都會優先將其送到岳飛的部隊當中深造,這樣的待遇,如何能不讓幾位太尉眼紅?
而他們眼紅的對象,就是和他們平起平坐的岳飛。
岳飛沒有察覺嗎?岳飛其實早就察覺到了幾位同僚和上司的敵意,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岳飛本來想給那幾位送去大量的財貨,可如今戰事緊張,朝廷吃緊,大批的撫恤金還沒有著落。
岳飛只好等平定完江南的叛亂之後,再想辦法討好幾位太尉了,到時候咬咬牙也要湊出一些東西了。
歷史上,岳飛就是如此辦的,岳飛順治送給了韓世忠一艘樓船,這才讓兩人的關系重歸于好,沒有了往日的間隙。
趙舊看了兩位大將良久,長吐了一口氣說道︰
“大宋養著近百萬兵馬,能戰者半數可有?”
“未有…”
兩位大將都老實地回答道,這確實是大宋的現狀,刨出一部分喝兵血的,再加上一部分關系戶,再加上一些不能戰的老弱病殘,一支大軍中能超過半數的兵馬能戰而不散,就算是精銳了。
大宋真的要是有五十萬可戰之兵,靠人數都能堆死金國了,岳飛就是這樣辦到的,而且他只有二十萬精銳。
趙舊苦笑一聲道︰
“你們只知道岳飛陡然身居高位,而立之年卻能和你們這些大將平起平坐,心中自然是郁悶。
可你們知道岳飛部隊的軍紀嗎?就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岳飛破曹成,大軍繳獲的物資糧 銀錢末丟失一分一毫,如數上繳國庫,這樣的軍紀,捫心自問,你們能做得到嗎?
當初李伯紀上書言事時,朝野震動,謂岳飛有古之名將之風,那時你們還在北邊可能還未知曉,可岳飛岳家軍卻留下了一些名言,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
自建炎三年(1129年)獨立成軍以後,岳飛所部一直以“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厭兵”而著稱于世,朕如何能不厚待之。”
韓世忠,張俊臉上都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他兩個一向都是以貪財好色著稱,不去劫掠百姓已經算得上是嚴于律己了,哪里還能做得到像岳飛這樣聖人的標準。
韓世忠咬牙說道︰
“俺做不到岳飛這樣,可俺卻不怕死,只有對官家忠心耿耿的真心,軍紀這一方面,俺雖然比不上岳飛。
但也想親自去瞧瞧,他岳飛是如何治軍,官家若是歡喜如此大軍,俺放下身段跟著學習一番,也落得一個不恥下問的好名聲。”
看著自己的同盟瞬間背叛。
張俊哭笑不得。
這種時候哪里少得了他表忠心啊。
張俊也道︰
“俺也想著讓皇宋的兵馬都變的軍紀嚴明,既然岳飛那里有好法子,那俺也想厚著臉皮的去討教一番,還請官家答應。”
說實話,他們心里面還是有些不服氣,他們到想去看看這個岳飛岳小兄弟究竟是在做秀,還真的是如此行事。
趙舊大手一揮說道︰
“此事就包在本都督身上了,不過你二人只能戴著眼楮和耳朵去,要是敢胡言亂語半句,看朕定不饒你們。”
“諾……”
岳飛萬萬沒想到,半個月後軍營會中會迎來幾個不速之客,他是沒有一絲絲防備。
……
鐘相楊ど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金軍南下之時。時值北方燕雲十六州丟失以後,金軍乘勝打壓北宋政權,妄圖力克中原。
金滅北宋以後,康王趙構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
宋潰軍南下之時,沿途生殺掠奪,橫征暴斂,政繁賦重,激起江南民眾紛起反抗。鐘相楊ど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揭竿而起。
這也是兩年前的事兒了,而趙舊之前一直放任不管,實在是因為朝廷有心無力,一方面有亡國滅種的危機,另一方面趙官家也察覺到了不對。
按照歷史的進程,鐘相楊麼起碼要到數年之後才會發難,可現在這一過程提前了,而且他們的部隊居然擴充迅速,接二連三的收攏了周邊大大小小的勢力。
這種不尋常的情況吸引了朝廷的目光和趙舊的注意。
于是在紹興元年,大宋開始了動員兵馬,準備第二輪剿滅江南的匪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