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當鄧愈了解到羅本曾寓居江南,拜慈溪名士趙寶豐為師,懂寫作,會戲曲,號“湖海散人”時,基本確定羅本便是古代小說界的超級牛人羅貫中。
www.kmwx.net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羅貫中最善長寫戰爭,《三國演義》中的上百場戰爭都寫得各具特色,無一重復。赤壁之戰,尤其寫得精彩。
赤壁之戰的第一個特色是兩國開戰,三方參與,既有大量的軍事活動,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動,將三國時期的主要謀臣戰將都引入這些活動之中。
第二個特色是推進和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謀為主,而不是以交鋒為主,《三國演義》中大量描寫和記敘的是文戰而不是武戰。
第三個特色是時代特征,赤壁之戰之前是諸多軍閥混戰時期,而赤壁之戰的一把火,燒出了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的歷史。
第四個特色是地理特征,曹操、孫權雙方,中間橫著一條長江,這條長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或大霧迷天,或驚濤拍岸。于是作戰雙方,都圍繞這一條大江大做文章。這條大江的陰晴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
第五個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敵我之間的矛盾如曹操要滅孫權,又有盟軍內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殺諸葛亮;既有明槍、有暗箭、有勾結、有背叛、有正義的伸張,又有陰謀的破滅。
第六個特征是︰矛盾斗爭的結果出人意料︰最強者敗,最弱者勝;兵最多者敗得最慘,兵最少者獲利最大。
按理來說,歷史上的羅貫中能寫出《三國演義》這樣精彩紛呈的歷史軍事著作,那他的軍事素養應該很高,可為什麼他沒有像劉伯溫那般,在軍事、政治領域大放異彩?
是因為羅貫中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嗎?如果是這個原因,鄧愈倒是願意為他搭起這個舞台。
當下,鄧愈面容帶笑地對羅本敕封道︰“羅貫中,本王封你為參軍,你可願跟隨本王征剿賊子,參贊軍事?”
羅本聞得敕封,當即大喜過望,連忙跪謝道︰“屬下謝過吳王賞識,日後必竭盡所能,不負吳王厚望!”
————
鄧愈親率大軍到荊涂山脈剿匪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荊涂山脈,鄧愈從羅本口中得知,這荊涂山脈還有十來波山賊,數量幾乎都在一兩千人左右,其中又以荊涂山脈中心的自號為荊涂義軍的勢力最大,足有八千余人。
而羅本又與隔壁山頭的三波山賊略有交情,他便毛遂自薦,願意去說服這三波山賊,讓他們主動投降。
盡早結束戰事,盡可能降低傷亡,招降無疑是最快的途徑,鄧愈見羅本胸有成竹的樣子,便有意一試。
羅本離開後,鄧愈為了盡快磨合收編的一千八百新力軍,便和呂珍捉緊時間操練兵馬。
一天後,羅本帶著三波山賊回到大營,鄧愈心頭大喜,當即按舊例,將三波山賊收編,除去一千多個想要下山為農的山賊,鄧愈又收編了兩千多新力軍。
至此,鄧愈除了留守懷遠縣的三千吳軍,單單在荊涂山脈中的兵力便達到了一萬二千。
荊涂山脈中的其他賊子見鄧愈不到十天時間,便剿滅收服了五波山賊,齊齊大驚失色,紛紛通信聯絡,商討如何應付鄧愈這支吳國官軍。
而嘗過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滋味後,鄧愈便大打招降的旗號,發信給剩余的各個山寨。
有幾個山寨頭目有意投降,可不等他們帶兵前往鄧愈大營投誠,這些頭目的山寨內,竟然齊齊發生了叛亂,有意投降的頭目被殺後,寨內的其他山賊都加入了荊涂義軍。
一時間,荊涂義軍的兵力劇增,達到了一萬五千余人,同時,荊涂義軍首領鐵狼更是警告剩下的幾個賊子頭目,說誰敢投降鄧愈,就是與荊涂義軍為敵,荊涂義軍將會不惜代價地出兵剿滅他們。
鐵狼的警告一出,剩下的幾個山賊頭目人人自危,荊涂義軍在荊涂山脈乃是龍頭老大,威望極高,荊涂義軍的首領鐵狼更是心狠手辣之人,警告中的那句不惜代價,可是讓這些頭目立刻斷絕了投降吳國官軍的心思。
幾個頭目暗中一溝通,覺得單個山寨肯定擋不住吳軍的進攻,于是齊齊舍棄山寨加入荊涂義軍,于此,荊涂義軍總兵力達到兩萬五千余人,足足是吳軍兵力的兩倍。
面對發生的不利異變,鄧愈沒有絲毫慌亂,領軍殺到荊涂義軍的土城前,準備與荊涂義軍決戰。
荊涂義軍的土城內,此時人頭洶涌,原本這座土城只夠住八千人,而現在卻住了兩萬五千人余人,每間土房內足足擠了十幾個人,在低溫的寒冬下,人擠人反而感覺幾分溫熱。
土城外,鄧愈和呂珍帶著百余騎踏上一處高坡,遠遠地觀望土城內的景象,只見這土城遠比先前遇到的土城要大得多,長八百余米,寬五百余米,土城城牆的高度也有十米之高,城頭數千賊子往來巡邏,守備頗為森嚴。
鄧愈細望一陣,隨後又臉色凝重地看了看周圍的地勢,過了一會後,鄧愈對呂珍說道︰“國寶你看,這土城建的佔盡地利,雖然兩萬五千賊子都是烏合之眾,但數量卻是我軍的兩倍,而且,我軍雖說有一萬二千余人,但其中的戰力也是參差不齊。再者,我方為攻,敵方為守,這打起來,我方定然處于劣勢,而這番狀況,又難以用計,和荊涂賊子這一戰,看來會是一場硬戰!”
呂珍認同地點點頭,口中喃喃道︰“這一戰後,就不知我軍這一萬二千將士還能剩下多少?”
鄧愈又是看了一會,便調轉馬頭返回己軍營寨,一路上,鄧愈少有說話,原本臉上的不忍之色,漸漸褪去,因為他明白,在這亂世,死人就如家常便飯,如果他沒有一顆殺戮果斷和堅韌的心,根本就斗不過陳友諒、朱元璋等梟雄。
吳軍在簡易營寨內歇息了一夜,這一夜似乎過得十分的漫長,有些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因為他們明白,明天他們很可能就會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