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大年初一,陳雪嬌起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早,像往年一樣,枕頭下面塞著新年福彩。
www.biquge001.com陳雪嬌伸手去摸,摸出一枚纏枝紋銀壓發出來,簪子下面還有兩只金丁香。
這是李氏和陳秀才送給陳雪嬌的新年禮物,在鄉村人家來講這份禮物很厚重了。一般鄉下人家,新年給孩子的壓枕禮無非是一把瓜子、幾只蜜桔,有那家境好的人家,也只不過是一根木簪子。
李氏和陳秀才今年給孩子的禮物重,一是家里頭過的比往年富裕了,二是他倆是真心實意的疼孩子。
往年家里沒有條件時,李氏和陳秀才也會在孩子的枕頭下放上新年禮物,那時候日子雖然很窮,但快樂卻是不打折扣的。
今年不僅陳雪嬌的禮物豐厚,陳雪如、陳齊平、陳齊安,包括靜好,禮物都是一樣的,李氏和陳秀才並沒有因為兒子女兒而有不同,或者有個親疏遠近。就連名義上的小廝石頭,也給準備了新年禮物。
新年新氣象,陳雪嬌穿了一身新做的衣裳,桃紅色繡著蝴蝶的褙子,瓖著閃緞的八福湘裙,腰間系著一根秋香色繡著細小珠花的腰帶。洗了臉,抹上香脂,挽起簡單的花苞頭,對著鏡子照了照,待收拾停當,便推開了門走進了外屋。
外屋里,爐火已經熄滅了,陳雪嬌又重新燃上了炭火,上頭隔上幾只百合香,半盞茶的功夫,屋子里便充斥著一陣陣暖香。
由于夜里守歲吃喝玩鬧,桌子上、地上四處都是果皮、瓜子花生殼、以及糖紙,夜里頭大家都困倦了便沒有收拾。
陳雪嬌便從門後拿了掃把將果皮、瓜子花生殼、糖紙攏到一起。輕輕掃到門後頭。
徐州府這邊的風俗是,大年初一可以動用掃把打掃屋子,但是不能將打掃後的垃圾掃出門去,只能堆放在門後。
如果將垃圾掃出外頭了,則會將家里的運氣、財氣一起帶走,會招致霉運。
陳雪嬌雖然不相信這一說法,可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風俗。她便也跟著遵守。好在這些垃圾都是干淨的。存放起來不會有難聞的氣味,待過了初一之後,垃圾便會集中起來扔到外頭去。
陳雪嬌將廳堂打掃干淨。陳雪如和靜好便一前一後梳洗停當。石頭早早去了灶間,燒了一大壺開水送進了屋子。
她們三個又收拾一番,將掉落在地上的坐墊撿了起來,撲干淨上頭的灰塵。重新鋪到椅子上。
待陳雪嬌泡好了茶水,李氏和陳秀才便梳洗干淨進了廳堂里頭。
這時候。陳齊平、陳齊安以及顧思源也來了。
昨天顧思源沒有回私塾,就在陳齊安屋里安歇的,北廂房本來就擁擠,之前都是石頭打地鋪。加上一個顧思源更加擁擠了。昨個,在陳齊安的強烈要求下,顧思源睡在了床上。陳齊安就和石頭一起打地鋪。
李氏和陳秀才穿戴一新走了出來。
平時李氏穿戴都非常樸實,連一點艷麗的衣裳都不踫。按她自己的話說,我閨女都訂了親,我打扮花枝招展的不是作怪是什麼。因為新年的緣故,今天的李氏卻同往日不一樣,穿著一身簇新的紅綢衣裳,頭上去了那日常插戴,把陳秀才秋天給她打的金冠子戴了上去,鳳嘴里頭的兩只珍珠顫巍巍的滾動,左手大拇指上和右手食指上分別套上一枚金戒指和祖母綠的翡翠戒指。不僅如此,李氏今天還描了眉,擦了粉,嘴唇上打了一層胭脂,整個人顯得既年輕又漂亮。
其實李氏年紀並不大,古人本來成親就早,雖然有了四個孩子,可由于常年勞動的關系,整個人顯得高挑挺拔,富有活力。
今兒這樣一打扮,竟然比平日多出一份嫵媚出來。
李氏被陳雪嬌盯著看了一陣,斜著眼楮寵溺的橫了陳雪嬌一眼,不由得一陣臉紅。
這個新年過的舒心,李氏心里頭高興。
平日里頭,一個鄉下婦人,若是打扮的齊齊整整,擦粉涂脂的,不消說旁人會拿吐沫星子壓死你,就是陳老太太那一關也過不去。
作為女人,誰不喜歡打扮,愛美是女人永恆的心願,就連陳老太太這樣的老嫗,每年到了花開時節,頭上還會簪幾枝花呢,何況是還不老的李氏。年輕時候,李氏也愛打扮,又受父母哥嫂寵愛,那花兒粉兒滿滿一匣子,簪子壓發從來不斷。只是出嫁過後,一心撲在丈夫孩子身上,加之陳老太太看不慣兒媳婦打扮,稍稍穿件鮮亮的衣裳,陳老太太都會罵,漸漸地李氏便將那胭脂香粉收了,即使過年過節也很少打扮。
陳雪嬌就捧上茶,李氏和陳秀才坐在上首椅子上喝了。
幾個孩子俱都穿戴整齊,一起站在李氏和陳秀才面前行禮拜年,陳齊平年紀最小,還磕了頭。
李氏和陳秀才含笑看著眼前初長成的兒女,接受了他們的拜年,心里頭樂開了花。
顧思源也向前拜了年,李氏和陳秀才只受了半禮。
陳雪嬌幾個也和顧思源互相拜年。
緊接著李氏樂呵呵的拿出幾個繡工精美的荷包出來,這是給幾個孩子發壓歲錢。往年都有壓歲錢,今年家里條件好了,更不會少。
陳齊平將大紅色的荷包打開後便笑的亂蹦,荷包里頭鼓鼓的一把銅錢,總有幾十文,足夠去鎮上的鋪子里吃一頓了。
李氏和陳秀才給幾個孩子的壓歲錢非常實惠,每個人都是幾十文銅錢,一對小金裸子。
不僅自家孩子有,李氏和陳秀才還給了顧思源,也是比照著自家孩子來的。
大家說笑了一陣之後,陳秀才清清嗓子給大家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一家人又擺起香案,祭拜了陳秀才的親娘劉氏。
“你在咱們這里祭拜是一樣的,若是她在那邊有知。一定曉得你的心意。”陳雪嬌見顧思源五味陳雜的看著他們一家祭拜,便悄悄拿了一炷香,一只燃香盆給他說。
她知道,顧思源一定想念逝去的母親。
徐州府的風俗,若是年節回不到家鄉,便會面朝西,向逝去的親人燃一炷香。磕一個頭。寄托哀思。
顧思源照做了,心里頭思緒澎湃。
不知道在顧府,有誰會記得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是個商人女,歷來在大宅里不受重視,和自己的父親也漸行漸遠。當她垂垂病死的時候,他的父親正游蕩在青梅竹馬的外室那里。
大宅門的女人死了就死了。不會影響到任何的節日氣氛,頂多披紅掛綠少一點而已。顧府一樣的絲竹聲聲。一樣的張燈結彩,一樣的在爆竹燃放的璀璨中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而母親的死又算什麼,就像一粒灰塵,進了顧家的宗廟。便只剩下一塊冷冰冰的牌位。
每年春節,家里都會舉行轟轟烈烈的祭拜儀式,今年他母親的牌位也會擺放在祭拜的行列。他不知道那塊玉石雕刻的牌位,是冰冷的還是溫暖的。
自打母親走後。心里就失去了一角,在也不想在大宅院呆了。
所以,當秦師傅返鄉的時候,是他自請護送。
否則,今年春節,他在家里,觸景傷情,只怕更加心碎。
顧思源手里捏著荷包,里頭和陳雪嬌一樣的二十文錢,心下涌起一陣說不清的感動。
昔年在家里,每年春節,上從太後,到祖母,下到同輩,每個人都會得到或者賞給別人禮物。太後的禮物自不必說,對這些娘家小字輩非常慈愛,賞賜非常豐厚、罕見,到了他這一層,因為和太子打小一塊讀書,太後對他和旁人自然不同,賞賜愈發加厚一層。
今年的壓歲禮是他自小到大以來最薄的一次,可帶給他的新鮮感是最激烈的一次。
真沒有想到,鄉下人家過年,竟然這樣的熱鬧開心滿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不像他家里,不管什麼節日,父親的一屋子鶯鶯燕燕,有意無意的總是刺傷母親,見母親傷心,再好的節日也便沒了意思。
一家人重要的祭拜儀式全部完結了。
這時候,大家便走出屋子去上房給陳老太太和陳老爺子磕頭,顧思源便沒有跟著去,他去了私塾秦師傅那里。
到了上房,陳子富和蔡氏早已經帶了雪娃、雪妍在等著了,張氏帶著大蛋忙碌著,擺果子、抓瓜子、跑熱茶。
陳雪嬌細細打量了一番張氏,雖然穿著一身簇新的衣裳,可臉色非常不好看,眉梢眼角透著不滿。
早在臘月底,張氏便嚷嚷著要去徐州府和陳子貴團年,被陳老太太罵了回去,陳老爺子這時候也不表態,他的不表態便代表和陳老太太站在同一陣線。若張氏真去了,那麼上房就更沒有人了,這個年還怎麼過。
張氏便沒有去成徐州府,她的嘴碎,遇到啥事便不帶把門的,眼看去徐州府無望,便整日嚷嚷自己就是個守活寡的,氣的陳老太太將她罵了一通才消停。
據陳雪嬌了解,上房的團年飯並不豐盛。想來也知道,陳老太太並不舍得做幾道大菜,按照她的話說,便是人少做了吃不了,那些大菜都是留著給陳子長和陳齊林吃的。
張氏沒有去成徐州府,又沒有放開肚子吃團年飯,心里頭有郁氣又不敢發作,只能擺在臉上。
陳老太太和陳老爺子穿著簇新的坐在床沿。陳老爺子的衣裳是李氏給做的,用得上好的料子,陳老太太的衣裳則是她自己縫制的,仿佛是為了壓過大房,特意做的比陳老爺子的衣裳還要富貴。
地上鋪了一條半舊毯子,幾個孫子輩的在陳齊安的帶領下,紛紛跪下給陳老太太和陳老爺子磕頭。
“好,好,都起來,都起來。”陳老爺子感動的胡子一顫一顫,眼楮也濕潤了,伸手虛扶了一把。
陳雪嬌等人便直起身子。
抬起頭,陳雪嬌便對上了陳老太太的目光。興許是過年的緣故,陳老太太的目光竟然沒有以往泛著陰陰的光,相反竟然和陳老爺子一樣泛著淚花。
肯定不是因為見到陳雪嬌等人感動,陳雪嬌想了一會便明白了,陳老太太是看到這些孫子孫女,想到了徐州府的陳齊林,在陳老太太眼里,任何人都抵不過陳齊林。
陳老爺子咳嗽了兩聲,陳老太太便開了身後的黑木匣子,顫巍巍從里頭摸了幾個紅封出來,一一遞給孫兒孫女們。
只是給到大房這一股人的時候,臉色明顯陰了一陰,手也頓了一頓。
“都拿著,這是你奶特意準備的。“陳老爺子就笑著朝大家說。
陳雪嬌捏了捏紅封,薄薄的一片,不用猜,也只有幾分錢。
不過,這對于陳老太太來講,算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了。以往過年,從大房陳雪嬌等人到四房大蛋等人,俱是沒有得到過陳老太太的紅封。至于二房陳齊林等人,給沒給,只有陳老太太和陳老爺子知道了。
大家坐了一回,用了茶,吃了些瓜子,便紛紛告辭出了上房。
他們還要去秦師傅那里、村正那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以及和陳家大房交好的人那里拜年。
待從外頭轉了一圈回來後,便到了晌午時分。
徐州府這邊的風俗,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吃葷菜,只能吃素餃子以及素菜、清粥。
對于陳雪嬌一家來講,當然是吃餃子了,又簡單又美味,且餃子早在昨天晚上便包好了,凍在外頭,吃的時候拿進鍋屋下進開水里便是了。
吃完了素餃子,大家便圍坐在屋里聊天吃果子,處處透著一派寧靜美好。
“明天要去你姥姥家走親戚,別在下雪就好。“李氏便說起明天去娘家走親戚的事情來。
早在臘月二十六,便給娘家送了半腔羊、十斤肉、三匹尺頭、各色糕餅,當然,李家的回禮也很豐盛,山木耳、山核桃、土雞、雞蛋等等。
“娘,咱們明天雇給大車去。“陳雪嬌就笑著說,”我怕娘事情多忘了,早在年前便讓石頭訂好了車子。”
李氏便贊許的看了陳雪嬌一眼。
大家便又商議了一回明天去李家的事情,外頭就有青碧派來的馬車,接靜好回王家過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