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十八章 進京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明德意志崛起之路 | 作者︰九悟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馬車迤邐前行。www.biquge001.com不是自己的馬車,張昭即便好奇官道外的風景,亦只能安坐。

    這是他來到明朝後第一次去京城、明王朝的帝都。他內心中有些激蕩的情緒。

    他雖然只是個理科宅男。但內心中並不缺乏上進心。普通人一樣有波瀾壯闊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應有理想,並為之奮斗。

    他被現實生活的殘酷,被磨去稜角,只剩下一顆不安分的心。而現在,他穿越而來,握有先知先覺的優勢,掌握著大量的知識,他如何甘于平凡?

    他希望幾十年後能執掌中樞,讓這個古老、龐大、輝煌的王朝,煥發勃勃生機,恢復漢唐時的榮耀,屹立于東方!

    而京城就是這個理想所在的舞台!

    馬車搖搖晃晃。余籍坐在對面的塌椅中,看著安然、沉靜的青年,兼之儀表出眾。心里不得不贊許一聲。他之前怎麼沒發現這個出色的學生呢?

    既然張昭和長寧伯有關系,且徐郎中決定讓張昭去徐府見面,明顯很重視。諒解,不是問題。他的心態也隨之調整。

    余籍道︰“子尚,近日在家讀什麼書?”

    張昭結束沉思、對此行的推敲,答道︰“學生在家復習之前書院里教授的課本。”其實,他自穿越以來都沒怎麼看四書五經。總得先安頓下來。學習八股文,優先級在後面。

    時間在兩人的閑聊中,慢慢的過去。

    …

    …

    南口村距離京城50里。而青龍鎮在南口村西20里。總共70里路,就算有馬車代步,一行人也將將在日落後的夜幕中趕到京城西面的阜成門。

    徐郎中便是住在西城的咸宜坊中。馬車停到徐府後的角門前。余夫子在一名年輕的徐家子弟的帶領下,帶著張昭進去。

    五品的戶部郎中,在京城西郊的青龍鎮而言,這是大人物。而在京城,卻又是那麼的不起眼。夜晚之中,徐府並沒有高朋滿座,反而還有點冷清。

    以張昭對明朝政治生態的了解,京中最炙手可熱的官員,首推三位閣老︰劉健、李東陽、謝遷。正所謂︰劉公斷、李公謀,謝公尤侃侃。

    然後是朝廷的重臣,具體的就是七卿︰六部尚書+左都御史。

    再然後是“儲相”。即有資格進入內閣的大臣們。比如︰吏部右侍郎、日講官王鏊;楊廷和(還在老家服母喪)等人。

    所以,一個戶部郎中,不會在晚間時賓客如雲。當然有交際活動時例外。

    徐家子弟將兩人引到一處花廳中。花廳中燈火通明,驅散著夜色。僕人們進來奉茶。再退下去。張昭打量著環境幽靜的花廳。八仙桌、梨花木椅、字畫、瓷器陳列。顯得雅致。

    …

    …

    就在張昭在花廳中等待時,距離花廳不遠的書房中,時年四十六歲的戶部郎中徐貴正在書桌後奮筆疾書。

    其長子徐鼎推開門進來,等一會,小聲匯報道︰“父親,那張昭已經來了。”

    徐貴有著一張國字臉,微胖,但這對于中年官員而言更添風姿,他頭都沒抬,說道︰“叫上你四叔和李教諭一起去見他。”

    徐鼎約二十多歲,長的和徐貴肖似,只是更年輕、更瘦,欲言又止,“父親,他若是不同意怎麼辦?”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都很清楚。那個叫張昭的童生為求得父親原諒,請明理書院、父親的舊識余籍帶來一種統計之法,父親頗為看重,想要用在戶部的統計上。

    這將會讓父親更受李閣老的看重。且會在戶部尚書侶(l )鐘那里留下好印象。

    但是,一切的關鍵就在于,這個小童生同意,這種統計之法是父親受到其啟發而運用在戶部統計上。

    簡單的說,就是“技術轉讓”。

    徐貴看兒子一眼,還是差點火候啊,道︰“他會同意的。”這種事,在他和張昭的默契中,他給張昭想要的“東西”,這種統計之法自然就是他的。

    今晚就是談這個。只有談妥,他才會將東西拿到恩師面前。這是一個老道的官僚的做法。

    至于說張昭日後反悔,有用嗎?

    …

    …

    張昭和余夫子稍坐片刻,就有三人從花廳後轉進來。

    為首的一人是宛平縣徐縣令,旁邊的是順天府府學李教諭,後面跟著徐郎中的兒子徐鼎。

    “余前輩。”徐縣令笑著伸手,示意余籍落座。他和余籍打過多次叫道。和善的道︰“這就是你書院的弟子張昭?果然是青年俊杰啊!”他得到族兄的吩咐︰安撫張昭。

    這個小童生一個月前當著族兄的面罵李閣老的事情他當然知道。今晚便是要化解的意思。

    余籍和幾人打個招呼,再笑著給張昭做介紹,“子尚,這便是徐縣尊。”

    張昭一見徐縣令的態度,心中便有底,作揖行禮,道︰“學生見過老父母。”前文說過,明朝中後期流行別稱。“老父母”是縣令的別稱。又在余夫子的介紹下,分別和李教諭、徐鼎見禮。

    徐縣令官職最高,自然是話題的發起人,喝著茶,微笑著道︰“我听余前輩說張小友今年連過縣試、府試。治的是何經典?”這是標準的讀書人開場白。先問年庚,再問科名,本經是什麼?

    張昭站著回話。這種場合他確實沒有坐的資格。而童生的代稱就是“小友”,就算六十歲,只要沒中秀才,士林中人還是叫你“小友”。

    “學生的本經是春秋。”

    在明朝的考試體系中,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既是考試大綱,也是考試題目。四書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而對于考生門而言,四書是必考題。五經則只需要選修一門即可。所謂的本經,就是問學的那一本?

    徐縣令便笑起來,點頭道︰“不愧是余前輩的學生。”余夫子就是治春秋。

    今天這場見面,在余籍而言,就是帶張昭來徐府拜訪。而徐府誰來見張昭,他並不在意。徐郎中讓他帶張昭來,這就是人情。

    而對于徐、李三人來說,這是沒有營養的扯淡,只是個姿態性的見面。所以,話題都是很淺的點到為止。

    徐鼎還指望著張昭當面開口向他認錯,但張昭根本不提。這讓他目視張昭幾眼後,心里頗為不爽。

    十分鐘後,見面就到尾聲。

    張昭見徐縣令並無談興,余夫子也不再穿針引線,就知道該告辭了。正要說話,看到徐鼎目視過來的目光。心中曬笑。

    他懂徐公子的意思,要他當面說出認錯的話。但是徐公子不想想,這種事能宣之于口嗎?再一個,徐公子可能沒明白,這只是一場“交易”!

    根本就不是認不認錯的事。沒有他給的“統計辦法”,他跪在徐郎中面前懺悔都沒用。而既然是交易,他也沒興趣“認錯”。

    一切都在不言中。

    過幾天自然會有人將這次見面傳出去。而他得罪徐郎中這個雷自然就排除。

    張昭心中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壓力盡去,躬身行禮,說著套路話告辭,“學生今日有幸見到三位前輩,聆听教誨,實在獲益良多。不敢再叨擾幾位前輩。”

    這時,一直喝著茶李教諭忽而開口。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