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卻說王允自從接了董卓交給他的活兒以後,也是愁眉不展。
www.biquge001.com
王允可是知道,這朝中的一眾公卿,可沒有幾個是對董卓有好感的,這鄭泰鄭公業可不是什麼好說話的角色啊,雖然王允以前和他也算是有點交情,但是由于現在王允和董卓的關系表面上看上去比較融洽,董卓也安排王允處理一部分政事,雖然王允王允是感覺是屈身侍賊,可是這鄭泰鄭公業可不會覺得王允是忍辱負重,這天下人大多都以為王允是貪權戀位呢!
現在很多人對王允都是愛答不理的,沒有了往日的好感與友善。要說這鄭泰之前屬于大將軍何進一派的,跟袁紹等人基本上算是一伙兒的,跟王允卻談不上是一伙兒的,雖然皆是清流,可清流中也有好幾個領導人,王允算得上是與黃琬、士孫瑞、馬日 、楊贊是走的比較近的一伙兒,這鄭泰與何 、荀攸算是走的比較近的一伙兒。
有道是︰錢難掙,屎難吃。既然想有所作為,就得忍辱負重啊!不能漂亮出色地完成董卓交給的任務,王允又怎麼能取得他的信任,只能迎難而上了。
于是王允只身來到鄭泰府上,投上拜帖,讓鄭泰府上的門房入內通報。這門房也是個機靈鬼,知道京畿重地,遍地都是大官兒,又看到王允衣著華貴,雖然沒有穿著官服,那經年累月養成的大儒氣息,頓時也能知道輕重,能把王允的身份猜個七大八,當下不敢怠慢,對王允客客氣氣的,把王允迎入會客廳,王允這邊兒趕忙入內室通報王允家的老爺。
這邊兒王允也是在感嘆︰鄭公業學究天人,就連府上的門房也是彬彬有禮,真是人伴賢良品質高啊!
不多一會,鄭泰由內堂轉出,見到來人是王允,趕緊雙手微舉,遠遠地向王允行了一禮,口中說道︰“不知貴客降臨,鄭某有失遠迎,還望貴客恕罪海涵!”
王允這邊也是立刻回禮,口中說道︰“公業賢弟客氣了,王某不請自來,叨擾了!”要說這二人的身份嘛,那都是天下大儒,文壇泰斗,也是朝中大官兒,在身份上那都是差不多,可以說得上是平輩論交。可要說上年齡還是王允大一些,已經是五十三歲了,鄭泰才四十歲,所以王允稱鄭公業為弟並不為過,反而有親近之意。
于是這兩個窮酸腐儒又在一起寒暄客套了一番,各自落座之後,二人又閑扯了幾句,感覺廢話說的差不多了,該進入正題的時候,鄭泰出聲道︰“子師兄(王允字子師),此番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王允一听,是該進入正題的時候了,于是答道︰“公業賢弟,說來慚愧,愚兄的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鄭泰一听,果然如此,便出聲問道︰“還請子師兄示下.。”心里頭也是納悶兒呢︰“這王允與自己雖然是彼此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比較熟悉,也算是有幾分交情,但最近王允與董卓走的比較近,很多人說他貪戀榮華富貴,為人所不齒,自己與他也是漸漸疏遠,基本山沒什麼私交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這王允能拜訪自己呢?”
心中正納悶兒呢,只听王允說道︰“公業賢弟,實不相瞞,為兄此次前來,實為替公業賢弟尋一佳徒。”
說完這話也感覺有點臉紅,要說王允基本上就沒見過董守業本人,只听人提起過幾次。如今屈身與董卓,而替董守業張羅拜鄭泰為師,對董守業一點兒都不了解,還在這兒美言夸贊,真是白學了聖人之言,有違儒家為人處世之道啊!
鄭公業一听也是一愣,原來是替別人找師父的,听著意思還不是一般人,心里頭估計是王允的至親好友或者宗族的杰出子弟,畢竟在這個時代,大儒之間互相收納對方的子佷為徒,也是常有的事情,也對雙方都是有利。于是出聲謙遜道︰“子師兄學究天人,一代大儒,小弟怎敢與子師兄相比,若是良材,子師兄何不親自雕琢?”心里頭卻是有點不高興,不願意與王允有太多的瓜葛,也不想收授什麼“佳徒”。
王允苦笑一聲,答道︰“公業賢弟嚴重了,鄭氏治經天下聞名,愚兄怎能比得上公業賢弟,況且此人對公業賢弟你是慕名已久,對其授業解惑之事,非公業賢弟不可!”這里所說的“鄭氏治經天下聞名”是指鄭泰的高祖父鄭眾,以及鄭眾之父鄭興,皆是天下聞名的大儒,鄭家可為是經史傳家,累世大儒,鄭泰正是家傳絕學,非同小可,為天下士人所看重。
鄭泰听到王允的話一愣,難道王允口中的那個人身份不凡,專為自己而來?見推脫不掉,于是問道︰“子師兄,不知此人是誰?竟能有老子師兄的大駕,親自前來張羅。”
王允苦笑一聲︰“此人公業賢弟也曾听說過,正是最近風頭正勁,連敗白波黃巾賊寇、虎牢關揚名天下,滎陽擊敗曹操的董白董守業,乃當朝丞相董卓之幼子。”
鄭泰一听,頓時是大吃一驚,暗道︰“原來是他,此人最近在洛陽和長安是嶄露頭角,風頭正勁,可以說得上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只可惜是董卓的兒子。”于是對王允說道︰“原來子師兄是為董公幼子而來,恕在下才疏學淺,無能為力。”
王允听到鄭泰出聲拒絕,頓時臉苦了一大把,心里頭嘀咕一聲︰果然不出我所料,吃了個閉門羹。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低下頭,一聲不吭,沉思了一會兒,抬起頭望向鄭泰,兩眼珠子,在眼里朝著鄭泰左右轉動,暗示鄭泰屏退左右,府中是否是說話之地。
鄭泰聞弦歌而知雅意,先讓周圍伺候的僕人退下,然後出聲說道︰“子師兄,請放心,府內安全,可放心說話。”
王允聞言,說道︰“我也知公業兄對董卓多有不滿,恨之入骨。”
話還沒有說完,鄭泰立刻出聲打斷道︰“子師兄嚴重了,董公自執政以來,擢用天下名士,平反清流,除桓、靈之弊政,有目共睹,小弟對其也是欽佩不已,何談多有不滿恨之入骨。”
此時鄭泰卻是對王允有所防備,畢竟此時董卓與王允走的很近,將許多政事都交給王允處理,對其也是信任異常,王允也是投桃報李,積極幫助董卓處理各項事務。
王允說道︰“公業賢弟,為兄對你推心置腹,你為何卻不信任為兄。自董卓進京以來,擅自廢立天子,對公卿士族多有殺戮,太傅袁隗、伍瓊等因之而亡,西遷長安之時,抄略洛陽富戶近五千家,殺戮無數,強遷百姓,數百萬之眾,一路上餓死病死近十萬眾。可以說得上是罪惡滔天,惡貫滿盈,人人恨不得親手誅之,喝其血、啖其肉。我王允力微,不能與之相抗,只能與之虛與委蛇,屈伸侍賊,靜覓良機,以求有朝一日能殺之,解天下蒼生于倒懸。”
王允的這一番慷慨激昂立刻秒殺了鄭泰。鄭泰听到王允的話也是激動不已,非常認同,覺得之前是誤會王允了,立刻出聲道︰“子師兄忠義無雙,感天動地,小弟不如也,之前對子師兄多有誤會,還望子師兄海涵。既然子師兄對小弟推心置腹,那小弟也不做作了,不知子師兄此舉何意?”
王允答道︰“公業賢弟,愚兄此舉在于取信于董卓,將來方可見機行事。況且董守業求師,董卓必取天下名儒,若是拒絕,其性格殘暴,必定反為其所害。所以為兄才主動請命,幫其說項,望公業賢弟能體諒愚兄的一片苦心。”
鄭泰說道︰“子師兄所言極是。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為天下蒼生故,自然是義不容辭。只是師徒之情,非同一般,若這董守業乃是一塊良材美玉,我等此舉即為圖謀其父,若因此福禍相連,豈不是徒害卿卿性命。”
王允說道︰“人間萬事,又豈能事事如意。若是其果真有珠玉之才,那也只能是可惜了,將來若是事成,公業你念在師徒之情上,保他一條性命,先將他囚禁起來,等風頭一過,再讓他遠走天涯,若是事所難為,公業賢弟也可憑借師生之誼,保住性命。”
鄭泰聞言,大聲說道︰“大丈夫舉事,當無畏生死,即以天下為念,難免拋頭顱灑熱血,泰豈能以此避退生死,為天下人所笑。”
王允見狀大喜,出聲說道︰“公業此言深得我心,如此我等當公舉大業,重鑄乾坤,澤被蒼生。愚兄在此承諾,若是那董白董守業是珠玉之才,不是那濫殺無辜之輩,到時為兄定當傾盡全力,留其一命,以全公業賢弟一場師徒之誼。”
鄭泰聞言大喜,于是出聲應道︰“如此,一切全憑子師兄做主,但有所鳴,無所不從。”說罷朝王允又行了一禮,以示鄭重。
王允听罷大喜,出聲說道︰“有公業賢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這里說一下,古代師徒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眾倫理社會關系,儒家所言天地君師親,由此可見師徒授業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父母子女之間的養育之情的,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也是師徒之情看重于父子之情的,正所謂人之大罪莫過于欺師滅祖。簡單地說也就是父母給你的是養育知恩,老師交給你的是未來發展之道。二者皆重,但古人看重大丈夫一世要建功立業,所以價值觀總體如此,師情大于父情也是相當合理的。所以本文中鄭泰對于收董白為徒一事相當糾結,對于董白的未來也就比較擔憂。
ps︰今天本來應該是11點更新的,有點事情耽擱了,所以上傳的有點晚了。待會還有一章,在八點左右.求評論求鮮花,求收藏,求打賞,喜歡本書的朋友一定要支持一下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