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事情要追溯到盧炫戰死之前二十天。
www.biquge001.com±,
就在鄭夢龍登陸大同江南岸之後,南岸的高麗百姓為了避難紛紛逃往平壤城方向。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平壤城居然城門緊閉,拒絕這些子民的進入。于是上演了一幕城牆上下的悲喜劇,城下百姓的哭喊聲震天動地,城上士兵迫于命令卻不能打開城門。最後這些百姓不得不轉而向南部逃亡,這其中大量的老弱婦孺倒在了漫漫長路上。
之所以會演變成這樣的慘劇,歸根結底只是因為一個人的私欲而已。那就是高麗宰相阿乙支。阿乙支為了確立自己的權威,控制了平壤城的上上下下,任何不利于他的消息都無法傳到國王崔文德的耳朵里。如果單就這一點而言,阿乙支絕對稱得上成功——這幾年里崔文德完全與外界隔絕聯系,高麗國上上下下的窘境他一無所知,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崔文德原本並非是這樣的國王,只不過他得到的消息是常邈死後突契軍隊與絹之國開戰,絹之**隊再無力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針對高麗,可卻不願承認失敗,因此兩國邊境地區時常還是會爆發小規模的戰斗,在這期間盡管老將軍李成會不幸戰死沙場,但是總體局勢正在逐步好轉,百姓正漸漸恢復著農業生產,國家正慢慢走向正軌。只要這種局面繼續下去,絹之國最終必定會被迫接受和平協議,高麗重新向絹之國稱臣納貢,然後就會徹底翻過這一頁了。
如果這不是阿乙支編造的謊言,那麼崔文德當然可以安心躲在後宮里逍遙了。可是崔文德固然有不少毛病,卻也並非一個完全一無是處的國王,為何他沒能看出阿乙支的謊言中有許多不和常理的部分呢?在這一點上那些傾向于偏袒崔文德的歷史學家認為是因為阿乙支完全控制了平壤。崔文德即使有意從其他大臣那里得到真實情況,所獲得的說辭也和阿乙支的說法如出一轍,凡是可能發出不同聲音的人都被阿乙支排擠出了京城。因此在多方共同證實同一事物的情況下,崔文德也就只能相信這確實是事實了;而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崔文德本人願意相信這些謊言是真的。縱觀崔文德的一生中,與絹之國開戰是他做的最大膽也是最愚蠢的決定。成功打敗倭國的經歷激發了過度的自我膨脹,再加上阿乙支的促成,造就了這一錯誤。而崔文德對這個錯誤,或者說對這個決定是否是錯誤的懷疑,在常邈險些攻陷平壤的那一刻達到了頂峰。雖然那一次災難由于李勘成的個人行為而奇跡般的得到了遏制,但對于崔文德的自信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高麗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念頭被他的內心確立了起來。面對自己犯下如此可怕的錯誤,甚至是可能毀掉他前半生所有辛苦的錯誤,崔文德退縮了。他本能的不願意見那些曾經反對與絹之國開戰的大臣們,害怕受到他們的責難。自我譴責使得面對他們都十分困難。相反的,支持自己的阿乙支卻因此獲得了他的信賴,阿乙支無形中成了崔文德的擋箭牌,用他去擋住那些不願意見到的大臣們,那麼大臣們所怨恨的就是阿乙支而非他自己了。
不論這兩者的推論哪一種更接近于事實,平壤城的局面就是這樣被確立起來的。阿乙支對平壤城的精神圍困早于絹之**隊之前幾年就開始了,如今他當然不會允許有可能打破他謊言的百姓們進入城內,對阿乙支而言這些人簡直就來解救平壤包圍的援軍一樣。當然要阻擋在外才行。
可是就算是阿乙支本人也明白,自己的謊言已經瀕臨崩潰了。百姓們驚天動地的哭喊聲就算是聾子也會听見。即使身處皇宮內院的國王也不可能完全听不見。那麼他就必須面對國王陛下的質問了。
武將出身的阿乙支並不是蠢材,他從敵我態勢的報告中清楚分析出了盧炫的戰術和絹之國的目標所在。在他看來,面對現在的局勢,盧炫應該退回平壤城堅守,然後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給盧炫安上作戰不利的罪名,然後重新把高麗國的軍權掌握到手中。憑借著平壤城的城牆。以及盧炫之前對絹之**隊的消耗,絹之**隊應該無法長久留在平壤城下的。長期遠征造成的兵力空虛,突契國不會對這樣誘人的局面置之不理,再加上遠征造成的糧食短缺,會在最後關頭拯救平壤城。一旦作戰成功。那麼他將是拯救高麗的英雄,同時也成為高麗唯一掌握軍權與政權的大臣。
可是事情的發展總像是和阿乙支過不去一樣,他所期待的事情從來不可能發生。盧炫偏偏對于在大同江南岸登陸的鄭夢龍部視而不見,死守在大同江北岸和絹之國拼死作戰。阿乙支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而此時崔文德國王的傳喚也已經到了。
面對崔文德對戰局的詢問,阿乙支說出了一個更大的謊言,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盧炫投敵!
這或許是阿乙支無奈之舉,在他編造的平安盛世的謊言下,絹之**隊何以在一夕之間就到了平壤腳下呢?這是一個無論怎麼圓都圓不起來的謊。可是如果是因為高麗元帥盧炫叛變投敵的話,那似乎就有一些合理性了。一來他很好的解釋了為何高麗軍會一潰千里,二來阿乙支對此措手不及也是很好的借口。唯一的問題就是盧炫叛變的可能性。
在崔文德驚愕于這個事實的當口,阿乙支也飛快的轉動著他的大腦,在崔文德提出質疑之前,一個後續的想法已經形成了。
由于李成會的戰死使得盧炫失去了戰勝絹之國的信心,這些日子來他一直消極避戰,盡可能不與絹之**隊正面交鋒(事實上是高定邊避免與高麗軍正面消耗,所以這一點多少還是與事實相近的)。入秋以來,絹之國突然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這一點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可更出人意料的是盧炫在解救安州時被絹之**隊包圍,結果他竟然失去信心投降了絹之國!
失去了指揮官的高麗軍隊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因而全面的防御戰變成了零星的抵抗。絹之**隊長驅直入,高麗前線的消息亂成了一鍋粥,以至于在百姓涌到平壤城前夕阿乙支才獲知了實情。但是此時阿乙支已經無法確認究竟有多少絹之國奸細混跡在其中了,因此他才下令一概不準放入平壤城中,並積極準備堅守。
阿乙支的謊言雖然離譜,但除了盧炫本身是否會投敵這一點以外,其他說得還是有板有眼的,因此崔文德也將信將疑的接受了這個現實。不過崔文德還是對守住平壤城的可能性提出質疑,對此阿乙支只簡單的回答了一句︰“微臣將傾盡全力不辱使命,如果屆時有需要陛下的神威或聖斷的話,還請陛下定奪。”
從王宮里走出來之後,阿乙支長出了一口氣。眼下的這個危機暫時是糊弄過去了,可是今後該怎麼辦?盧炫或許會和絹之**隊拼個你死我活,但阿乙支明白這種戰斗根本是自尋死路,他最大的成果也不過是消耗更多的絹之**隊而已。一旦大同江北岸失守,那麼平壤城究竟能不能堅守確實是個未知數。
阿乙支回頭瞟了高麗王宮一眼,心中暗自打定一個主意︰不管怎樣,這座王宮的主人必須安然呆在宮殿里面,即使他不能作為一個國王來提升士氣,至少可以是一件不錯的覲見禮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