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吃完年夜飯後,大家又回到客廳,趙衛東心想今天是自己祖國的傳統佳節──春節,讓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中國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葉曉芳、笪鈴君她們喜歡的飲料是咖啡,可以說完全不了解茶飲料相關文化和知識。
http://www.kmwx.net/Book/0/1/
葉倩茹雖然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但這個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落後,還沒有形成講茶文化的風氣,她對茶文化也是一無所知,干爹是比較傳統的華僑,對中國傳統文化及習俗的堅守,但估計對茶文化也是了解不多,艾麗斯就更不要說了,為此趙衛東在除夕夜特意選擇中國的傳統飲料──茶,趙衛東就交待管家于姐把茶具搬到客廳來,把極品的鐵觀音也拿來。
很快于姐就帶著人將一套考究的茶具搬了上來,趙衛東讓她們再搬一箱礦泉水上來,將瓶裝的礦泉水打開倒到水壺中燒,趙衛東說︰
“干爹、干媽、各位,今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春節,我們兩家人在一起歡度春節,我特別高興,就自做主張,請大家一起品茶,順便介紹我們中國的茶文化。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
葉曉芳听到趙衛東講到中國的茶文化,覺得喝茶就喝茶,還會有什麼茶文化的,她在趙衛東講話停頓的時候馬上就插話說︰
“衛東,不會吧,喝個茶還會有什麼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你該是不會忽悠我們吧?”
葉明輝听到葉曉芳的講話,馬上嚴肅的說︰
“曉芳,你怎麼回事?你不懂就不要說,插什麼話,中國茶文化確實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日本的茶道你知道嗎?”
“日本的茶道我當然知道。”葉曉芳理所當然的說。
“日本的茶道,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國就是日本的茶道的老祖宗,現在你知道了嗎?”葉明輝問道。
“哦,我知道了。”葉曉芳無奈的回答到。
“干爹說得不錯,我們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一種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品茶的理想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淨。最理想的環境是︰涼台、靜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談、把卷等等,這些環境能讓人不由意趣盎然。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茶風俗”、“茶道”的範疇深廣的多,也是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因。”
“哥哥,沒有想到,喝茶還能如此的詩情畫意,我以前都沒有注意到,看樣子我以前只是喝茶,不是品茶。”葉倩茹深有感觸的說。
“倩茹,要學會品茶也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茶有健身、治療疾病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就象干爹剛才講的,中國的茶藝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飲茶始于中國。
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
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听到趙衛東說,要泡出好茶不僅茶葉要好,還跟其它有關系,葉曉芳又有疑問了︰
“衛東,想要泡出好茶,真的和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有很大關系嗎?”
“是的,要泡出好茶,好茶葉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件都有了,沒有好的軟件也是枉然,這個軟件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為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愛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緊切。
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甦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斗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斗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
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于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器皿的選擇︰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于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準。
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于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 、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
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
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甦東坡在江甦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于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于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
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
趙衛東講到這里,水也燒開了,他拿起開水壺用開水燙洗茶壺、茶具,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接著就是置茶,趙衛東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第一個將茶荷遞給葉明輝說︰
“干爹,鑒別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農觀形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斷此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
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听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來辨別茶葉優劣。觀形︰優質鐵觀音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听聲︰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當當’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聞香︰品質優良的茶葉應具有,嫩香、新茶香、熟板栗香、及由自然環境形成特有香氣,以及各種使人感到愉悅的香氣,你就根據這些要求鑒賞茶葉外觀,鑒賞完後傳給其他人。”
每個人都細細觀賞鐵觀音的形態,認真分辨鐵觀音香味,大家都覺得極品鐵觀音特別香,傳回趙衛東手上後,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觀音入宮,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接著趙衛東把開水壺拿起來,懸壺高沖,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接著就將茶壺的洗茶水倒入茶盅內,進行溫杯,然後再次注入開水泡茶。
關公巡城,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里,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
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韓信點兵,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趙衛東敬茶次序是,先將第一杯敬干爹,第二杯茶敬干媽,第三杯茶給葉曉芳,其他幾個人依次送到面前。
引導大家鑒賞湯色,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茶葉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鐵觀音茶葉特征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聞香︰精品鐵觀音茶湯香氣濃馥,其獨特香氣芬芳撲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品韻︰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妙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鮮;緩慢下咽,韻味無窮。
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經過如此啟蒙和引導後,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掌握了品茶技巧,也初步了解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都覺得帶獲益非淺。下面的活動,則是唱歌、跳舞、迪斯科,干爹和干媽就交誼舞跳了幾曲,其它都參與比較少,只是在小輩們的強烈要求下干爹、干媽也各唱了二首歌,整個氣氛十分熱烈,大家都興高采烈的玩鬧著,度過了一個開心快樂的除夕,一直到夜里十二點多鐘才狂歡的除夕夜活動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