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第二更)
這段時間,于同舟每每想起自己最近做的這些事情,就有些欲哭無淚。
http://www.kmwx.net/Book/0/1/
特娘的,老子這也算大義滅親了吧?被自己兒子,和一個比自己兒子年齡還小的家伙,“內外聯手”逼到了這個份上,誰能比我更憋屈?更苦逼?!
不到三個星期,幾位副局長的問題基本上查清楚了。于同舟又把司馬招過去了一次,有些忐忑的把調查結果通報給他,免得這個小東西回頭翻臉不認賬。
……
于同舟的臉色很差,看起來相當憔悴。他心中的痛苦和糾結,甚至連司馬都能清楚的從他表情中解讀出來。
這讓司馬第一次對他多出了一點兒同情。
司馬在丹蘆也呆了一個多月了,各種各樣的官場八卦自然也听了不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按照他現在掌握的信息,總的來說,于同舟官聲不算好,但其實也不是特別差。
尤其是大家都有一點共識,這個人喜歡弄權、行事霸道、作風囂張、山頭主義嚴重……但他確實算不上一個很糟糕的官員,至少他本人並不貪,對女色似乎興趣也不大,工作也還算盡心盡力。如果不考慮他生養的那個坑爹貨,他就是共和國體制內,一個最最常見的普通基層縣官的典型。
但是司馬一想到于帆那個無可救藥的混球,他就把對于常務那點同情心收了起來。子不教,父之過,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既然你家里有這麼大一塊“負資產”,也由不得你不認賬。
听罷于同舟給他通報的調查與處理結果,司馬也沒有在意。他當然知道這些數字里面是注了水的,可這已經是他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他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這幾位貪墨的公帑、挪用的專項資金,應該能追回來個七八成,剩下的恐怕早已經被他們揮霍轉移了,再追究下去,恐怕也只能是一把爛賬,也有違“速戰速決”的大原則。他點了點頭,勉強認可了這個結論,算是給自己進入仕途後第一次利益交換畫上了句號。
看到司馬終于點頭認可,于同舟如釋重負般的長長出了一口氣。真不容易啊,只要這小爺滿意了,當下最大的危機算是解除警報,至于自家兒子回來後如何處理剩下的爛攤子,那就是他的家務事了。
以他想來,于帆再怎麼混,在知道自己這麼整,完全是為了幫他擺脫牢獄之災後,恐怕也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吧……
“那好吧,司馬同志,既然你認同了這個調查處理意見,我就安排調查組準備收尾了。調查組早些撤出來,也能讓林業局盡早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不過……”于同舟遲疑了一下,“不過對于你們局里的人事安排……”
于同舟一起頭,司馬就明白了,不過對此他並不在意,他微笑著說道,“上次我給您的那份文件里只安排了一些中層干部,這空出來的三位副局長,我只有一個建議。現在局里的工會主席杜喜梅同志,是我們局里不多的學習林業出身的干部,專業素質很不錯,業務方面非常精熟,我希望縣委可以考慮由她來擔任常務副,其他兩個,領導們看著安排就是。”
司馬輕易就放棄了另外兩個副局長的職位,甚至連人選都沒有推薦,有些出乎于同舟的意料。不過他轉念一想,這也算正常,司馬在丹蘆才多久?哪里認識什麼人?就算想安排嫡系他也沒有啊。
他點了點頭,“那好吧,我會把你的意見轉達給縣委其他領導,盡快幫你們把班子配齊,使局里的工作不受影響……”
“呵呵,那就謝謝于常務,我也會努力把局里的工作盡快推動起來,給縣里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從于同舟辦公室出來,司馬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
他回到車上,對肖涵說道,“不回局里了,隨便轉轉……”
肖涵注意到了司馬情緒的異樣,但並沒發問,直接掛檔加油,哈弗緩緩的向縣城外駛去。
司馬靠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兩眼有些迷離的看著遠處的藍天白雲,一言不發。肖涵也已經習慣了司馬最近時不時出現的這種癥狀,只是平穩的駕駛著汽車慢慢的走著。
她知道司馬在想什麼,其實從五塘鄉“博美案”之後,司馬就自己的官場生涯產生了迷惑,雖然在大家的勸解之下,他似乎接受了現實,並努力讓自己能夠做到,身處其中、特立獨行。
……
其實以司馬的聰明,他不會看不出,必要的妥協和交換,是這個矛盾叢生的龐大體制保持平穩運行,至關重要的潤滑劑。
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這是政治的核心與本質。不管是偉大的政治家,卑鄙的政客,乃至剛剛進入政壇、出于政治金字塔最底層的小公務員,不管你是否願意,你都必須去理解它、接受它——因為,這就是規則,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但這一次的妥協之所以令司馬心塞,是因為他始終處于一種“被迫交換”的地位,以至于他拿自己的原則做了交易——這令他很厭惡自己的決定,甚至讓他再次對自己能否長久的保持本心產生了懷疑。
無論江崇明、于同舟,他們確實願意與司馬做交換。因為他們付出的只是雖然肉疼、但絕對不會傷筋動骨的代價,而司馬壓上的幾乎是自己的全副身家,一旦輸了,他在丹蘆、甚至在仕途上,都將徹底失去立錐之地。
這樣無奈的妥協與交換,偶爾為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這種處事方法,成為一種下意識的本能反應,那對于司馬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當自己的原則成了隨時可以用來交易的等價物,那就意味著自己正在被這個官場所同化,自己正日益變成一個他極其厭惡的官場油條。
他始終在思索,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在這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系中,既能融入其中,又能保持自己“特立獨行”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