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來前文丑已經做了具體的部署。
www.kmwx.net便按照文丑的部署,顏良把部下五千二百分為四部。
一部千人,由劉慶統帶,去北邊的馬服山主峰附近埋伏。兩部各千二百人,分由李典、典韋統帶,李典埋伏在官道西邊的丘崗里,典韋埋伏在官道東邊的林中。剩余兩千人,由趙雲親自統帶,埋伏在李典部的南邊。
整個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左須帶部渡河到後,劉慶放他們過去,待其至李典、典韋的設伏點,董直、典韋擊之◇須部若向前突圍,則趙雲攔之,他們若向後逃跑,則劉慶憑河阻之。
依照此部署計劃,李典、董直、劉慶諸人領命,各帶本部分去預定的設伏地點,趙雲亦帶三百人向南邊行了一段,停下歇息等待。荀 湮ッ謖栽撇恐小 br />
趙雲、劉慶、李典、董直都是文丑軍中出名的勇將,其所部也都是文丑軍中的精銳。文丑把他們全部派來設伏,對此戰是志在必得。
趙雲等人才勇不同,在對給他們的任務的安排上,文丑也是煞費苦心。“窮寇莫追”,逃跑求生的兵卒很可能會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所以把勇猛的劉慶放在攔截的位置上;在諸將中李典有心機,董直穩重謹密,用他兩人做主攻最為合適;趙雲是主將,適宜在前攔擊。
諸將率部各就其位,等待左須自投羅網。
左須部的行軍速度不快,直到次日下午才抵達馬服山北的河邊。河面不算太寬,然亦數丈,渡之不易。好在岸邊有船,左須部搜羅到了十二三艘,用了小半個時辰,千余步騎悉數過河。
河離馬服山約有五里地,劉慶距河最近,相距約五六里,李典、董直較遠。相距約十來里。因為離河遠,看不到左須部渡河的情況,在接到劉慶遣人急報,說左須已在渡河的消息後。李典索性悄悄登上高處,極目眺望,遠望之,只見長河如帶,船行河上如蟻。瞧不真切。
等了多時,好容易左須部離開河岸,整好隊伍,繼續沿官道向東南行進。
越走越近,隨著距離的縮小,從只能看到些黑點,慢慢地可以大概看清其隊伍。李典手搭涼棚,眯著眼望了會兒,說道︰“咦?似乎不太對頭。”
跟著他登到高處的有幾個偏裨之將,一人問道︰“怎麼不對頭?”
“荀君說賊只三千五百余人。你們看,他們行軍的隊伍拉得那麼長,塵土飛揚,怎麼看也不像是只有三千五百余人啊。”
諸將細看之,點頭稱是。他們跟著文丑打了半年的仗,小場面見過,大場面也見過,皆知一千多人行軍的時候該是什麼樣子。一人說道︰“瞧這行伍、塵土,確不像是三千五百余人,這怕得有上萬人。”
“探馬不是說左須部只有三千五百余人麼?哪里來的上萬人?”
一人猜測說道︰“戲丞遣人偵察山中。得報說︰青、黑諸山的山谷里藏有多股黑山余部,並有大股寇賊。也許是左須聯合了他們中的一些?”
李典蹙眉說道︰“要真是如此,可就難辦了。”
“這話怎麼說?”
“設伏的我軍只有五千二百人,賊若三千五百余人。自可擊之;賊若上萬?”
他這話一說,那幾個偏裨之將恍然醒悟,一人說道︰“賊若上萬,遠超過我,是我部的二倍,確實有點難辦。”問李典。“要不遣人去告之趙君和荀君,問問該怎麼辦?”
李典猶豫了下,正要說話,猛聞得一人反駁說道︰“‘三軍之災起於狐疑’,臨陣擊敵應當專一勁勇!設伏擊賊的部署昨晚就定下了,如今賊已近在眼前,如何能再去詢問趙、荀二君?賊現距我只有三四里,趙、荀二君距我三里,來回六里,等得到許、荀二君之命,賊已早過!”
李宣的話在理,李典自知理虧,他在軍中也是向有勇名的,今卻被李宣指責,頗是訕訕,心中不喜,勉強說道︰“正因中尉叮囑趙君此戰必須勝,故此我才稍微猶豫。”
“‘凡兵戰之場。立尸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江君,賊將至,請下令吧!”李宣少年時學過兵法,學了三年,成就不大,或許稱不上“知兵”,但引用幾句兵書里的話卻是不難。
李典在家鄉,听李乾給他們講過兵法,知此數句包括前邊的那句“三軍之災起於狐疑”都是出自吳起的兵書,心道︰“李宣雖然無禮,但說的話不錯。今天要是不出擊,回去無顏面見主公。罷了,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很快就把心態調整了過來,下了決心,拔劍在手,令道,“諸曲備戰!等到賊至,李宣率部先擊,汝等緊隨出戰,我在後頭督戰,敢有退者,斬!”
諸偏裨之將里,雖仍有對李宣不滿的人,但李典軍令既下,血戰在前,卻也無暇再去與李宣計較了。諸人齊齊應諾。李宣領了先擊的任務,行了一禮,轉身大步先去準備。
一句話就振奮起了諸人的斗志。文丑以為李典有心機,確然不假。
左須部至李典、董直埋伏處。
搶在董直部前頭,李典搶先擊響了戰鼓,傳令進擊,李宣一馬當先,舞槊率眾從丘崗中奔出。緊跟著,對面林中亦傳出鼓聲,卻與李典在後督陣不同,董直身先士卒,親帶部眾從林中殺出。
左須部從昨晚到現在,只在早上休息了兩個時辰,出山渡水,走了五六十里地的路,早就疲憊。李典、董直部養精蓄銳多時,以逸擊勞,以備擊不備,只一個沖鋒就把左須部打懵了。
李典在後邊為本部掠陣,看得清楚,卻見左須部哪里有上萬人?頂天五千人。這五千人里,還有至少一半是老弱婦孺,——這卻是左須出谷之後沿途擄掠來的鄉中百姓。至於為何五千人能做出上萬人的聲勢?卻是左須采用了那個謀士的計策,虛張聲勢,騙住了李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