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我就說小萍不喜歡這套嘛……”
農場主管汪琳挺會察言觀色的,見小萍嘆氣,立馬改了態度。
www.biquge001.com▲∴挽著小萍,帶她查看農場的情況。
小萍很熟悉高泉農場,農場還是個空蕩蕩的大艙室,汪琳還沒有主動請纓攬下這一攤的時候,她就來過了。這次來是跟汪琳商量農場該怎麼陳列,讓星聯傳媒的攝制組給世人展示什麼樣的形象。
高泉農場佔了三個最大號的艙室,分別是主糧區、蔬菜區和肉食區。每個艙室都是暢通的車間結構,汪琳和小萍等人行走在中間的作業層,這里負責作物的收割包裝,因為智能作業系統還沒覆蓋到這個環節,很多工作還得用人力完成。
主糧和蔬菜區的種植區分割成十多層,面積各有接近一萬平米。換算下來,其實也就十來畝地而已。如果是地球上那種傳統種植方式,怎麼也不可能養活幾百號人,靠的是無土人工種植等先進科技。
在星聯剛成立的時候,考慮到太空長期作業的後勤保障,夏鳴就將太空農業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跟各國農業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展開了深入合作。
星聯跟華夏新希望公司的合作是最緊密的,華夏的無土水稻、小麥、蔬菜等種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要做到農業工廠化,並且只用很小的面積就解決糧食問題,原有技術還是辦不到。
星聯先解決了水稻和小麥的太空種植課題,思遠號空間站里的太空農場,已經能夠供應星聯,還有尤納斯人員的主糧。
在這個項目上,新希望的科學家獲得了星門獎,他們做到了畝產萬斤,而且是……每月。
畝產多少還是其次,水稻25天一熟,小麥40天一熟,听到這事的華夏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看看日歷,確信現在是2024年而不是196x年。
新希望真的做到了,這也是拜其他領域的技術進步所賜。
首先是選種,“太空水稻/小麥”是人工雜交(自然轉基因)作物,並沒有采用基因編輯技術(人工轉基因)。畢竟人工轉基因的遺傳特性保存問題還沒解決,無法育種。
有龐大的水稻和小麥基因庫支持,科學家很快就雜交出了光反應特性最強的種子,這個特性賦予了它們快速成長的潛力。
而後就是碳化 半導體技術登場,通過優異的全頻譜光電反應特性,以及功耗低、熱輻射小的優點,由全新半導體構成的人工日光系統,讓無土種植的空間需求也縮小了一大截。
縮短生長期的一個訣竅是人工日光的智能調整,時刻刺激作物的生物循環。另一個訣竅則是智能調節的霧培技術,恰到好處的持續足量推送養分,讓作物供應始終處于吸收和吞吐的快節奏狀態。
再加上超聲波催熟技術,新希望的“星稻3號”和“星麥5號”實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產量和生長周期,而且沒有采用人工轉基因技術,沒有使用催長劑。
這個成就並不意味著同時也解決了人類的糧食危機,這麼高的產量,這麼短的周期,從地球農業的角度來看,全是錢堆出來的。人工日光、霧培技術,還有超聲波系統,都是耗電大戶。
不過在太空,或者移民行星,最不缺的就是電。在地球上,只能等到可控核聚變被廣泛應用的未來,糧食生產的思路才會轉到這個方向上。
不過新希望的“星稻”和“星麥”,在星聯、尤納斯以及安姆星移民里的口碑卻不怎麼好。小萍的態度就是鮮明的例子,她粗略掃視了下主糧區的情況,就讓汪琳帶她去蔬菜區,還特意交代了一句︰“這里就隨便攝制組怎麼拍吧”,汪琳也很自然的點著頭,感覺完全不重視這里。
不重視是不可能的,移民的米飯和面包,跟思遠號空間站,以及安姆號空間站一樣,全來自這種太空糧食。
但怎麼說呢,這種主食雖然還遠不如科幻小說里那些不可說的宇航食物那樣可怕,可快速催熟後的一個結果就是,口感特別差……
或許以後新希望或者其他公司能搞出產量既大口感又好的主糧,但高泉市正在擴建,移民規模會不斷擴大,新希望的所有技術力量都放在了繼續提升產量,縮短周期上,壓根沒工夫去做這方面的研究。只是想想離那個時候還有多遠,就夠讓人絕望的了。
所以到現在,不管是星聯還是尤納斯的人,包括高泉市民,都開始習慣把米飯作成有內容物的飯團,不然實在難以下咽。
進到蔬菜區,小萍的表情就晴朗了很多。
除了通常的大豆、白菜、蘿卜、萵苣、土豆、西紅柿、黃瓜等等,還有韭菜等各種時令蔬菜,當然在這里就算不上時令了。同樣采用了智能日光和霧培技術,加上超聲波催熟,周期和產量都足以供應上千人。
看到某物,小萍開心的道︰“有空心菜了呀?”
“上一趟飛船帶過來的種子,全用來育苗了,差點沒成功。”
汪琳自豪的說著,但後面的語氣就沉下去了︰“還有豌豆尖和油菜花,都是家里人寄的,花了好幾萬塊,攤下來一斤上千塊錢,他們也真是……”
汪琳是西川人,原本就是菜農,家里就她一個得了星門綜合癥,就此與丈夫和兒子天人永別。雖然還能通過網絡收到家人消息,星聯偶爾開通的“星門快遞”也能送點東西過來,但這種生活,顯然說不上幸福。
小萍正想說點安慰的話,汪琳笑著攬住小萍︰“小政委,別顧著做我的思想工作,大家都在擔心你呢。”
小萍笑道︰“我很好啊,成天忙得不行,可沒工夫想東想西。”
“那可不行喲,別把青春都耗在咱們身上”,汪琳眨眼︰“該談男朋友了哦。”
小萍紅了臉︰“解決大家的物質生活都忙不過來,汪嬸你還想解決大家的精神生活?”
“說得是呢”,汪琳嘆氣︰“平日里就過得清湯寡水的,飛船運過來的調料貴得不行,大家都在催我們盡快搞調味品,我們這點人哪里忙得過來。而且花椒辣椒那些東西,新希望沒弄出種子和工藝,就我們自己,種那麼點可解決不了問題。”
絮叨了一通,汪琳才意識到什麼,趕緊道︰“啊,我這不是抱怨,老實說,現在的日子過得比地球上還好一些,可人嘛,就是老想著更好的。”
小萍擺手︰“汪嬸別在意,我也是一樣啊。現在人太少,只能將就下。等人多了,肯定會好起來的。”
“听說下一批有好幾千人,那得搭多大的罩子,農場得有多大,糧食才夠吃啊。”
汪嬸也有些向往,高泉市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太少。她這個高泉農場只有十來個人,就已經是除市政府和學校之外的最大單位了。
“這樣吧,新希望的作物不是重點,汪嬸你要向攝制組重點介紹你自己弄出來的蔬菜……”
小萍正跟汪嬸討論著,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出現,招呼道︰“小萍,汪姐,正在忙呢?”
“魏主任,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魏叔,有事嗎?”
魏江山,高泉市“市民委員會”主任,相當于市議會的議長。對高泉市的市民來說,還不太習慣把人工智能當市長,市委會的主任就被當作父母官。
“明兒不是攝制組要來嗎?接待工作我得親自過手才放心啊,這是來找汪姐商量食材的。”
魏江山之前是某市的小領導,說話做事依舊帶著官氣,其實並不適合議長這個職位。不過平日都是以居委會或者業委會主任自居,很盡心的幫大家辦事,大家還是很信任他。
小萍笑道︰“魏叔,官僚病又犯了啊,小歡姐她們可不在意這個。”
“別人不在意,不等于咱們就可以不上心”,魏江山嚴肅的說︰“這里也算是咱們的家了,貴客上門,什麼事都不是小事!小萍啊,你想想,要是夏主席到你家里,你會還是那麼隨意嗎?”
“呃……這、這不一樣啊”,小萍微微臉紅的說︰“他是我的**oss,怎麼做是另一套規則呀。”
“其實差不多嘛”,汪琳也說︰“我們這輩子都欠著星聯的,住在這里也算是星聯的租客,把日子過下去就是給星聯還債,這麼一算,夏主席也是咱們的老板哦。”
“是這個道理!”魏江山扯起了其他的話題︰“你看,高泉市的市長是媽祖,咱們都是租客,可還有人心思不對,想搞什麼黨支部。在這里,媽祖不就是黨和政府嗎?”
他神奇的將話題轉了回來︰“搞好接待工作,也是讓那些人擺清楚自己的位置,免得他們越走越歪,搞到最後下不來台。”
“人啊,是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可也得看場合,講道理啊”,汪琳搖頭,魏江山說到的事情,她也看到了苗頭,和魏江山一樣,她對那些滿心想著靠政治爬高枝的人很沒好感。
“魏叔也不要太敏感,我們星聯不會干涉大家怎麼過日子的,只要照著程序做決策,執行的事讓媽祖搞定就好了。有矛盾,不要去激化,讓大家做決定。”
小萍當然也清楚高泉市最近的暗流,不過她不怎麼放在心上,朝魏江山眨眨眼,調皮的道︰“相信群眾,發動群眾,這樣就夠了。”
魏江山拍額道︰“對對!這條我理解得還不如小萍深,半輩子的官真是白當了!”
這事也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說過就放到一邊了,三人一同巡視下去,
魏江山過來,不僅是選食材,還要汪琳幫忙敲定明天歡迎宴會的菜單,小萍也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假公濟私的點了好幾個菜。
巡視完蔬菜區,三人又來到肉食區,這里就不是汪琳的主場了,負責人瞿勝軍曾經當過奶農,懂一點畜牧知識,再有pei幫忙,勉強扛起了高泉市的“畜牧業”。
高泉市“畜牧業”的根子是一批“太空豬/牛/羊”,它們從地球上出發,經過了高g力和零重力的嚴酷考驗,長途跋涉六七億公里,以十分之一的存活率,為星聯、尤納斯和安姆星移民帶去了肉食種子。
以高泉市的規模而言,肉食區養殖的豬牛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里不僅有肉食品供應限制,還得依靠魚類補充。至于奶牛就更別想了,還是小萍注意到了這事,搭“星門快遞”的順風車,從地球捎了一批奶粉過來,滿足小孩的需求。
瞿勝軍幫著魏江山選定肉豬,做好了屠宰的準備,在這方面,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還幫不上什麼忙,幸虧移民里有屠夫,他也懂一些。
一邊準備,他也一邊念叨︰“新希望在推銷他們的人造肉和克隆肉,咱們不是在種豆子嗎?人造肉我準備試試,克隆肉就有點怵了。”
“克隆肉……”
魏江山和汪琳不約而同的露出恐怖的表情,小萍倒不怎麼在意,這玩意她已經吃過了。
十來年前,由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推動的人工肉研究,就已經搞出了成熟的技術。用肉牛或者肉豬的干細胞進行增殖,再用3d打印機“編織”出脂肪和肌肉縴維,這麼制造出來的肉,跟用克隆技術培養整只**動物,之後再食用相比,要方便快捷得多。
那時候克隆肉還只是實驗室里的技術,成本太高,也沒什麼需求。
到了現在,克隆肉的好處就凸顯出來,產量高,需要的原料(干細胞)少。星際移民只需要養少量的動物,由它們提供干細胞進行克隆生產,就能源源不斷獲得新鮮肉食。
不過對現在的人類來說,吃整只克隆**動物的肉都還有極大的心理障礙,更別提直接吃克隆出來的肉。只是想想,人的肉用這種技術也能很方便的克隆出來,就夠倒胃口的了,誰知道到時候吃進肚子里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考慮到星際移民的畜牧業是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而且對零重力的空間站來說,畜牧業更是糟糕的研究課題,克隆肉就成了肉食品最佳方向之一,星聯的成員也成了最初吃螃蟹的勇士。
老實說,小萍覺得克隆肉挺好吃的,克隆用的干細胞都是精挑細選的,3d打印也可以精確控制肉質的緊密度。但如果不是星聯自己出產的克隆肉,小萍還是決定,除非自己的pei可以精確探測克隆肉的成分,否則她是不會吃的。
所以,小萍沒對克隆肉發表什麼意見。
至于人造肉,魏江山笑道︰“我想起**十年代,有一陣子也興吃用豆腐干做的人造肉,如果還是那種東西就算了。”
“說的也是呢,跟素齋沒什麼區別”,瞿勝軍也笑了。
看來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對安姆星移民來說,吃肉依舊會是個老大難問題。
當然這不意味著明天的招待會沒什麼肉,為了接待攝制組,魏江山專門發起了一個接待預算案的全市投票,拿到的預算足夠買下肉食區的一半豬牛羊。
“總感覺這是螺螄殼上做法場,沒啥必要啊,直接調撥就好了,還花什麼錢,不都是星聯的東西嘛,就連咱們呼吸的空氣,都不是自己搞出來的……”
魏江山用pei付了肉款,瞿勝軍看著pei上跳動的數字,有些好笑的抱怨著。
“試驗,這是試驗”,小萍有些心虛的說。
高泉市的“法定貨幣”依舊是軟妹幣,星聯還沒工夫來打理移民區的經濟,丟給了星聯科學院的社會研究部,當成一項社會試驗,由那些靠pei學貫古今中外的經濟學家自己折騰。
現在高泉市執行的是一套過渡方案,基礎還建立在軟妹幣上,由星聯提供軟妹幣,支撐整座城市的經濟運轉。
小萍之所以心虛,是因為她也是這套方案的制定者之一,從表面上看,方案的確有些兒戲。
整座城市都是星聯建起來的,移民們的工作也是被安排的,城市的運行和管理,也是由媽祖在支撐,從某種角度上看,移民更像是高泉市的寄生品。
但在這樣的前提下,星聯依舊給移民們算工資,再收稅,所有的生活物資,甚至包括空氣,都算成錢。城市的基建也算成移民的負債,由移民分期負擔。
于是在高泉市出現了很搞笑的情況,比如魏江山,他每個月工資有四五萬,但實際拿到手的只有十分之一。還好需要用錢買的東西大多都很便宜,尤其是保證基本生活的食物,也就是移民自己弄起來的服務業,以及肉、調味品等緊缺物資的價格比較可怕。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人也都清楚,他們的負債,別說這輩子,再有十輩子,也都還不完。
只是這麼弄有些怪異,星聯直接搞成計劃經濟,沒多少人會說不。
“等移民多了,會有變化的”,小萍只能這麼說了,畢竟星聯都還沒理順自己的內部經濟體系。
“明天廚師忙得過來嗎?”搞定了肉材,瞿勝軍自告奮勇的道︰“要不我也來幫忙?”
“正要跟你說這個呢……”
魏江山跟瞿勝軍聊著,小萍悄悄呼叫了小歡的pei。
“小歡姐,大家都很熱情呢,連菜單都很認真的討論了好幾遍,明天的招待會千萬別爽約啊。”
“好麻煩哦,我派個機器人來行不行啊。”
“有紅燒牛腩,清蒸鱘魚,宮保肉丁……”
“嘶……我來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