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第71章大廈將傾朝綱亂,天災**邪教興
    光和三年,我就像一只剛剛獨飛的雛鷹,在漠北的草原上翱翔。
www.biquge001.com烏桓人的入侵,使我結交了張文遠,認得了呂奉先。不想數年以後,終得文遠,卻失去了奉先。真乃世事弄人也!
    ——這是後來劉備回憶起當年戎馬邊關的經歷時的感慨而言。
    鮮卑人入侵幽州的戰事歷時四五個月。
    從光和三年秋,到寒冬年末,大大小小經歷了數百場戰斗。
    不管怎麼說,大漢朝廷的邊防軍,也就是並州的丁原部隊和幽州的郭勛部隊,擊敗了鮮卑人。
    盡管其中有鮮卑人內訌的原因,反正,鮮卑人又退回了大漠。
    在這場戰爭中,劉備嶄露頭角,深得廣陽郡太守劉衛的賞識。
    平陰縣令死于戰斗之中,一直空缺。
    劉衛拜劉備為平陰校尉,領平陰令,駐守平陰城。
    戰後的平陰,百廢待興,邊境村落多少破落,百姓們流離失所,混跡破廟山野者比比皆是。
    劉備安排陳彌統計平陰縣所轄的土地,統籌安置流民。
    近半年的戰爭,平陰邊境大小村落數百個被鮮卑士兵破壞,數萬人死于鮮卑士兵的刀下。
    僅僅平陰城外的破廟中便聚集了數千流民。
    幸虧劉備一直記著劉度的教誨︰“流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吃飽和安定。當能夠轄制一方的時候,你便可以輕易的滿足他們的願望。一旦你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他們會永遠記住你的恩情。而你也擁有了一支堅實的擁護者。”
    所以,面對這些流民,他親自到現場開倉放糧。
    為了讓他們能夠放心的居住下來,他帶著士兵們在平陰城外規劃了幾十余個村落,建築了房屋。
    他從一眾流民中選出了里長,又從里長之中選出了亭長。
    接下來,他從麾下部曲里委派屯長引所轄一屯士兵,駐扎在鄉的行政區。這一屯士兵也必須屯田,進行耕種。
    由于戰爭,平陰大部分土地都荒蕪了。
    正值春季,劉備安頓好流民,便組織百姓和士兵們開始了春耕。
    百姓們得到了安居。
    而劉備也因為這一系列的事情,在百姓中的聲望日益劇增。
    得知平陰接納流民,數以萬計的流民涌來。
    劉備不得不引導流民挖掘野菜,外借良種,開闊荒地。
    他的同窗好友公孫瓚也在這場戰斗之後,得到了刺史郭勛的認可,領兵曹一職。
    寒冬時分,從公孫瓚和嚴綱的到訪中,劉備第一次間接的了解到朝廷、官場中的黑暗不堪。
    他痛定思痛,常常反思自己,更加約束部下,善待百姓。
    光和四年秋,平陰城中糧倉里的糧食已盡,就連附近山中的草根也被人們挖來充饑。
    幸虧,各地糧食豐收,百姓們家家有余糧,戶戶有暖衣。
    各鄉里紛紛上繳借用的糧食,再一次充實了城中的糧倉,而士兵們屯田所得糧食也堆滿了軍中糧倉。
    百姓們推舉代表給劉備送來糧食、布匹,堆滿了他居住的院落。
    平陰縣呈現出一片祥和。
    然而大廈將傾,豈是一人能夠扶起的?又豈是一方小縣能夠拯救的?
    終究還是天災**,算到了盡頭……
    光和五年春,草木復甦、楊柳冒芽。
    百姓們紛紛取出良種,耕地播種,又準備一年的勞作。
    四月初,黃河以北,天象大變,氣溫驟降,幾乎到了潑水成冰的程度。
    家家戶戶不得不把已經收起來的棉衣取出,重新穿上。
    並州、涼州、幽州、冀州等北方各地,多有人凍餓而死。
    更是有地方,開始下起鵝毛大雪。
    農田作物豈能耐住著如冬嚴寒?!
    各州郡紛紛遣使入京,向天子稟報災情。
    加急文書就如同那屋外的雪花一樣,已經數不清了。
    十常侍卻將這些奏折一一壓下,一味著討好靈帝。
    面對突如其來的雪景,靈帝趕到十分新奇,便安排張讓在御花園擺宴,一邊飲酒一邊欣賞雪景。
    太尉楊賜引二十余名官員候在宮外,苦苦哀求黃門稟報。
    黃門早已得到張讓等人的叮囑,耍了一個諾,便退回宮中,不再出來。
    眾人無不唉聲嘆氣,
    侍中黃婉對太尉楊賜言道︰“今北方飽受天災,多少黎民百姓凍餓而死。而天子卻沉溺于酒色之中,大人歸為帝師,應該前去阻止他這種行為,幫助他整頓朝政才是。”
    楊賜感慨道︰“天子寵幸十常侍,卻遠賢臣。都是老朽的錯呀!今日老朽就是丟了這條老命,也要闖進宮去見一見聖上。”
    “好!大人,我們願意與您共進退。”黃婉等人齊聲喊道。
    得到大家的支持,楊賜的底氣可就足了︰“走,我就不信了!他們還能把我怎麼樣!”
    看到他們要闖宮,躲在里面的黃門可就慌了。
    他們這是真的要闖宮門了!
    這可怎麼辦?
    必須告訴讓公公!
    小黃門一下子失了分寸,慌慌張張的朝著御花園跑去。
    “不好了!不好了!這要是讓公公怪罪下來,我這小命可就完了!”他一面跑著,心里忐忑不安的想著。
    來到御花園,他貼著張讓的耳朵低聲講了一遍。
    張讓臉色變了變,計上心頭,慌忙跪倒在靈帝面前︰“陛下,請陛下恕罪!”
    “阿父,這是為何?快快起來!”靈帝見張讓如此,十分不解。
    張讓以衣袖遮面,用眼角掃向靈帝,看到靈帝一臉關切,急忙低下頭,假裝抽噎的說道︰“陛下,楊賜等人妖言惑眾,傳揚這美麗的雪景害死了北方的百姓。老奴派黃門告誡他們,不允許前來打擾陛下雅興!可是,可是他們竟然闖過進宮門……”
    真是惡人先告狀。
    那靈帝本來就沒有把百姓的死活當成一回事兒!
    他更在乎的是現在賞景的心情要被人破壞掉了!
    “哼!好大的膽子!”靈帝氣憤的說道,“區區小事,竟然三番兩次的來煩朕!真的以為你是朕的老師,朕真的舍不得懲治你嗎?封 ,你去把宮門衛士給朕召來。”
    看到天子動怒,十常侍相互之間交換了眼色,一副得意之情暗隱于色。
    不多時,楊賜等人趕到御花園。
    見到天子陳案飲酒,賞歌觀舞,悠哉不減。
    帶著眾官員參拜之後,楊賜跪地上疏︰“陛下,天寒地凍,北方百姓多有凍餓而死。老臣懇請陛下,下旨。傳命各州郡開倉賑糧,以解百姓之苦難呀!”
    在群臣面前,張讓等人倒是知道隱忍,一個個都看著天子。
    靈帝心中早已煩了這些官員,又見張讓等人瞧著自己,可是又不能搞得太過明顯,只好問道︰“都有多少地方受災了?要不要動用國庫中的錢糧?”
    听到靈帝這樣講,楊賜趕緊說道︰“陛下,去年各地豐收,地方倒是皆有余糧。可是受災的地方太多,很多府庫的糧食已經被百姓們吃完了。還是要動用國庫中的錢糧!”
    一听動用國庫的錢糧,靈帝可就變了臉。
    最後在眾大臣的一番諫言下,他才恩準了十萬擔糧食。
    張讓、趙忠二人向靈帝建議,讓曹節跟著去布糧賑災。
    什麼叫布糧賑災?實際上就是去盤剝這批糧食。
    這十萬擔糧食到了縣一級,就已經被他們瓜分的所剩無幾了。
    就這一個寒春,幽州、並州、涼州諸地,凍餓而死的百姓比比皆是。
    嚴寒一直持續了月余。
    五月末,天氣轉暖。
    死去的人們空留了尸體,被解凍後開始了腐爛。
    一場危及大漢百姓的重大災難無聲無息的籠罩了大漢民族。
    瘟疫!
    死人們的尸體腐爛後產生的瘟疫,就像是死神的鐮刀一樣,不時的收割著那些脆弱的生命。
    時下,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
    那張角只不過是一個不第秀才,在一次入山采藥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老人。
    那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把張角帶到了一個山洞中,傳授了他三卷天書,並對他說道︰“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張角跪拜謝恩,並問其姓名。
    老人回答道︰“吾乃南華老仙也。”說完,便化作一陣清風遠逝而去。張角得到這套天書,曉夜攻習,不久後便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
    光和三年初,張角自認修煉有成,組織籌建了“太平道”,在北方各州發展教徒。
    大漢朝廷被靈帝和一眾宦官、外戚搞得亂七八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太平道的出現,他們似乎是找到了可以庇護的避難所。
    所以,很多百姓加入了太平道。
    光和五年夏,天災降下,瘟疫橫行。
    張角假借符水、咒語,用醫術救治了不少得病的百姓,從而名聲大盛。
    受難的百姓們更是趨之若鶩。
    短短一個月間,太平道僅僅幽州一地便發展到了數萬人。
    光和五年冬,在弟子們的支持下,張角公布了太平道的教義,宣揚以“以善道教化天下”,自稱大賢良師,稱其弟張梁為大醫。
    太平道的教義更加突出了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再加上他們以符水、咒語治病而分文不收,故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
    張角還派出主要弟子八人分布各州發展教徒。()()()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