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那麼,在大圓滿法,尤其是密宗之外,佛法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虹化的成就呢?
這對于了解虹化成就的由來,和了解其實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www.biquge001.com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大圓滿法出現之前,印度本土上也曾出現過一種類似的成就法,足可以證明大圓滿法的虹化成就,在佛法中確有源流可以追溯。
在佛教中,類似于虹化這種身體發光與自然焚燒的成就,並非只有大圓滿法所獨有。早在佛祖當年圓寂時,就已經出現。在《五燈會元》中就曾有這樣的記載。
「爾時全棺座而舉,高七多羅樹,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
而在後分涅盤經中,就更詳細的記載,即︰「爾時如來,以大悲力,從心胸中,火涌棺外,漸漸荼毗。」
可見這種火光三昧的成就,是從心胸中,自放火光,而火焰也非常猛烈,甚至可以涌出棺外。這一點也與後世的虹化,非常相似。
王鐘對這個虹化多少還是有所了解的,因為大陸也曾經有過不少虹化的例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虛雲老和尚的弟子釋具行法師。
就在這一天晚上,具行和尚照常到虛雲老和尚禪房叩安,但是,今天他卻忍不住悲傷地拜伏在地。他說︰“師父!弟子要去了!特來叩辭!弟子去後,誰來侍候師父?”虛雲老和尚說︰“好孩子,該怎麼辦,你就去辦罷!不要誤了你的大事!我在這里念經助你。”
入夜之後,監院法師查房點名,找不到具行和尚,大家遍尋不著。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忽見眩目白光連閃幾次,直沖夜空,照得一片光明。住在寺外,尚未入睡正在乘涼的村民,也看到寺院有強烈的白光沖天而起,以為佛寺失火,趕緊奔跑進來。
眾僧與村民一起找到白光的來處,點上火把一看,卻見具行和尚端端正正、眼楮半合、面帶微笑、合十趺足、一動不動地坐在那,有人上前要去拉他,此時,虛雲老和尚及時趕到,喝住眾人。
老和尚告訴大家,具行和尚已經坐化,剛才大家所看到的白光,就是具行和尚所發三昧真火的光,他已經以真火把自己給燒成灰了,稍一振動,就會化成一攤灰,大家不可動他。
大家仔細端詳具行和尚,只見他披著袈裟,左手執磬,右手持木魚,向著西方趺坐,面色如生,只是沒有呼吸的起伏而已,分明是個活生生的具行和尚,不過,木魚柄、磬柄、僧鞋,還有坐處的稻桿、蒲團都已變成灰燼。
虛雲老和尚見具行和尚以瑞相法身示世,便祝禱具行和尚多保持一天,讓記者攝影留證,以傳揚于世,度化眾生。
第二天,老和尚請來了《昆。明日報》攝影記者,雲..南省都督唐繼堯,財政廳王廳長竹村,水利局張局長拙仙,社會各界賢達人士,還有佛教徒等前來瞻仰。
虛雲老和尚見具行和尚功德已圓滿,便當眾取下具行和尚手中的小磬,一面向具行和尚說“可以放心西去”,一面輕敲小磬,敲到第三響,具行和尚全身振動,霎時傾倒化成灰燼。
貴為師父的虛雲老和尚,竟然當眾合掌跪下禮拜,唐都督與數千來賓,也都跟著跪拜。隔日,《昆0明日報》以頭條刊出新聞和照片,轟動全雲南。全身燒成灰了,怎麼不倒下呢?有什麼火可以把人全身燒成灰?既然燒成灰,又如何能夠保持原來形貌、姿勢、容貌呢?全身都燒成灰了,袈裟又怎會好好的?……太多不可思議,讓雲南人對佛教信仰更加堅定,數萬人絡繹來山參拜。
“先生是第一次來雪域把?”
老說書藝人也很能攀談,聊了一會有些自來熟的問道。
“是的,第一次到雪域!”
王鐘也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現在的雪域人還是很淳樸的,沒有受到經濟大潮的沖擊,而且他們大多信仰佛教,心靈要純淨的多。所以王鐘也喜歡和老說書藝人一起聊天。更何況這位老藝人出奇的博學,很多典故信手拈來,而且對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王鐘看來,這個人能夠稱得上智者。
“老人家,您真是博學,就連尼泊爾那邊的事情您都知曉!”
王鐘有些贊嘆的說道。
“哪里是我博學,這些東西都格薩爾王哈告訴我的,格薩爾王有一世曾經在尼泊爾做過大臣,所以對那里的事情十分了解!”
老說書人有些謙虛的說道。
“貴客來到雪域,一定要到布達拉朝拜一下,那里可是聖地,佛祖庇佑的地方!”
老說書人咧開嘴,高興的說道。
“格薩爾王也是菩薩的化身!”
“好的,我一定會去的!”
王鐘認真的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雪域就是,不到布達拉不算到了雪域。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火。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王鐘看著手中布達拉宮的簡介,心中不由的感慨,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九本就是天地間最大的極數,就連皇帝也只能稱呼自己為九五至尊,而不是九九至尊。
這個松贊干布建設1000間房子,明顯有取大圓滿之意,但是明顯是犯了忌諱,世間哪里有真正圓滿的東西。要知道就連月亮都沒辦法維持圓滿,更何況一個凡間的宮殿。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雷擊布達拉宮,這就是天地對圓滿的一種損法。
在這方面,朱棣就要比松贊干布聰明的多,確切說是劉伯溫比較懂得這個道理,紫禁城傳說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很長時間以來,京城里就流傳著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說法,也有不少的人禁不住好奇,這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呢,到底有什麼講究?
相傳,當初修建紫禁城的時候,明朝的朱棣,也就是世人皆知的永樂皇帝打算把宮殿的總間數定為一萬間,可是就在他傳下聖旨後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就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被玉皇大帝召到了天宮的凌霄殿,只見那玉皇大帝滿臉怒氣,永樂皇帝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自己要建的這紫禁城的宮殿數一萬間壓過了他天宮一萬間的數。于是他說道︰“請玉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這凡間的宮殿數哪能超過您這天宮的呀!”
玉皇大帝听他這麼一說,臉上就有了笑意,並且說道︰“這就對了,我賜你一塊‘天石’,以鎮宮院,你再請七十二地煞、一百個禽獸去保護你這凡間的皇城,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可要記住了。”朱棣連忙謝恩,當他抬起頭來再看那玉帝時,已不見了蹤影,醒來才發覺是個夢。
于是,永樂皇帝連忙傳旨,把劉伯溫召進宮來,把自己昨晚所做的夢到從頭至尾地說了一遍。劉伯溫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就听他的吧。既然他的天宮是一萬間,那麼咱就建造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吧。
這樣,既保住了玉帝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氣派。”永樂皇帝听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不到四年的時間,紫禁城就建成了,劉伯溫便請永樂皇帝前來察看。這紫禁城建得別提有多氣派了,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那午門高大雄偉,尤其是那奉天殿寬敞氣派,和玉帝的凌霄殿相比,還真差不了多少。朱棣在宮里轉了大半天以後,心里感到十分高興。就在這時,他忽然想起了玉帝賜的那塊鎮宮院“天石”和要請的七十二地煞、一百個禽獸,便問劉伯溫都放在了什麼地方。
“萬歲您別忙,臣帶您一一看過。”劉伯溫說著便把他帶到華蓋殿後面的御路上,指著一塊長方形的巨大石雕說︰“這就是玉帝賜的那塊鎮宮院的‘天石’,名為‘雲龍階石’,上有九條巨龍,騰躍于流雲之間,它是這宮中最大的石雕,有上萬斤重!”
“好!好!”接著永樂皇帝問,“那七十二地煞哪?”
“這您就看不見了,臣把它們派到這宮中下面的七十二條地溝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兒鬧事,壞了這宮里的風水!”
“派得好!”
“您再看那宮殿垂脊上的琉璃飾物,它們是蛟龍、鳳凰、獅子、天馬、狎魚、斗牛、狎魚、狻猊。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既有祈雨的,又有避邪的。”“不用說,這就是請的百獸了?劉愛卿所辦之事,件件應了玉帝老兒的,朕要重賞你呀!”
朱棣最後問道︰“這宮里的殿堂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正是!”“那半間在何處?”
“在後廷西邊兒的一間配房里。”
“好!好!朕看那玉帝老兒還有什麼話說。”
王鐘帶著地圖在導游的帶領下,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向布達拉宮走去,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虔誠的牧民在不停的磕頭,行五頂頭地大禮。
“這是雪域的民俗,每一個雪域人一生都要來布達拉朝聖一次!”
跟隨在眾人身邊的導游也很盡心,小聲為眾人說著。特別囑咐了幾條禁忌,畢竟布達拉宮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場所,宗教性質還是很濃郁的。如果有人不小心做出是什麼冒犯,不恭敬的事情,在這種地方十分麻煩不好處理的。
王鐘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這里的規矩他還是比較懂得。不過布達拉宮不愧是建築中的瑰寶,靜靜的躺在那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肅穆和莊嚴。
和其他古代建築不同,布達拉宮更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布達拉宮海拔3700米,佔地總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
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台,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檐用木制結構,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采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檐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
導游帶領眾人向上攀爬,在路上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到。
“這里是********,權利的象征,曾經吐番所有的宗教政治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這里是整個吐番的權利中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