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080章 援朝聯軍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甲午親王 | 作者︰名門傳說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載洵的這個奏章,的確有惡心人的意思在里面。www.kmwx.net

    慈禧在晚年後的行事作派,處處都喜歡模仿乾隆。對于自己的六十大壽慶典,也早就做出一系列的安排。軍機大臣、禮親王世繹早在半年前,就被任命為慶典總辦,要在西華門至頤和園之間的幾十里大路旁,大興土木,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台、彩殿、牌樓,組織僧道念經,戲班演戲,夾道歡迎,以供老佛爺途中觀覽。

    這個計劃被謂之“慶壽‘點景’工程”,為此,內務府和戶部都被要求提前制訂出資金劃撥計劃,翁師傅的所謂“開支諸多”也並不盡是推躲之言。

    眾所周知,在另個時空中,因為甲午戰爭的爆發和清國的戰敗,“慶壽計劃”被攪亂夭折,農歷十月初十的“慶典日”,慈禧與光緒也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度過。但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朝廷為慶壽的開支還是不小的,新建的西四路口轉角樓以及多處牌樓的修繕,都已幾近竣工。

    而在這個新年伊始的朝政日中,在“合肥”與“常熟”幾乎是例行的吵鬧中,載洵提出由龍旗集團接手慶壽操辦事宜,當然不是沖著那點“工程款”而去的,而是欲借此機會,插手京城事務,將“龍旗”的概念引入京師重地。或許,在載洵的心中,亦未嘗不無爭權之意。

    甲午年,中華的外憂不可避免。日本人的野心,不會因為清廷對朝鮮事宜的一再避讓,便掩旗息兵。況且,2月15日,即農歷正月初十,朝鮮全羅道古阜郡,數千手持簡陋武器甚至是農具的農民,在東學道首領全準、崔景善、金道三、鄭益瑞等人的率領下,已經攻佔了郡衙,懲污吏、燒地契、釋奴婢、赦囚犯,在後世被公認為中日甲午戰爭導火索的朝鮮東學黨起義已經爆發。

    只是,彼時朝鮮的消息,只能由北洋的兵船送到天津,再轉報朝廷。無論是端坐于高台龍椅的光緒皇帝,還是怒目相對,恨不得揮臂相搏的李、翁二人,對這個重大的消息都還不得而知。

    事實上,即便是當數日後朝鮮發生動亂的消息傳至大清,清廷當權者對于這個將影響百年國運的事件也沒有太大的敏感性。

    十年前,因為中法戰爭的牽制,日本在朝鮮火中取栗,利用開化黨發動的甲申政變,與清國達成了《天津會議專條》,商定中日雙方同時從朝鮮撤軍。

    此後,曾常駐朝鮮的北洋慶字軍撤回東北,袁慰亭在朝鮮苦心經營十數年的一系列成果,都化為虛無。朝鮮的經濟逐漸由日本人控制,但內憂不斷的清廷卻再無應對之策。

    大清軟弱的外交政策,助漲了日本的野心。加之日本爆發經濟危機,國內沖突加劇,欲借戰爭轉移矛盾的要求十分迫切。

    此次朝鮮東學黨起義,被日本視為最好的機會,“武力保衛‘利益線’的時機已到,帝國軍人已經做好準備,用手中的武器為帝國人民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用我們的英勇,為天皇陛下盡忠。”

    曾任日本首相的軍界大佬,被人稱之為“日本陸軍之父”的山縣有朋,在御前內閣會議上,握緊雙拳,幾乎是嘶吼般向明治天皇和時任首相的伊藤博文表達著自己的決心。

    隨後,日本海、陸兩軍開始全面動員,進行著戰前的準備工作。

    而在大清,唯一知悉這段歷史的載洵卻不得不在頤和園天地一家春的暖閣中,為著自己的“內困”竭力抗爭著。

    朝堂上欲為“慶典”出力的奏章,被太後視為“猴崽子”孝心的表現,佛顏大悅後,聖恩即至。被拖已久的載洵婚事舊話重提,“猴崽子,哀家指給你的兩門婚事,你自己有何想法?以哀家的想法,左氏雖有賢淑之名,但終是漢人之家。倒是車臣汗家的格格,幼時即美名傳遍草原,有‘蒙古之花’之稱,車臣汗與老七又‘擊掌之約’,這蒙古人最重誓言,所以,不妨……”

    “嗯,老祖宗,這事兒,當然要听您的意思。不管怎麼滴,您總會不坑自家人不是?”

    載洵低頭偷偷的呲了下牙花子,抬起頭時卻是滿臉的忠孝之色。

    “哈哈,蓮英呀,我就說猴崽子懂事理吧?”

    一番做作,讓太後異常的開心。載洵的本事再大,回到宮中後的表現越是誠恐。這樣的表現,很對權利欲一直很重的慈禧的味口,左右無人時,已多次對著李蓮英贊其有加,甚至還曾言過“要是皇帝也能……”

    李蓮英收過載洵太多的好處,雖然不敢就皇帝寶座一事擅加妄言,但借著太後的高興勁,幫襯幾句那自是順水推舟,“回老祖宗,洵哥兒打小兒便孝順,這也是老祖宗您教育的好呀!”

    “呵呵,胡說八道,我要是教育的好,怎麼他們哥倆有差距那麼大呢?”

    得,這磕又嘮回來了,李蓮英縮了下頭,沒敢接茬。

    太後也並不在意,涉及皇帝的事,這幫奴才哪敢亂講,就是在天地一家春,自己說行,奴才們要是亂講,不用別人,太後就得要了他們的腦袋。

    “小六呀,那就這樣,出了正月,哀家就發懿旨,讓車臣汗送閨女進京。把你們的事辦了,正好哀家的大慶將至,咱們皇家也算是雙喜臨門了。倒是左氏那邊……也沒什麼,讓李鴻章派人去解釋下,也就罷了。好在當時宗人府只是去金陵遞了貼子,並無下文,也算不上誤人名節。”

    “一切遵從老祖宗安排。”

    載洵除了諾諾稱是,還能說什麼,這一箭雙雕的指婚,能這樣解決,未嘗不是幸事。在自己的實力還未達到能與京師對抗之前,哄得這老太婆的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只是……听得左氏那邊就這樣輕輕放下,載洵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絲遺憾,“就這樣與左宗棠的孫女婿名頭擦肩而過了哈!”

    殊不知,世事弄人,太後的話,可以定人生死,可以加諸富貴,卻敵不過冥冥之中的緣分二字。載洵與左念芯的緣分或許才剛剛開始。

    ……

    “泰西雖強,尚在七萬里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我朝永遠大患……”

    又一次朝會,李鴻章沒有糾結與北洋軍費,而是針對朝鮮東學黨起義朗聲暢談。在武官序列中坦然而立的載洵也不得不承認,老李同志在這個時代的眼界,滿朝文武也無人可及。

    朝鮮是東北的屏障,無論是為了里子還是為了面子,朝鮮對于大清來說,都不容有失。在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起義軍漸起燎原之勢的時候,清軍出兵朝鮮已成定勢。光緒帝亦同意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負責出兵援助朝鮮李氏之一應事宜。

    可偏偏翁師傅見不得李鴻章的任何得意,遂建議“出兵朝鮮,是所應當。但皇上您立意組建新式陸軍,何不借朝鮮動亂之機,由多鎮聯合出兵,以檢驗各軍之戰力,備以新軍訓練模式累積經驗……”

    表面上,翁同是為光緒著想,為朝政著想︰皇上您不是一直要整務其他軍隊,以求一支能與淮軍抗衡的軍隊嗎?那何不組成一支混編部隊出兵朝鮮?

    反正各地總兵皆稱自己統率為強軍,那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瞧瞧,去朝鮮打上一場,看看誰到底是真的強軍!

    可實際上,翁同本人的政治訴求並不在乎于軍方,他非要在北洋出兵朝鮮之事插上一杠,無非是要給老李同志抹眼藥、摻沙子。

    可偏偏這兩點,都搔到了皇上的癢處。無論是分裂淮勇,還是訓練新軍,都是光緒最為在意之事,所以,不顧李鴻章的執意反對,光緒最終還是決定調甘軍董福祥一部、山東崇武軍一部,北洋護軍(即老李的親軍護衛營)一部,並在西山健銳營抽調馬隊,共同組成入朝援軍。

    雖然這支軍隊的統帥、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皆為淮軍一系,但除了李中堂的親軍北洋護軍,其他部隊都是與淮系有些牽連,但又並非鐵桿直系。如那些“只知李中堂而不知聖命”的慶軍、毅軍等,未動一兵一卒,再加上全部由上三旗子弟組成的西山健銳營馬隊,可以說光緒為了削弱李鴻章對軍隊的權威,煞費苦心。

    饒是如此,打定主意要雞蛋里挑骨頭的翁師傅仍未滿足,“啟奏皇上,固山貝勒、南洋船政大臣載洵在馬尾練兵有成,加之此次援朝作戰,必走海路,何不……”

    翁同還沒有說完,龍椅上的光緒便樂了,而殿中間正苦思應對的李鴻章卻是瘦臉猛擰,差一點就大罵出口。

    援朝作戰,本就是北洋之事,縱觀整個大清國,也沒有第二股力量,能比淮軍更有實力去解決這場對外戰事吧?

    西山健銳營的那幫只知溜鳥吃煙的紈褲子弟,李中堂沒看在眼里,以葉志超和聶士成之能,彈壓這些所謂的八旗健勇,當不成問題。可……聞得載洵兩字,老李同志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翁常熟,你無恥至極。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