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三十一章【文治武功】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唐朝那些事兒 | 作者︰朝月清風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讓他和楊堅父子兩個一起,站在漢朝文景武三帝一樣的高度,給我們留下一個時代傳頌的“文煬盛世”。www.biquge001.com

    可惜楊廣太急太任性也太好強了,終于踩過了天下百姓的心理底線,令隋朝二世而崩,讓李淵白白摘了個水嫩鮮甜的大桃子。有隋朝之時楊堅和楊廣父子兩代分化瓦解突厥,唐初李靖有那麼容易大敗**嗎?但終唐一代也沒有解體突厥的威脅,在680年前後,突厥再度強大起來,並開始重構其草原霸主地位。

    唐試圖征服高麗的行動以慘敗告終,在東北東部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震(後改稱渤海)。”

    武則天時代突厥再次強大崛起強大,“默啜負勝輕中國,有驕志,大抵兵與頡利時略等,地縱廣萬里,諸蕃悉往听命。”此時唐軍根本不是突厥的對手,“(突厥)取趙、定所掠(唐朝)男女**萬悉坑之,出五回道去,所過人畜、金幣、子女盡剽有之,(唐)諸將皆顧望不敢戰。”

    唐中宗時“中宗始即位,(突厥)入攻嗚沙,于是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與戰,不勝,死者幾萬人,虜(突厥)遂入原、會,多取牧馬。”

    李淵父子為了奪取天下而甘願成為突厥的兒皇帝︰李淵卻向突厥稱臣,趁機攻取長安。李淵在給突厥信中寫道︰“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若入長安,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玉繒帛歸突厥。”

    《舊唐書》明確記載︰“高祖起義太原,遣大將軍府司馬劉文靜聘于始畢(突厥),引以為援。始畢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獻馬千匹,會于絳郡。又遣二千騎助軍,從平京城。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

    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賞賜”不符理,下級給上級為進貢,上級給下級為賞賜。

    李淵是臣子,突厥始畢可汗是君王。唐書顛倒主次混淆黑白也掩蓋不住李淵稱臣納貢的事實。《

    劍橋中國隋唐史》說︰“他(李淵)幸運地繼承了隋王朝這一份大家業。

    李淵新王朝的制度便是在前朝遺留下來的堅實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從一定的程度上講︰李淵就是大一號的石敬瑭,李淵當年從太原起兵時向突厥借兵。區別就在于唐朝是一個大王朝、存在的時間比較久。

    我個人倒認為,正是隋煬帝的無能才造成了突厥在大業年間的發展壯大。

    雖然都說隋導致突厥分為東西兩部,隋征服了突厥,但是實際上,隋不曾徹底征服突厥,甚至到了隋煬帝年間,楊廣還被始畢可汗圍困達一個月之久,直到勤王兵的到來才解圍,由此可見突厥當時的實力和對待中原王朝的態度,(你的皇帝人家都敢派兵打)離臣服十萬八千里。

    李淵起兵時為了穩定後方,像突厥稱臣,不管說了什麼,這也是政治姿態罷了,整個李淵時代從造反到立國,突厥都沒從李淵那里得到過什麼具體的好處(除了起兵是送的那些財寶),以至于突厥還突襲並攻下了晉陽。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中原王庭跟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說白了就四個字--此消彼長。中原王庭如果穩定,自己政權內部沒有問題,國力強盛,那麼北方游牧民族再怎麼強大,也是中原王庭的一道菜。

    但是如果中原王庭自己政治黑暗,吏治**,軍隊戰斗力就差,自然無法抵擋游牧民族的軍事入侵,老百姓就遭殃。而唐初時期,突厥成為中原王庭的嚴重威脅,這個根本就不是唐的過錯,如非隋煬帝的錯誤,突厥不會發展壯大得如此迅速。

    即使是這樣,突厥也沒能張揚多久,貞觀四年,**被唐軍所滅,可汗被俘。

    顯慶二年,西突厥被唐軍所滅,可汗被俘。即使是這樣,戰爭也還沒完全停止,一直到了李隆基時代,745年唐軍再次打敗突厥人,這次勝利真正征服了突厥人,而在唐軍和唐僕從軍的打擊下,突厥人並入了他族,在中原王庭的北方,突厥作為一個民族,徹底消失了。

    從此唐帝國再也沒有受到突厥的威脅。但是還有不少突厥人向西遷徙避開唐軍打擊,西遷的突厥人倒是在阿富汗阿拉伯一帶又建立了國家,這是後話了。

    所以從這些地方看來,李淵根本就不是石敬瑭,起兵時候向突厥稱臣不過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罷了,而從起兵到立國後執政,李淵從未出賣過中原民族的利益。

    隋雖然勝過突厥,但從未給突厥毀滅性打擊,而在隋煬帝年間,突厥甚至壯大到成為中原王庭的巨大危險,連隋的皇帝都他們圍困一個月,而給突厥毀滅性打擊的是唐,幾代皇帝,長達120年的戰爭,最終導致了突厥作為一個民族徹底消失在中國的北方。

    楊廣有過人的文武才能︰平江南、完善科舉制、開京杭運河、擊敗吐谷渾、開發西域、攻突厥、征高麗。至于楊廣殺父,在正史當中沒有記載。

    何況唐朝李世民開創了皇帝親自過問編寫歷史事宜,可想而知唐人編寫的歷史是不會給楊廣戴了高帽子的。

    隋煬帝在西巡所做的《飲馬長城窟行》,成為千古名篇。無論是楊廣還是李世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殘害手足兄弟。

    但楊廣的文武才能不次于李世民。可惜歷史是由勝利者所編寫的︰李世民在文人的筆中成為千古名君,而楊廣卻成為歷史反面人物的典型。

    空有雄才,京杭運河和征高麗這兩件事同時辦了,超越了那個時代百姓的承受能力,老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他自己也變成了獨夫民賊,死于非命。

    這點漢武帝比他高明一點,雙方都有老子留下的巨大國力,漢武帝海內虛耗戶口減半,但晚年卻能改變國策,與民休息,所以漢國延續下去,隋二世而亡,奈何。

    楊廣與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方面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推行和完善科舉制方面也都做出了功勛,二者都曾經大敗過突厥;在對付吐谷渾和開發西域方面也各有千秋;唐太宗時期也沒有降服高麗、楊廣也因為征高麗而引進國內農民起義。

    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而楊廣留下了名留青史的京杭大運河。兩者充其量是各有千秋,李世民與楊廣相比在歷史上留下的功勛高不到哪里去。區別就在于一個是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另外一個卻是失敗者的面孔。

    有人認為,李世民比楊廣高明太多了。我們從下面幾點來說吧。首先,兩個都是皇帝,都是官二代,但是楊廣從老子手上得到是一個強大的帝國,政治清明,軍隊善戰,國庫充盈,人口4600w,而李世民從他老子手上得到的國家怎麼樣呢?

    一個打了20年仗的國家,滿目蒼夷,政治上國家剛立,民心未付,軍隊也還善戰,國庫就不說了,一個打了20年仗的國家,能剩下什麼,人口1500w。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第二,對內,隋煬帝執政14年,河北有竇建德,江淮有杜伏威、輔公河南有瓦崗軍,甘肅有薛舉,北方還有劉武周,李淵從晉陽打到大興城。

    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其他小股就不說了,而隋的人口從4600w銳減到了1500w。

    到了李世民,對內能安撫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招撫各種流亡,使他們安定下來得以生產生存,年關時候放死刑犯回家過年,來年了死刑犯都沒有逃亡,個個回來繼續蹲,人口也從李淵時代的1500w增長到了貞觀23年的1900w。

    第三,對外,征高麗的戰爭直接導致了河北山東的老百姓活不下去,紛紛起義,後果就是本來已經獲得初期勝利的二次征高麗戰爭失敗。自己還曾經被突厥人圍困長達一個月時間。

    李世民呢,唐的立國戰爭絕大部分是他作為主帥打了,只輸過一仗,而輸的那仗他正好生瘧疾,無法指揮。

    執政後,剛接過權利突厥人就打到了魏橋,但是剛過4年李世民就轉身暴打了**,連突厥老大都抓了回來。

    雖然楊廣也是個英才,20歲作為主帥完成國家統一,而後修建東都遷都洛陽,開發絲綢之路,倡導科舉重視教育,修建京杭運河澤被後世,江南在唐時期的迅速發展也德意與京杭運河,征服契丹征服吐谷渾,派兵琉球等等,拓地千里,周邊各國都遣使來朝稱臣,其中就有當時的女優島國。

    總之是一個不輸于李世民的英雄,但是他不量民力,無視百姓死活,讓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自己最終成為獨夫民賊死于非命,可嘆。

    我自己的意見是認為大隋王朝的基業是宇文泰打下來的,李唐是楊氏父子打下來的。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