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七十五章 以海為疆,以島為土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亂清 | 作者︰青玉獅子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洪武四年,”關卓凡說,“也就是前明開國的第四年,明太祖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則人有惑利而陷于刑憲矣’,下詔敕諭大都督府禁海,‘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有犯者如律’。www.83kxs.com

    頓了一頓,關卓凡說道︰“說到這個‘律’,臣請太後听一段《大明律》。”

    輕輕咳了一下,說道︰“‘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段匹絹、絲綿私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擔馱載之人,減一等。貨物船車,並入官,于內以十等分率,三分付告人充賞,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

    慈禧微微皺眉,說道︰“夠狠的啊。”

    關卓凡一笑,說道︰“還沒完——這些只是對付人犯的,下邊兒還有別的——‘因而走泄事情者,斬。其拘該官司,及把守之人,通同夾帶,或知而故縱者,與犯人同罪。失覺察者,減三等,罪只杖一百,軍兵又減一等。’”

    “嘿……”

    頓了一頓,慈禧說道︰“你的記心……可夠好的呀。”

    “謝太後獎諭。”關卓凡微微一笑,“彼時,歐洲人尚未涉足南洋,如果沒有這個禁海令,只要咱們中國願意,南洋好大的一片天地,都是可以拿了過來的——說什? 麼無疆可開,無土可拓,海不是疆?島不是土?英國人天下至強,不就是起自蕞爾三島,縱橫萬里海疆,最終制霸萬國?”

    慈禧覺得自己的心跳快了起來。

    海也是疆。島也是土!

    似乎。一個新的世界。正在向她緩緩打開了大門——半開半掩,門那邊的光景,模模糊糊,還看不大清楚,但,已足夠令人心動。

    其實,關卓凡曉得,自己對朱元璋海禁政策的評價。並不十分公平。

    朱元璋禁海,並非因為“天下早定”,再無壯志雄心,一心關起門來過日子;剛好相反,彼時最多只能說“天下初定”,麻煩還多著呢。北有蒙元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復國”;南有方國珍、張士誠殘部盤踞沿海島嶼,內連奸黨,外結倭寇,伺機卷土重來。朱元璋禁海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把方、張余部,擋在國門之外。以便專心北事蒙元。

    還有,關卓凡認為,以明初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經濟上,中國根本沒有將南洋納入疆域的足夠動力,硬要這麼干的話,投入一定遠遠大于產出,南洋很快便會成為帝國的不可承受之重——這真的不僅僅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所以,指責明朝念不及南洋,不以海為疆,不以島為土,為煙消雲散的鄭和寶船捶胸頓足,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古人的一種不公平。

    不過,這些就沒有必要說給御姐听了——若關卓凡真傻乎乎地這麼做了,必會模糊焦點,影響他的“開疆拓土”的立論和說服力。

    我說給您听的,都是事實——不過,是選擇過的事實。

    政治,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何況,就算對朱元璋有什麼不公平,也是有限的——無論如何,海禁是一種最消極的防御政策,飲鴆止渴,只好是短期行為。可是,明朝的海禁,雖然反反復復,時馳時緊,但總的來說,還是“祖制”和“國策”。正是起于朱元璋,中國才真正開始“內視”,數百年以降,愈來愈看不清、看不見世界浩浩湯湯的潮流。

    這,是不爭的事實。

    “洪武之後呢?”慈禧問,“一直是這個樣子麼?”

    “回太後,”關卓凡說,“洪武之後,永樂朝不僅‘一遵洪武事例禁治’,且變本加厲,敕令民間海船皆須改為平頭船——太後,平頭船不能遠洋航行,這是釜底抽薪的法子,厲害不過!所以臣謂之‘變本加厲’。”

    慈禧有點兒奇怪了︰“可是,三寶太監不就是永樂朝的事兒嗎?”

    “回太後,”關卓凡說,“所謂海禁,是禁民間下海,不是禁朝廷和官府的。”

    “啊,我明白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關卓凡笑了︰“太後聖明。”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永樂以後,時緊時松,到了嘉靖朝,再次嚴申海禁,甚至‘查海船但雙桅者即捕之,所載雖非番物,以番物論,具發戍邊衛’。”

    慈禧微微皺眉,說道︰“可是有些過分了,這不是冤枉人麼?”

    關卓凡說道︰“太後慈心憫然,可是,在當時的朝廷眼里,這不算什麼冤枉。雙桅海船屬‘違式海船’,本就是不該造出來的——後來,更到了‘一切違禁大船,悉數焚毀’的地步。”

    慈禧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雙桅船可以走遠洋,禁雙桅船,和永樂朝敕令改海船為平頭船,道理是一樣的。”

    “太後聖明。”

    頓了一頓,關卓凡說道︰“海禁雖嚴,可是,禁不勝禁!有明一代,真正禁干淨了的,只有永樂一朝,永樂以下,禁令愈嚴,販私愈興,海盜愈多!”

    “這是為了什麼呢?”

    “太後一想就明白了︰沿海人多地少,單靠耕種是過不了日子的,瀕海民眾,本來就靠海吃海,你不許他下海,他難道白白坐在家里,袖起手來餓肚子?自然鋌而走險,安分些的,偷偷販私,強悍些的,索性就做了海盜,更多的是亦私亦盜,分不開來的。”

    慈禧面色鄭重︰“這可是逼良為……”

    那個“娼”字,身為女人,畢竟說不出口,打住了。

    想了一想,又問道︰“那麼,永樂朝又為什麼能夠禁得干淨呢?”

    關卓凡說道︰“那是有一個三寶太監的緣故。太後想想,鄭和寶船,那是多大的一支船隊?什麼生意都給他們包圓兒了,一時半會兒的,外番也不必和中國其他的商人做生意了。再說,鄭和船隊威行海上,滅國如拾芥子,進出南洋如泛內湖,什麼海盜、私販,都嚇得不敢露頭了。”

    慈禧悠悠地嘆了口氣,說道︰“三寶太監的船隊,能夠不撤就好了。”

    關卓凡微微搖首︰“長將以往,國家財政,哪里吃得住勁兒?”

    慈禧點點頭,說道︰“這個道理我懂——我就是白感嘆一下。”

    “是,太後聖明。”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到了隆慶朝,朝廷實在頂不住了——禁來禁去,啥也沒禁住,反而損失了無數關稅銀子!于是勉強開禁——當然,口子並不大,而且,一邊兒開禁,一邊兒又不斷重申禁令,總之是左右為難——”

    關卓凡笑了一笑,說道︰“拿洋人的說法,就是‘精神分裂’。”

    慈禧微微皺眉,仔細想了一想,也笑了︰“這個譬喻,可夠損的,不過,還真是……形象。”

    “本朝定鼎,”關卓凡說,“文明制度,大體隨了前朝,海禁亦不例外。順治一朝,台灣鄭氏未平,海禁尤其嚴厲,真正到了‘片板不許下海’的程度。”

    這幾句淡淡的,卻不是什麼好話。

    慈禧自然也听了出來——關卓凡剛剛把前明的海禁政策,批得體無完膚,就說本朝“文明制度,大體隨了前朝,海禁亦不例外”,怎麼能是啥好話?

    不過——

    “康熙二十二年,台灣伏順;次年,聖祖即下詔,‘先因海寇,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命盡停沿海各省先前所定海禁處分之例,許滿漢人民出洋貿易,定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地,為對外通商口岸。”

    “海禁是無可如何之事,”關卓凡加重了語氣,“只能為一時權宜之計,事過境遷,就該改弦更張,絕不可當做‘祖制’、‘國策’——這上面,聖祖仁皇帝真正是天縱英明!”

    這兩句話,若有深意,慈禧听了,眼眉微動,心中大動。

    *(未完待續……)R1292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