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九十三章【牛人】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唐朝那些事兒 | 作者︰朝月清風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朱和尚和李二都被誤讀,李二是人造聖君,朱皇帝在中國傳統文化道德中被唾沫湮沒。www.biquge001.com李二從文治武功方面有可圈可點之處,但絕非聖君,歷史形象和民間形象應該有不小差距。

    就連史書上記載晚年在唐儉面前殺野豬都被記載下來,可見撰史者的拍馬屁的意識和水平已經不能用一般來形容了。總而言之一句話,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

    朱和尚當了皇帝,他的成功完全是**絲的奮斗勵志楷模,但他照舊走不出歷史的局限性,照樣在圈子里面兜來兜去,所謂老朱就像孫猴子,蹦再高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這個歷史的魔咒到底是誰設立的?又想起黃炎培的歷史周期論,歷代牛人都走不出,現在依然不會。人性使然也。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夠覺醒,從內心真正的覺醒(魯迅說的那種覺醒)?

    還是哪句話,少數人的無恥綁架了多數人的無知,導演了奇葩中國這幕戲!想起王安石變法時候神宗同志面對大臣反對時候,神宗同志很不理解,這麼利國利民的事情為神馬反對,就問大臣文彥博。

    文同志是這樣回答神宗同志的︰“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這個社會沒法改變,我們的力量跟蚍蜉一樣,既得利益集團就跟那百年老槐差不多,怎麼斗?要麼順從,要麼當炮灰,要麼同流合污與狼共舞。兄弟們,繼續上路。蒙著眼楮!

    乖乖,人家升天他升官。

    牛吧?

    還有一點便是不貪。

    這也很要緊。

    俗話講要當官要發財。那就趕緊準備棺材。

    這一點上裴矩那也是相當清醒。

    史書上介紹在煬帝大業後期,那高官貪污納賄比比皆是。

    宇文述、裴蘊、虞世基個個都是大貪官。唯有裴矩那是一不參與派系爭斗,這再一點就是清慎廉潔。

    《隋書》記載︰“裴矩學涉經史,頗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諸古人,殆未之有。與聞政事,多歷歲年,雖處危亂之中。未虧廉謹之節,美矣。”

    這位牛人給我們教的第二招就是要不參與政治派系和政治斗爭,為人低調、不得罪人,盡量處理好各種關系。即使是下屬,也要賣乖狂撈政治資本。

    還有,就是做個清官。

    關鍵時候,保命啊。

    在官場裴矩第三個保命招數那就是見風使舵。原則要有,靈活的處事方式更顯重要。見風使舵是個貶義詞,是對一個人的負面評價。這一點大家伙都知道。是說一個人陽奉陰違。根據形勢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裴矩是一孤兒,從小在別人家里長大,他如果沒有這種察言觀色的敏感嗅覺,早就掛了。如果不見風使舵靈活調整自己的處事之道。無根無基無權無勢的裴矩如何在大隋朝廷跟這幫惡狼一般的人精共舞?靠什麼生存?面對隋煬帝這樣剛愎自負的主子,勸諫是很危險的,丟命那也是常事。舉個例子。大業十二年的時候。天下已經大亂。

    隋煬帝楊廣卻一意孤行執意要巡幸江都,這勸諫的大臣那就多了去了。但隋煬帝面對勸諫那是一個字︰殺!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當場被楊廣下令拿下並在朝堂“杖殺之”。

    奉信郎崔民象以盜賊充斥。于東都建國門上表諫,楊廣大怒,先把這位崔大人下巴先卸下來,然後斬首。“先解其頤,然後斬之”至汜水,奉信郎王愛仁復上表請還西京,帝“斬之而行。”

    這位皇帝是真的鐵了心地往南走。那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啊。面對這樣的領導,你是堅持原則還是見風使舵?你為了自己的所謂的信念伏尸切諫而後千古留名?幫幫忙吧,我們都是凡人。這一個個的大臣被殺,裴矩有沒有做出反應?

    他會不會也跟著直諫,跟著前面的兄弟一樣繼續倒下?且看牛人的選擇︰裴矩並沒有忘記自身職責。面對皇帝的執迷不悟,他也積極進諫。

    到江都後,轉過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李淵晉陽起兵,兵鋒直指大隋朝的首都西京長安。看到真正的危機來了,再不說這大隋朝可真要完了。裴矩發話了。

    裴矩發話了。及義兵入關,帝令虞世基就宅問矩方略。矩曰︰“太原有變,京畿不靜,遙為處分,恐失事機。唯願鑾輿早還,方可平定。”裴矩建議皇帝鑾駕早返關中,穩定人心進而穩定天下。

    但關鍵是領導不听他的,還差點惹惱皇帝。皇帝楊廣一不高興,派他去關中出差,那跟要他的命也差不多了。裴矩多聰明,馬上稱病。從此閉口不言。

    有什麼辦法?如果執迷不悟繼續勸諫,那上面幾位就是自己的榜樣。又見天下方亂,恐為身禍,其待遇人,多過其所望,故雖至廝役,皆得其歡心。

    時從駕驍果數有逃散,帝憂之,以問矩。矩答曰︰“方今車駕留此,已經二年。驍果之徒,盡無家口,人無匹合,則不能久安。臣請听兵士于此納室。”帝大喜曰︰“公定多智,此奇計也。”

    因令矩檢校,為將士等娶妻。矩召江都境內寡婦及未嫁女,皆集宮監,又召將帥及兵等恣其所取。因听自首,先有奸通婦女及尼、女冠等,並即配之。

    什麼意思?驍果都是關中人,老婆孩子都在陝西,听說李淵入了關,不知一家老小怎麼樣。官兵內心非常不安。皇帝又不想回去,腫麼辦?一個字︰逃!這就出現了大批量的驍果逃亡事件!皇帝很憂心。裴矩給出的點子很絕。

    讓這幫關中驍果在當地娶妻生子,任其跟當地婦女、寡婦甚至尼姑女道士什麼的通奸,然後生下孩子就在當地落戶安家。

    這樣軍心自然穩定。這樣一個得軍心的政策一實施。那肯定大受歡迎。那這些關中驍果肯定會擁護朝廷,對楊廣山呼萬歲感激涕零。感謝皇帝陛下的高天厚地的再造之恩了。事實上是這樣嗎?很吊詭。

    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解決了驍果的生理需要和軍心穩定問題,本來是皇帝的一紙詔書。但驍果們感激的卻是裴大人(由是驍果等悅。咸相謂曰︰“裴公之惠也。”)。有點意思。

    說明啥子啊?這只能說明人家裴大人會辦事,辦事的結果是惡人都皇帝作了,好處人家裴大人盡撈了,而且做得滴水不漏!

    皇帝大喜,驍果歡欣,裴大人撈到了聲譽。這些名譽看起來不能吃不能喝也沒啥用,但關鍵時期卻救了裴大人的命。這就叫水平。不管怎麼說,裴大人那是在中下級官兵中是有了極大威望。

    所以到了喋血江都的千鈞一發之際。裴矩做到了獨善其身。這絕不是偶然的。這才叫真正的牛人!宇文化及之亂,矩晨起將朝。至坊門,遇逆黨數人,控矩馬詣孟景所。賊皆曰︰“不關裴黃門。”

    後來發生的事情也就更能夠看出我們這位爺的官場智慧了。殺了煬帝和一幫佞臣,十多萬驍果在宇文化及一幫慫人的帶領下就玩命北歸關中。

    這一路經過江甦、河南等地,這時候起義軍已經佔領了大半中國。這幫驍果那可是是大隋朝當時最最精銳的主力,他們在老婆孩子家人的召喚下,這就一路向北往關中打。

    在戰火的洗禮下別人死的死亡的亡,只有人家裴大人的官位是一路走來一路漲。到河北裴矩已經官拜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封蔡國公,為河北道安撫大使。乖乖。人家亂世丟命,這哥們亂世撿官吶。

    後來宇文化及被河北牛人竇建德所敗,裴矩到竇兄弟這兒被繼續重用啊。先是人事部長(吏部尚書)。後來提拔為國務院副總理(尚書右僕射)。

    這幫農民工兄弟建立的政權缺的就是禮儀典章和制度規範,這裴矩猶如魚龍入海有了用武之地,那農民工代表竇建德對裴矩同學那是相當高看。在裴矩的親自操持下。這個泥腿子政權終于有了點政府的模樣。

    “旬月之間,憲章頗備。擬于王者。建德大悅,每諮訪焉。”武牢關一戰。那竇建德十萬燕趙雄師在猛人李世民的鐵騎蹂躪之下全線崩潰,老竇被俘,裴矩也跟著魏征曹旦等一幫人降了唐。

    裴矩繼續了他在舊主子那里的好運氣。在李唐那也是高官照當,厚祿照拿。甚是順風順水。奇怪的是他到唐後好像變了一個人,尤其是到太宗朝,雖然年近八旬,但辦事精神不減,做事積極勤勉,尤其以直言敢諫聞名。

    這個唐代的君主與隋煬帝楊廣那是大大的不同,尤其是這個李淵的二小子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是勤于听政,虛心明察,勇于就諫。基于此,裴矩在李世民面前的舉止,與在楊廣面前的表現那真是天上人間啊。舉個例子吧。

    這個事件姑且稱之為李世民版的“釣魚執法”說李世民為試探官吏清濁,曾讓人給他們送賄物,“司門令史果受絹一匹。李世民大怒,要殺掉這名官員。裴矩說︰官吏接受賄賂,處死本來應當。

    不過陛下是釣魚執法,不符合用道德來教育人的情理。李世民听了很高興,在朝臣面前大大地表揚了裴矩同學的直諫精神。大臣敢于直諫,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官場的一個潮流。

    否則,如果太宗是隋煬帝楊廣同志,那裴矩絕不會冒此風險。這說明裴矩在工作中善于變通,不是一味蠻干。既遵守原則,同時又根據形勢發展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把靈活性和原則性完美結合。但司馬光老先生就不這麼認為了。

    《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對裴矩在隋唐兩朝的變化發表過見解,他認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是說裴矩這小子見風使舵,在大隋是個諂媚的佞臣,直到大唐才變成了忠臣。這小子陽奉陰違,人品有問題。司馬光老先生我們哪敢不尊敬?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不敢苟同。首先對人進行道德審判我覺不妥。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當然司馬老先生的用意是好的。

    他想通過批評裴矩的行為告誡後來者要向更優秀的標桿學習,成為封建禮教的鐵桿粉絲和忠實擁躉。但如果我們能站在人性的角度考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函數,裴矩也不例外。一定要裴矩跟煬帝死磕?

    難道真要看到裴同學被砍頭甚至抄家滅門大家才甘心?才是皆大歡喜?才是王途正道?

    楊廣的身死國滅有更深層次的政治背景和時代局限,不能簡簡單單歸結為大臣不能直諫守節。反過來即使裴矩真的直諫而亡,意義又有多大?

    我看僅僅在被屠殺大臣名單上徒增一串人名而已。除此之外,有何意義?作為個體,我贊賞裴矩的行為。

    不盲從、不跟風、有原則、有底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這位官場牛人叫好!(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